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黎明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9:50
|本章字节:2968字
……
在父亲去世十周年前夕,我整理出来他的十大“反思”,上呈###等中央领导同志。2008年夏,中央党校李景田常务副校长和李君如副校长分别约见了我,对我的整理工作表示“感谢”,并说这(反思)是对我党总结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一份宝贵财富”。
取名“德德”,被诬“反党”
我生于1942年,家里给我取名叫陆德德,想不到这个名字在“文革”中却成了父亲的反党罪行。
1942年,是延安边区最困难的时期。当时国民党对延安进行封锁,停发了军饷,延安的军队在冬天穿的还是单衣。就在这样环境条件恶劣的时候,降生了我。因为是早产儿,我刚出生时的体重仅仅四点五磅,妈妈没有一滴奶水,我的体重很快又掉到三点六磅,对于一个新出生的婴儿来说这意味着悬在了生死线上。那时延安只有一头奶牛,每天警卫员过河去取奶,所有中央领导同志,一家只能分到一瓶奶。朱老总得知我的情况,就把自己的那一份让给了陆家。因为延安的医院条件差,没有婴儿暖房,朱老总同时又把自己的暖水袋拿出来给我用。后来李井泉的夫人刚生完孩子就把我抱去,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哺乳;给我喂奶的,还有一位“廖妈妈”。可以说,我是用“革命的奶水”哺育成活的。对于这些革命同志在困难时期的无私帮助,我父亲和家里人都很感动,为此给我取名为“德德”,一为纪念朱德,二是提醒自己今生要以德报德。直到1961年,我准备参军上大学,觉得“德德”这个名字太小孩子气,才提出要改名字。一次观看文艺演出的中场休息时,父亲向郭沫若提起:“我孩子马上就入大学了,但他觉得自己的名字不合适,请您给他改一改。”郭老就问一旁的我叫什么名字,我说:“叫德德。”郭老晃着头想了想说:“就改叫陆德吧,少了一个字,但是意思没有变,多快好省!”
但这个寄寓了美好的希望,意义丰富的名字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却成了陆定一反党的“罪状”之一。有人诬陷“陆定一给孩子起的名字‘德德’,一个是朱德的德,另一个就是彭德怀的德。彭德怀是反党的,说明陆定一很早就有反党之心。”父亲是这样反驳的:“这是形而上学的解释,第一,众所周知,陆德的‘德德’是为朱老总起的。第二,即使是为了纪念彭德怀,当时彭德怀是解放区的副总司令,后来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彭德怀是我们自己的革命同志,毛主席当时不也亲笔题词‘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嘛!‘陆德德’这个名字是1942年起的,你们不能把庐山会议以后才发生的情况来定罪以前的事。”
对子女言传身教,“不要去当官”
因为工作忙,父亲和我们的直接交流机会并不多。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父亲的上班时间和主席的工作时间是对应的。主席是晚上工作白天休息,父亲白天黑夜都要工作,只是早上8点才起床,我们上学看不到他。当时他担任###的部长,人民日报的社论必须在他签字后才能发稿。人民日报每天凌晨两点开始排版,所以他必须两点前把文章批完。父亲每晚都要两点以后才能睡觉。孩子们和他最多只能一起吃一顿晚饭。也只有这时,他才有空问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父亲和我交谈最长的一次,是1961年我去哈军工上大学之前,他专门抽出两天时间给我讲了老子《道德经》。他认为《道德经》里充满了辩证思想,年轻人要独立思考、辩证思维,不能再是1加1等于2,很多事情都是发展变化的。他还让我重点看了毛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特别是其中“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它的反面变化”的理念,他说你们走上社会必须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天堂在线书库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