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帆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4:11
|本章字节:8166字
接着,毛主席说:“杨、罗、耿指挥的二兵团,还统一指挥冀热察地方部队,控制热河、冀东走廊。在长城线上,一部在冀东作战,一部在热河、平北线作战。杨成武任华北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天焕任副政治委员,辖第一纵队、第二纵队两个旅和第六纵队,并统一指挥晋绥第八纵队和内蒙两个骑兵师及晋西地区地方部队,深入绥远腹地作战,华北三兵团远征绥远,配合二兵团,把傅作义部队拉往平绥线,调动他向归绥转移。徐向前指挥华北一兵团,仍在山西作战,对付阎锡山。这样就可以保证东北我军作战胜利。”他点燃一支烟,并未吸到口,就问:“你们有什么意见?”聂荣臻、杨成武同声回答,没有意见,赞成这样的部署。“那好。中央军委决定,杨、罗、耿兵团在冀东、热河地区平古路、平绥路三角地带执行任务,牵制平、津、唐、秦(皇岛)之敌,务使其不能出关。如其出关,则该兵团就未完成任务。”军委副主席周恩来说着,把明亮的眼睛转向杨成武,严肃地说,“你兵团直插集宁。晋绥第八纵队和乌兰夫骑兵师都归你指挥,力求把傅作义的主力拉到八达岭以西。如果傅作义主力未向西而向东,过了八达岭、居庸关,那你兵团就没有完成任务!”
杨成武听到中央这个作战部署,感到既光荣又艰巨。因为他知道傅作义是善于用兵的,而且他的部队已经机械化了。他正想请示具体问题,还未开口,就听到毛主席浓重的湖南口音:
“拖住傅作义的主力不过八达岭、居庸关,你有没有把握?”“有把握。”杨成武用福建普通话回答说。
“拉住傅作义的主力,不过八达岭、居庸关,就得这一着:西出绥远!这要首先在绥远站住脚;第二,要歼其主力一部,否则还是站不住脚的!”说,“傅作义在抗战时期,他就跟着我们学会了坚壁清野,对付日军。绥远是他的老窝,兔子不吃窝边草嘛!傅作义有一套迷惑群众的手段,还有严密的保甲制度。你进去,困难是不小的。你们考虑考虑有什么问题?能否站住脚?能否歼其一部?”
“困难有。我们能克服。保证完成任务。”杨成武看了一下军区聂荣臻司令员,代表前线将领表示了决心。
“能保证完成任务?能站得住脚?”追问。
“能保证!”杨成武果断地回答。
“不行。你们进去,可能被打出来!”的锐利眼光向杨成武扫过来。他感到毛主席的目光和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时期,命令他夺取泸定桥时的目光一样炯炯有神。
他听到毛主席又问道:“过去,一纵、六纵进绥远,不是被人家赶回来了吗?你现在说行,能完成任务,有什么根据呢?”
杨成武略加考虑之后,回答说:“我们进去,不会被赶出来。因为过去进入绥远的兵力少,现在我们有4个纵队两个骑兵师。我看完全可以站住脚。”
“没有饭吃11个兵团两个骑兵师、加地方部队民工不下10万人,吃什么?你们有这本领没有?饿3天肚子,吃两天草,才能站住脚!”伸出一只手,一个一个地数着5个手指头,严肃地说道。
杨成武刚要说:“这不成问题”,就听到刘少奇加重口气问他:
“饿4天肚,吃3天草,行不行?”
“行!”杨成武干脆利落的回答,他身经百战,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任务,中央领导对他的指挥才能是非常清楚的。
“杨成武同志,你说不成问题,要得,要得!”毛主席笑着说,“这次可不是长征到毛尔盖,那时,我给你任务,你说行,能完成。那时你只带1个团,2000人。这次是1个兵团哪!”
