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帆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4:11
|本章字节:11166字
经过多次电报往返,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央军委部署,开始围攻锦州。
作战部队调整了部署,除留1个纵队和7个独立师继续围困长春之敌外,集中6个纵队、1个炮兵纵队和1个坦克营围攻锦州,另以2个纵队配置于锦州西南之塔山、高桥地区,3个纵队配置于黑山、打虎山、彰武地区,分别阻击由锦西、葫芦岛和沈阳方向援锦之敌。
10月10日,蒋介石飞沈阳,连下了两道命令:一要葫芦岛部队向锦州增援;一要沈阳主力廖耀湘兵团也向锦州增援。廖耀湘兵团在新民集结完毕后,不直接向西南锦州方向行动,而向北面彰武这个方向进攻,企图切断解放军的铁路交通线。
得悉后,害怕后方交通被切断,部队供应成问题,顾虑重重,动摇了打锦州的决心。
看到的电报后,马上复电明确指出:“只要不怕切断补给线,敌人进占彰武并非不利,目前数日,你们可以不受沈阳援敌威胁,待锦州打得激烈时,彰武方面之敌回头援锦,他已失去时间。国民党放出撤出长春空气,似在引起我军注意长春,并非马上撤出。果真,沈阳敌进占彰武,置于无用之地。卫立煌不敢大胆增援锦州。他想用投机取巧的办法,名义上是迂回出兵彰武,增援锦州,实际上是保存实力。因为锦州方向有解放军的主力,他怕前往增援被歼灭,而彰武方向却没有解放军的主力,迂回的部队完全可以保存实力。他占领彰武根本起不了作用,相反,离锦州更远了。”
锦西方向,敌11个师于10月10日依仗海、空军掩护,企图突破塔山阵地会师锦州。解放军阵地左是海,右是山,中间是长仅10多里的狭长地带,无险可守。他们抗击敌6个师的反复冲击6昼夜,打得敌人尸横遍野,死6000多人,俘敌600多人,始终不能越雷池一步。四纵二十八团在塔山地区打垮蒋军王牌独立九十五师的10多次攻击,歼敌1000多人,打得十分英勇顽强,获得了“塔山守备英雄团”的光荣称号。
由沈阳驰援锦州的廖耀湘兵团也被阻于黑山、打虎山东北地区。
两路阻援,对保证攻克锦州作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解放军以6个纵队(内1个纵队为总预备队)16个师,1个炮兵纵队、1个坦克营的相当优势兵力,经过5昼夜激战,扫清锦州周围大小据点。10月14日上午,向设防坚固的、蒋介石押宝决战的锦州,发起了总攻。
经过31小时的激战,全部歼灭守敌。俘敌东北“剿总”副司令范汉杰、第六兵团司令卢浚泉以下10万多人。
攻克锦州,就关闭了东北敌人陆上退路,使敌人成为瓮中之鳖,东北敌军的重点防御土崩瓦解,为就地全歼东北敌军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10月15日,当解放军向锦州发动进攻时,蒋介石再次飞沈阳,部署向锦州的增援,同时命令长春守将郑洞国突围南逃。他派了一架飞机空投书面命令给郑洞国,要他指挥两个军和其他游杂部队十万人向沈阳突围。如不突围,处境难于预料;如能到达沈阳,则可与沈阳守军联合作战。
但是锦州迅速解放了,郑洞国不敢突围了。蒋军第六十军是云南部队,在军长曾泽生领导下于17日起义,解放军进入长春市,控制了东部市区。守在市西部的敌新七军动摇,整连整营甚至整团地集体投诚。蒋介石的著名战将郑洞国走投元路,被迫签订了投降书,率部投诚。至此,久困的长春,兵不血刃,解放了。
锦州失守,10月18日,长春敌签订投降书,蒋介石一看情况不妙,东北面临全军覆没的绝境,慌忙在10月22日又飞临沈阳。他亲自指挥沈阳地区5个军组成的廖耀湘兵团,继续西进,企图与锦西、葫芦岛援军配合,夺回锦州,并要卫立煌马上抢占营口,保持一条海上通路。
蒋介石曾向他的高级将领说,如果锦州失守,我发誓不再见你们。现在锦州失守了,他决心夺回来。他曾要随他到沈阳的徐州“剿匪”副总司令杜聿明接替卫立煌,收拾残局。杜聿明不干,说“这样一个烂摊子交给我,我也没办法”。结果,蒋介石同意还是让卫立煌去沈阳。让杜聿明作卫的副司令到葫芦岛,带上9个师,向锦西前进,配合已到彰武的廖耀湘兵团,南北对进,妄图夺回锦州,打通北宁线。
针对敌情变化和战役形势发展,10月27日马上给东北野战军领导发电指示。
“关于立即准备不失时机歼灭廖耀湘兵团5个军的方针,我们和你们的意见完全一致,业已电告。关于具体部署由你们根据情况相机处理。
