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与父亲交换《二十四史》书柜(4)

作者:张黎明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9:50

|

本章字节:2884字

后来,爱读书的毛主席看到父亲的这个书柜爱不释手,因为他自己也有一个书柜,装着的也是“二十四史”,便开玩笑地和父亲说:“你的书柜比我的好,我们交换吧。”父亲当时就一口答应了下来。所以,后来捐赠给重庆图书馆的七百十一册、由十五个小书柜组成的“二十四史”大书柜,实际上原属毛主席所有。


父亲爱学习,上中学时就因为学习用功、功课好而被免收学费。在莫斯科留学时,很多人都开玩笑地说,父亲人这么瘦,都是刻苦学习造成的。因为入党介绍人是一个英文教员,父亲青年时就学会英文,这在当时也是少有的。即便“文革”中被关押时期,父亲也坚持攻读马列著作,把别人偷偷递给他的香烟抽完后,烟盒、烟纸都用来写心得、记笔记。


到了北京,公务繁忙的父亲也没有放松学习。看他的日记就会发现,有一些高级干部不学习,他很忧愁,他说:“这怎么行?”因为在父亲看来,学习不仅在于“独善其身”,更要“兼济天下”。


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是理想


常常有人问我,父亲留给我们至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什么?我想,是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父亲和邓小平是六十年的老战友,也曾几起几落,但始终能顾全大局、襟怀坦白。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有理想和信念。


父亲出生在重庆潼南县双江镇长滩子四知堂。关于“四知堂”的来历有个典故:从前有个叫杨震的人做官,有人晚上给他送银子贿赂他,并小声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没关系,这点意思就收下吧。”杨震回答得非常响亮:“你知,我知,这没关系,天知就是神知,这可不行,你还是拿回去吧。”这个典故从小被父亲拿来教育和警示我们,要行得端、坐得正,不能自欺欺人。


1993年春节期间,八十六岁的父亲执意要去登黄山,而且一定要登上山顶。


那天,父亲在警卫人员搀扶下登上山顶,戴着墨镜眺望黄山内外,心情好像豁然开朗,精神一下子放松了。于是,我用最好的哈苏120相机,为父亲拍下这幅肖像,后来做成了《风云画典——一位饱经风霜的老革命家》的封面照。这张照片,是我认为自己最成功的一张照片,拍出了父亲“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精神。


父亲的情怀,还体现在与母亲相濡以沫的点点滴滴。至今清楚地记得,母亲去世的那一天是个星期天,我们正陪着父亲散步,但他始终担忧着母亲的病情,面有难色。当噩耗传来,我们急忙赶到医院。当时,医生急于将母亲送进太平间,父亲发火了:“尸骨未寒,让我们再多坐一会儿!”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当众发火,对母亲的眷恋让在场所有人动容。后来,父亲在母亲的骨灰盒上刻下八个字:“终生伴侣,永恒怀念。”


有人说,我讲话总是很有激情。我想,激情源于理想、源于生活、也源于教育,这三点都要感谢我的父亲。如今,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十一年了,我也年过六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还有待下一代继续传承。


杨绍明简历


###之子。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曾任新华社摄影记者。中国当代著名的摄影家和摄影活动家,也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摄影艺术理论的学者。历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三届副主席、世界华人摄影学会会长、当代摄影学会主席等。1987年他的组照《退下来以后的邓小平》在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获专题人物奖。他还是著名社会活动家,被誉为“民间大使”,历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副会长,中华慈善总会名誉副会长等,现任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天堂在线书库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