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请客,谁花钱,绝不能揩公家油”(2)

作者:张黎明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9:50

|

本章字节:2720字


父亲一贯要求子女做普通劳动者,要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父亲说:“干部子弟没有特权、没有特殊待遇,不要炫耀自己的父母是干什么的,要夹着尾巴做人。”平时对我们子女要求很严格,不准坐他的汽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洗衣、做饭、踏缝纫机都是在他的这种要求下逐步学会的。记得我上幼儿园时,假期在家里吃饭,吃饱后碗里还剩了口饭菜,父亲让我吃完,我不肯。他就跟我讲:“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讲农民种粮食不容易的道理。可我眼泪汪汪的,就是不肯吃。父亲火了拍着桌子逼我吃,我磨蹭了半天,拗不过父亲,最后不得不吃光了碗里的饭菜。从此我养成习惯,碗里的饭菜一定吃干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暑假,全家去黄山休假。父亲让我和他的侄子宋志真先去黄山附近的农村劳动和搞社会调查。我头一次到山区农村,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切都很新鲜。每天清晨,太阳刚映红山顶,我和志真就已经和农民一起喝完菜糊糊粥,背上竹篓,在竹篓里放上一竹筒水和干粮,拿着锄头,要翻过一个山梁去山腰间的玉米地里锄草。一路上听着山脚下水稻田哗哗的流水声和小鸟们欢快、悦耳的鸣叫声。随着太阳的升高,山岭渐渐明亮起来。虽然我们爬山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可心里却痛快极了。到了地头,坐下喝口水,休息一会儿就干活。中午找两根小树枝做筷子,夹着咸菜就饼吃,吃得格外的香。喝点水再锄草,直到太阳落山时才收工回家。沿途再割点羊草放在竹篓里。晚饭喝点菜糊糊,然后出门去作社会调查,和农民聊天,或在煤油灯下写暑假作业。几天下来腰酸背痛的,使我对农民的艰辛深有体会,同时进一步看清了我国六十年代农村的形势。约两周后,我们回到家人身边,向父亲汇报我们的收获和体会。然后,我们全家一起爬黄山。这个暑假,父亲让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


在北京,我家门口有一块荒地,平时父亲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全家开荒种地,清石块、松土、施肥、种菜、种果树,从小培养我们爱劳动的习惯。我国经济困难时期,我们还真得到了“自留地”的补贴。


平时,父亲的警卫员、司机等和我们家里人一起吃饭,粮食不够吃,我们就棒子面和着胡萝卜缨、野菜蒸着吃。父亲平时就为我们做出了表率:衣服破了补补再穿,房屋坏了修修再住,家具旧了能用绝不扔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姐姐的大儿子顾振安在部队表现不错,准备提干。当部队领导知道顾振安和我父亲的关系后,要求他走父亲的后门,为单位寻台彩色电视机(当时很难买到)。顾振安只好跟我父亲说了,父亲说:“我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只能为党和人民办事,不能谋私利,你们单位也不能走我这个后门。”结果,顾振安不仅没有提干,还不久就复员了。我们子女从来都是夹着尾巴做人,从没有依靠父母的关系,为自己谋个好出路。


然而,父亲对于有困难的同志,他总是热情关照的。比如司机肖焕荣有了孩子,六十年代国家经济困难,他家里生活拮据,我父母就每月拿自己的工资资助他二十元,我家里有什么吃的就让他带些回家,肖焕荣心里热乎乎的。工作人员与家里人一起吃饭,开始不收伙食费,在工作人员的强烈要求下,才象征性地收一点,凡是在我家工作的工作人员与我父母的感情都很深厚。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天堂在线书库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