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孤儿们接过来,让草原养育他们(1)

作者:张黎明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9:50

|

本章字节:2808字

云曙碧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全国各族人民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之际,我深深地怀念我的父亲——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乌兰夫同志。为什么称“乌兰夫同志”呢?从血缘关系上说,他是我的父亲;而从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所进行的革命斗争、辛勤工作来说,他又是我的同志,是他引导我走上革命道路,投身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如今,父亲溘然谢世已经二十年了,但他的谆谆教诲仍时时萦绕在我的耳边,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引导儿女跟共产党走


1929年夏的一天,我的祖父母从麦地干活回来,突然看见父亲向家里走来。祖母喜出望外,急忙叫出了我的母亲云亭。我和弟弟布赫初见父亲,愣在那里,父亲快步走过来抱起了我俩。


父亲十七岁离家,到北平蒙藏学校读书。在那里,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党派父亲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他的学习成绩突出,提前结业当教学翻译,他还参加了1928年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的翻译工作。


父亲这次是受党的委派,从苏联回来开展内蒙古西部地下革命斗争的。他冒着生命危险走村串户宣传革命,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组织蒙古族革命武装部队,把内蒙古的革命烈火再次点燃起来。虽然工作极其紧张,父亲却不忘儿女们的教育和成长,他说服祖父请了家庭教师,让我们本家几个孩子读书识字。他给我和布赫讲苏联,讲社会主义,要我们好好读书,将来为国家和人民做好多好多的事情。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向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武装进攻。在这样复杂艰苦的形势下,为了抗战的迫切需要,中共中央作出《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一天,父亲的蒙古族战友奎壁叔叔悄悄来到我家,对我母亲说,父亲从抗战前线捎来话,叫动员一批蒙古族青年去延安,并要我们家带头。父亲说,我家的孩子去了,别人家就好动员了。母亲让我、布赫、姑姑及亲戚家的孩子一共十多个蒙古族青年学生很快出发,我们历尽艰辛,徒步走到延安,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延安,我进入陕北公学学习,参加了大生产运动,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党中央决定从延安抽调一批人到内蒙古大青山开展抗日斗争,我主动报名。当时大青山的斗争形势很严峻,环境恶劣,条件非常艰苦,奎壁叔叔觉得我是个不到二十岁的女孩子,不赞成我去。父亲却毫不犹豫地说:“让她去吧,是鹰总得经风雨的。”他对我说:“到大青山是直接和敌人作斗争的,一定要有吃苦的思想准备,脑子要灵活机智,意志要坚强勇敢。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一定要经得起考验。”在大青山游击队里,我是唯一的女战士。


1949年初,党组织派我和另外两位同志到北平接收蒙藏学校。不久,父亲开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来到北平,他嘱咐我:北平刚刚解放,情况非常复杂,一定要提高警惕,保持艰苦朴素、不骄不躁的作风,不吃请,不收礼,工作要认真严谨。


后来,我到地方担任领导工作。父亲谆谆嘱咐我:要经常下乡,深入农村、工厂了解群众的生活和生产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他还提醒我,到基层不要只听汇报、只看准备好的典型,要直接到群众中去。父亲对搞浮夸、说假话、欺上瞒下的风气深恶痛绝,他曾对我说,对有这些毛病的人和事要严肃批评,甚至给予处分。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天堂在线书库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