“廖耀湘兵团企图打通北宁线,对我们非常有利,现在锦西、葫芦岛看来不好打,要转移兵力去打由彰武向锦西方向前进的廖耀湘兵团。必须以参战兵力34的战斗力最强的纵队分别包围敌3个军,以不足14的兵力分别半包围敌人两个军,待我主力歼灭敌人3个军之后,再移师歼灭其余敌人;另以一个纵队为总预备队,随时加入主要方向作战。同时应派军队去营口,构筑工事,阻止敌人从营口海上逃走。”
10月20日,廖耀湘兵团西进,解放军两个师有意向锦州西南移动,虚张声势,进行战役佯动,引诱廖耀湘兵团继续西进。蒋介石以为他指挥有方,现在有机可乘,令沈阳抽出相当于师的第二。七师第三旅,加强廖耀湘兵团,使其兵力达到11个师3个骑兵旅共10余万人。敌人从10月25日向黑山、大虎山地区解放军阵地猛攻,激战两昼夜,解放军以少胜多,忍饥苦撑,奋勇忘生,负伤再战,血染黄沙,阵地屹立,黑山变红。敌人被阻,寸步不前。
这时,解放锦州的主力的6个纵队和1个炮兵纵队,秘密迅速分路回师,兼程东进,一部迂回到廖耀湘兵团的侧后。廖耀湘发现情况不妙,怕陷入解放军的重围,急忙指挥部队向营口方向逃跑。其先头部队第一。五师及新六军骑兵团,在台安附近和解放军独立第二师遭遇,晕头转向,以为是解放军主力,掉头就跑,企图经新民逃回沈阳,这一下把廖耀湘整个兵团冲乱了。解放军乘机赶到,完成了包围圈,26日,把廖耀湘兵团部打掉了。敌人找不到他们的兵团司令官,各自乱窜,10万人很快被歼灭了。
这时,中央军委电令东北解放军,向沈阳、营口前进。于是解放长春的部队直抵沈阳城下,歼灭廖耀湘兵团的解放军,一路北上回师攻沈阳,一路南下营口。沈阳守军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见大势已去,将指挥权交给第八兵团司令周福成,乘飞机逃走。
11月1日,解放军向沈阳城发起攻势,市内敌人纷纷投降,全部就歼,解放军俘敌兵团司令以下12万多人。
南下营口的解放军,歼逃敌14万人。锦西、葫芦岛援敌,仓皇从海上逃走。至此,辽沈战役结束,东北全境解放。
卫立煌、杜聿明、赵家骧逃到葫芦岛,他们惊魂未定,赶快查找失败的原因,以备蒋介石追查责任。
“蒋介石一意孤行,谁的意见也不接受,他召集开会,只要别人附和他的意见,执行他的命令,谁不执行就骂谁。”赵家骧说。
“蒋介石用人,是人人可以通天,弄得谁也不能指挥。东北失败,我未下过一道命令。看谁负责?”卫立煌说。
杜聿明听了,觉得似乎卫立煌是怕蒋介石追究东北失败的责任。于是便解劝说:“东北失败与总座(指卫立煌)无关。是老头子(指蒋介石)自己下的命令,我亲自下令给廖耀湘的。如果追究东北失败责任的话,那只有追到我的头上。”
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很难真正认识失败的根本原因;但是,他们对蒋介石的指挥,却早有认识。对蒋介石推卸失败责任,则早有领教。
当东北蒋军全部覆没,国内外舆论纷纷之际,蒋介石在卫立煌逃往葫芦岛时,事先转发了一份过期的电报,大意是,据沈阳守军周福成来电说,卫立煌于30日逃走,他正在调整部署,竭力奋战,孤守沈阳待援。
蒋介石转发这种电报用心何在?知内情的人,一看就懂,这是伏笔。果然不错,随后蒋介石发布了命令:“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迟疑不决,坐失军机,致失重镇,着即撤职查办。”
傅作义看了这份通报,同病相怜。特别是他听过卫立煌叙述东北失败经过和卫与蒋的争论之后,更感到问题严重。因为他知道,当时卫立煌坚持固守沈阳,廖耀湘主张从营口撤退,两人都感到战局严重,利害命运一致,因此几经权衡之后,卫立煌同意将上述两方案提出,作为蒋军的负责将领共同的意见,向蒋介石的代表顾祝同提出,请他报告蒋介石裁决。但是蒋介石坚持增援锦州的作战方案,以致全军覆没。
卫立煌刚到葫芦岛,还不知他已被蒋介石通令着即撤职查办。当他看到16日蒋介石发布命令将他撤职查办时,心中十分气愤。蒋介石只给他指挥军队之权,不让他像陈诚、胡宗南、汤恩伯那样掌握军队。经常是招之则来,挥之则去,到头来仍是一个光杆司令。他到东北后想掌握一部分完全听从自己命令的军队。他想让亲信陈铁掌握锦州军权,让彭杰如掌握长春军权,自己掌握沈阳大权,但都不能如愿。当时沈阳有枪,但蒋介石不给番号,结果一个师也没组成。他认为“惯于围点打援,我们主力远出锦州,有被节节截断,各个击破的危险。只能坚守沈阳,等部队整训完毕。再打通沈锦铁路”。蒋介石不同意他的意见,一定叫他出兵解锦州之围,曾三次叫他到南京听令,还派总参谋长顾祝同到沈阳监督执行出兵锦州的命令。后来蒋介石再次亲往沈阳,撇开他,直接指挥廖耀湘兵团出击,结果失败。他在东北9个月,一直坚守岗位,在解放军快人城时,蒋介石电询问赵家骧:“现在卫总司令在于什么?”
