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黎明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9:50
|本章字节:2824字
父亲的毅力最叫我佩服。每天清晨5点半,他一定在走廊里做早操,三百六十五天从未间断。就是他做操的噼啪声将我唤醒,养成了我早睡早起的习惯。他每天练习一小时毛笔字也从不间断。他读文件、听新闻的时间是不得打扰的。他写得一手好字,却最不愿题字。有时记者在他办公室外苦等几小时,也不得不空手而归。他也不愿意照相,人多的地方找不到他。他常常讲,年轻人不要爱虚荣,出风头,要脚踏实地。他不希望我们成为空头政治家,一直希望我们成为专业人才。
“群居”让我学会分享“人民公社”
父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友情、亲情也浓得叫人终生不忘。我还记得有一次,父亲和贺龙伯伯、聂荣臻伯伯一起看战斗纪实片,对部队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电影刚结束,他们就忙叫秘书们询问“发给部队的冬衣到了吗?”还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的英雄们不能穿破衣。”平时,这三位元帅的关系也最好,镜头里三人经常穿一样的衣服、戴一样的帽子,甚至连拐棍也一样。用现在的话说,他们是“铁三角”。
1960年左右,我们家和贺伯伯家、聂伯伯家等几家人家在广州聚会时,大家一致提议:一起办“人民公社”,今后都在一起吃“大锅饭”。后来,妈妈被“推举”为“社长”,专管采购、烧菜等事项。到了1999年,“人民公社”的成员家庭大聚会,足足好几十口人,都很怀念那段岁月。下一代虽然没有赶上,但他们能从我们身上感受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那种大家庭的温暖。我希望他们能懂得世上有一种快乐叫分享。
有一年,聂伯伯发现了一片芦苇荡(就是龙潭湖),于是便带领我们三家人登上芦苇深处的小岛。三位“老帅”从此架上渔竿,爱上了钓鱼,我们经常在一起分享他们的劳动果实。有时谁钓上十几斤的大鱼,一定是“轰动新闻”。孩子们提着桶端着盆,挨家挨户地送鱼,警卫连、大食堂都会跟着“打牙祭”。
当时,贺伯伯是孩子们最喜爱的长辈之一,他乐观开朗,性格极具魅力。有他在的地方围的孩子也最多。他讲他小时候跟着马帮贩私盐的故事,那乡音浓厚的声音至今还常在我耳边回响。他爱运动,也要求孩子们像运动员一样。十岁时,他为我们这些孩子请了游泳教练和乒乓球教练,游泳就成了我坚持数十年的运动项目,至今每周游两次。他带我们去看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赛,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国际赛事,当五星红旗升起、国歌响起,所有的人热血沸腾,爱国主义情怀在那一刻充盈着每个人的心胸。
父亲是大家庭出身,兄弟姐妹七个,可能这也是他从小就要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喜欢分享的根源。他和母亲做人的原则都是“雪中送炭”,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一定要伸把手。父亲长期做干部工作,他老是讲,干部部要成为干部的家。谁家有矛盾要调解,外地干部进京开会,在京子女无人照料,他们都会尽自己所能给予解决。所以,我们家的朋友也特别多,就是“文革”期间,尽管政治环境恶劣,家里还是老习惯,只要能帮的母亲仍然会像父亲在时一样,热心助人。
母亲去世时,花圈摆满院子,一直摆到大街上。
人生路上幸有“明灯”指路明灯
迎奥运的日子里,北京市曾经举办医务人员英语考试,我在千余人中以前二十名的成绩入围。一位外籍教师无论如何想不出,为什么以我这么大的岁数,能有那么纯正的英语发音,非要问出个所以然来。我无法告诉他,我受过“高人”指点,这个“高人”就是我的父亲罗荣桓。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天堂在线书库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