手稿的字里行间竟然满是泪痕(7)

作者:张黎明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9:50

|

本章字节:3202字

聂帅、徐帅也大发雷霆,拍桌子,摔杯子。而陈伯达假惺惺地说:“昨天吃安眠药吃多了,讲糊话……”


为了保护父亲,维护军队的稳定,1967年3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总政系统干部、战士、职工及军队院校造反派参加的六千人大会,总理和老帅们参加大会,总理讲话讲了三个小时,批评造反派揪斗父亲,讲父亲的革命经历……


总理气愤地说:“你们在座的没有一个比我了解萧华,他是我看着长大的,他连衣服都穿不好时我就认识他……他是毛主席调来的,毛主席信任他,培养他,他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就是毛主席……他怎么会反对毛主席呢,反对党呢?……你们会唱‘长征组歌’吗?没有对毛主席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是写不出来的……”


即便这样,江青、叶群一伙不死心,加快倒萧步伐,最后终于策划了一场军内群众斗群众的“五?一三”事件,把父亲打倒了。父亲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会被关押达七年之久。并成了“总政阎王殿”的大阎王。母亲王新兰受父亲牵连,也被关押三年。


“九?一三”林彪摔死在温都尔汗后,中央干部政策有所松动,母亲给主席写信托王震伯伯转交叶帅再转交主席。1974年9月,在天安门国庆观礼的人员名单上,主席亲手添上萧华、刘志坚两个人的名字,父亲才得以重见天日。


家庭生活中的父亲


我们这些“高干子弟”都有共同的体会,父辈很少给我们说教,讲大道理,原因是他们没有时间,繁忙的工作使我们见一面都很难,父辈更注重身教。父亲白天在总政机关上班,晚上常被主席、总理或军委其他首长找去继续工作,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以上,父亲常称自己是“驴驹子”。


父亲对家庭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我的母亲王新兰是个红军时期的干部,抗战时期就已经是正团职。实行军衔制时,按资历应评为副师大校军衔,由于父亲的干预,她只被定为正团上校军衔。日后,我母亲多次放弃升迁、晋级的机会,在军中传为佳话。


在孩子们眼中,父亲永远是年轻、乐观、有朝气、有激情的人,他和孩子们是朋友,从不板起面孔说教,也从不打骂孩子。当他有空闲的时间时,家里总是充满歌声和笑声,他带领孩子们一起参加文艺、体育活动,一起走访总政基层干部、普通职工的家庭……父亲多才多艺,他会吹号,弹月琴,弹钢琴,下围棋,书法也不错……可惜的是,他的空闲时间太少了。他常常会把空闲时间用来读书,古书籍、诗词、马列经典著作、历史和文艺理论……他读书的兴趣广泛。战争年代他的马背上驮的不是生活用品,而是书籍,只要有时间,他会废寝忘食地啃书本。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几次申请得到机会都因为要派他执行新的任务而放弃了。所以,当我考上清华大学,父亲郑重其事地召开一次家庭会议,他说我们家祖祖辈辈没有人上过大学,你要珍惜这个机会,并约法三章:1学习上要高标准要求自己;2生活上要低标准,要向工农子女看齐;3大学期间不准谈恋爱。当姐姐下乡锻炼回家后,他在诗中写道:“询问双手几重茧,革命传统可躬行,优良品质贵中贵,女和人民心贴心。”


父亲来自人民的底层,和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一次父亲带我们几个孩子去逛公园,父亲担当“后勤部长”角色,穿一身白衣服手里提着冰棍筒。这时候天气很热,正好有一群孩子又热又渴,把父亲当成卖冰棍的,围着他要冰棍,父亲笑嘻嘻地给每个孩子发一支冰棍……还有一次父亲带我们去颐和园,散步来到后山,正巧碰到一群民族学院的大学生在联欢。父亲情不自禁走到他们中间,席地而坐,为他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并给他们打分,提建议,就这样度过一个美好的周末。父亲出差坐的是专用车厢,每当火车停在一个大站的时候,父亲就会主动来到硬座旅客中间和他们拉家常,聊天……父亲每次从兰州回到北京的家,都会主动和街坊四邻的老百姓打招呼,邻居的小孩子都亲切地叫他“萧爷爷”。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天堂在线书库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