赵答:“总司令端坐总部,一言不发。”
于是,蒋在10月30日派飞机接他出来。这是最后一架飞机了。
当年,蒋介石为什么千方百计要卫立煌去东北呢?
卫立煌是国民党军队中的显赫人物。他同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并列为“五虎”将。1897年出生在安徽省合肥县卫杨村。幼年,在讨袁世凯斗争时,曾向袁兵营投掷炸弹,失败后逃到广州,被推荐到孙中山身边做卫士。后来当排长。由于作战勇敢,由团长升为旅长。蒋介石把粤军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时,他由补充旅长降任团长。
在十年内战中,他已升为第十四军军长,率部进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占领金家寨。蒋介石亲自前往慰劳,给巨额奖金,明令在金家寨建立一个新县,命名为“立煌县”。在国民党统治时,以人名作县名的,只有孙中山的故乡广东中山县,第二个就是以立煌命名的县名了。
抗战初期,他率部到山西,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与八路军合作对日作战。他曾到过延安,参观过抗大,会见过、朱德。他和周恩来接触中,认为周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在***高潮中,他严守中立,不打八路军。他不是浙江人,不是“穿黄马褂子”(指黄埔系)的,因此被称为“嫡系中的杂牌”,蒋介石说:“卫俊如(即卫立煌)能打仗,但是没有政治头脑,不能独当一面。”意思是他不会拍马,有自己的主张。因此,对他不放心。一次他正在打麻将,蒋突然打电话,问他:“今天的手气好吗?和了几副什么好牌?”蒋是在警告他,他的行动,蒋完全知道。对他与共产党和平共处抗战颇为不满,把中条山战役惨败的责任,推到卫立煌身上,革去他上将的军衔和河南省主席的职务,接替他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的蒋鼎文,在搜查他卧室时,抓到一本厚书,以为找到卫私通共产党的把柄,打开一看,是“圣经”,是卫夫人的遗物。
1943年冬,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失利,蒋介石把卫立煌从西安召到重庆,亲自接见,恢复他的上将军衔,任命他接替陈诚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接职后,把陈诚在昆明附近的司令长官部推进到怒江前线70公里处,向部队进行思想动员,更换武器,训练官兵,准备反攻。1944年5月,进行反攻,经几个月的奋战,到1945年1月底,远征军与从印度打回的中国新一军,在畹町会师。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歼灭了日军两个师团的大部分,减轻了英美军的压力,打通了中印公路。此时,盛传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将改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卫当总司令的呼声甚高。可是正式成立时,蒋发表的陆军总司令是何应钦,卫是副司令。卫气昏了,多时不就职,悄然出国考察。
1946年,他作为马歇尔的客人访问美国,1947年结束,前往欧洲访问。当他刚回上海,蒋介石打电话催他立即到南京,有要事相商。当时东北作战节节失利,第一任主帅熊式辉,因损兵折将,被撤职;第二任主帅陈诚失利更惨,只有称病请求辞职。蒋介石亲飞沈阳,也没法挽救危局,只好把卫立煌请出来上任。张群、顾祝同,陈诚夫人谭祥都来劝说,老部下却不赞成他去东北。最后,蒋介石找卫立煌谈话。
卫立煌清楚地记得,蒋介石先是说东北如何重要,没有得力的人镇守不住。然后对他说:
“过去几次全靠你挽救了危局。现在只有你能担此重任。党、政、军的全权都交给你。有什么困难,可以优先解决。万一失利,责任不在你。”
“没有军队,不能作战。现在东北的军队都被围困了。没有大的增援是不行的。”卫立煌踌躇半晌,才说出自己的考虑。
“先给你增援5个军。后勤方面,优先补给东北。”蒋介石当即答应他的要求。
蒋介石的允诺,并没有实现。他成了替罪羊。东北失败的责任归罪于他,他被撤职查办了。
淮海战役开始了,蒋介石急飞徐州。
卫立煌悄悄来到北平。他孤坐孙连仲公馆,伺机从北平逃到广州。但被特务发现,用飞机押送南京软禁。
新华社公布战犯名单,卫立煌名列第十三,这可帮了他的大忙,适逢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代总统,特务对他的监督放松了。他乘机化装逃往香港。后来回到大陆,受到欢迎,当了人民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这些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