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节 第十九章 苦海(1)

作者:张叹凤

|

类型:人物·传记

|

更新时间:2019-10-06 20:40

|

本章字节:3646字


第十九章苦海


大汉孝文皇帝三年,世人已经认识到文帝的英明果决。事实证明,高祖在天之灵没有看错他的接班人。


代王刘恒即位称帝,不仅废除了残暴的连坐刑法,以及割鼻去根等古之刑辱,连民事惩罚也一律改为鞭笞,不许残及体肤。文帝推爱及人,关慰百姓,开天辟地以来第一次实行社会福利,下诏:鳏寡孤独穷困之人由官府实施接济,八十以上,月赐米、肉、酒;九十以上,加赐帛絮。地方政府是否予以照办姑且不论,皇帝立法如此,委实显示出大汉盛世征兆。对于边疆匈奴侵扰,每以击退为止,绝不恋眷战争。君无野心,将不居功,兵不恋战,国家得以休养生息。


文帝采取清正治国策略,奖惩分明。即位后,即以进为退,铲除朝政恶瘤,迅速把握社稷大权。二年下,为韩信、王陵等高祖功臣元勋平反昭雪,恢复其王号。并赐陈平、周勃、灌婴等三朝元老功成身退,享用上国万户侯待遇,世袭罔替。叔父楚王、弟吴王蓄谋造反,先后被镇压并圈禁,楚王于狱中自杀,吴王被释再乱,文帝派名将周亚夫跨江击败,勒令永不再反。


文帝自己也感到眼下最重要的是剿除薄氏母党。虽然计出左丞相张武、御史大夫申屠嘉等人,但拿定主意还得靠文帝自己。文帝在长乐宫后殿庆祝薄母华诞寿宴上,一举捕捉母党,将董龙、鄢弓几个悍奴立斩席前,头颅落地,血溅蟠桃。那时薄氏挥袖发作,却也呼人不应,只能以年老衰竭之声,歇斯底里之气,嗷叫而已。文帝挥开左右,跪于母亲席前,请求罪己。薄氏颤抖悻悻然说得:二十多年来,你竟以听话好孩子的软弱样儿……骗过了为母……文帝启道:母后恕罪。儿子并没改变。儿臣君正天下,与母后母仪天下,并无二致。则不可姑息养奸,纵容宵小。辜负父皇基业。孔子有道,必也正名乎。董龙等奸宦倘若不诛灭,君形不正。世无开口之笑。儿臣敢乞母亲三思……看着地上董龙等人的头颅,薄氏面色灰白,嘴唇紫乌,两眼骨碌瞪视张武等人,却还说得出什么,唯有浑身乱颤而已。


万恶的董龙等阉竖的尸体抛到菜市示众,竟有百姓生割啖之。倘如我利苍在场,我必不肯落人之后,要扑上去生吃他们几口,以解心中之恨。我与云的三个好儿女,都是为这些狗贼远来残酷屠杀。薄氏遣他们杀辛追,他们找不到我妻,也等不到,就将我在家中的儿女一应杀了,回去对薄氏谎称一应都予解决了。


文帝依张武计,一方面解决了母党。一方面又发诏天下,颁封薄氏为皇太后并至圣清虚长命夫人,移驾长乐宫太寿殿中,名为居安侍侯、颐养天年,实际上已将其冷宫严密监禁。


那时大臣张武秘密通过线索,找到一个薄子儿府上火灾中幸存下来的老妪,暗下证明了当年薄府男婴事件,从旁印证了薄氏的确得子于其胞姊,文帝最后的疑惑告除。他的母亲,名叫辛追夫人,曾是高祖册封的嫔妃,已是匆庸怀疑的事实。


但这个结果张武私下心中不免有些狐疑,也有某种不妙的预感,他不禁背里走访旧人,并察阅了当年高祖迎美事件的宫档,所获都极少。眼看尘封的历史已经迷失,其时张武有了意外的发现,手下无意之间在死牢中发现一老囚徒,当年受了割刑苟活残存下来的淮阴侯旧人,名唤李舍。他无疑是现在京中文帝当年真实出身的唯一知情者与旁证了。


张武并未即报文帝知晓,而是自己亲赴死牢中,希望作为第一人,了解真相。


挥去皂吏与随行,张武与李舍说话。李舍白首覆面,口不能言,满脸疯笑。张武询及他当年,他白发迤地,只是摇晃。张武向其耳畔悄语:你如实告我,淮阴侯韩信宅中所出辛追夫人故事,我可释你出狱,赠送黄金,让你出去安度残生。李舍听了冷笑不语。张武又反复其辞,李舍终于示意笔砚侍侯。张武令人拿入笔砚竹板,闭上门,回头但见李舍于竹板上一笔一划写下: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言犹在耳,君无忘乎?写罢掷笔大笑。笑声如旱雷,张武大惊失色。


李舍靠墙合目,满腹杂音疾喘,竟不再睁眼动弹。


张武手持竹板,看了又看,不免心惊肉跳,汗毛为之倒竖。他以为从这个半颠半醒的老囚徒身上,是再也榨不出有用的东西来了。许多年的牢狱苦海,已经浇灭了这个人的生存意念。物质引诱,恐已无效。张武不得已,一叹起身打算离开牢室,转念一想,韩信已奉昭雪,若层层加以盘查下来,此人理当释放出去。而这家伙留在世上,不啻一个活口。虽然他口不能言,但毕竟心腹全知,尚能书语。倘若他日借酒发疯,胡言乱语,让文帝怀疑起自己的真实出身与血统来,从而忌惮所有直接或间接的知情者,张武岂不陷于危崖之边?以致惨祸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