主席又数着手指头,面授机宜:“你要完成任务,必须有两个条件:第一条。思想上要有充分准备。从你兵团司令员起,到全体指战员,都要讲清楚,困难大得很。傅作义嫡系主力并不在北平。董其武在绥远,孙兰峰在张家口,大同还在他们手里,你们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依靠群众,发扬我军光荣传统,能吃大苦,耐大劳。真要准备吃3天草,饿3天肚。从上到下,充分动员。把有利的条件讲5条,困难讲10条。总之,困难讲够,问题讲透。有利条件也可不讲5条,但困难要大讲。”
主席转过头去,对聂荣臻司令员说:“聂荣臻同志,请你前往向团以上干部讲一次话。公开宣布,怕困难的可以走。留下不怕困难、坚决完成任务的。不要到雁门关外再走,那既危险,又迷路,对我军行动不利。总之,每个军,每个师,都要召开誓师大会,充分政治动员,充分认识困难。把困难讲严重一点。把傅作义作战的有利条件统统讲出来,他的部队在绥远人熟地熟,能守城防御,会出奇兵,搞坚壁清野,使你没饭吃,败阵下来,”
“这就要求你们,一定做好充分的精神准备,把困难想到999%。”周恩来副主席插话说。
毛主席说:“对,对!困难一定要多想!但光这还不够。第二条,还要有物质准备。要组织晋绥支援前线。晋察冀支前路太远,而且隔着大同。这也不要紧,我们已叫薄一波(华北局书记、军区政委)给你准备了10万现洋。”
“10万现洋?!我怎么拿?!”杨成武惊奇地说道。
“你杨成武,在中央苏区怎么搞的?把钱都分下去,分到团、营、连干部掌握。连长背50块,排长背50块,大家分着背。吃饭无办法时,用现洋在绥远就能买到粮食。”朱总司令端起茶杯,好像拿着现洋一样,笑着说。
接着,指示了3条完成任务的办法:第一条,首战必胜,歼灭集宁那个师,占领集宁城。第二条,认真执行俘虏政策,敌人宣传与我势不两立,说当了俘虏就要杀头。你们俘虏他们的官兵,一律优待,愿去者给路费,愿留者欢迎参加解放军。让俘虏瓦解敌军。第三条,政治仗要打好。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许侵犯群众纪律。要做群众工作,使群众由怕到观望,由观望到接近。做工作,才能粉碎敌人的谣言和欺骗宣传,争取群众支援部队作战。
周副主席说:“思想政治工作做充分。军事上首战必捷。要坚决首先歼集宁守敌一个师。打开绥远的大门。”
“是。我们坚决照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办。”杨成武回答说。“你们还有什么意见?”毛主席问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同志。
这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表示,没有什么了,各自说了几句鼓励的话。毛主席最后说:
“好。就这样定了,你们两个今晚在这儿住。明天回去部署。”西柏坡的夜,十分安静。这儿没有城墙,也没有楼房。这是太行山麓的普通村庄。但就是这个小小的村庄里,党中央运筹帷幄,指挥全国解放战争。
深夜,中央军委向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第二兵团领导人发了通报:本日杨成武来中央面商绥远行动问题。杨部(8个旅)本月20日左右可完成一切准备,待你们在锦榆线作业已开始,杨得志、罗瑞卿兵团任务确定(或者包围承德或者包围唐山)并开始行动,吸引傅作义主力向北或向东之时,即由涞源附近以20天行程,主力到达归绥附近,攻击归绥,一部袭取集宁、兴和,以配合你们之作战。
杨成武和他的老上级聂荣臻,今晚睡在西柏坡的一个炕上。
他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杨成武反复思索,他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他清楚地记得1935年8月2日,红一军团聂荣臻政委通知他到毛儿盖中央驻地领受任务。他带骑兵班飞奔几十里到达。毛主席亲自接见,交代任务说:这次你们红一团还是先锋团。原想要六团去,但试了一下,没有奏效。原因有三:第一,思想准备不足,第二,粮食准备不足,第三,加上国民党军队和藏族上屋的反动武装的伏击,减员较大。你们要从无边的草原上,走出一条行军路线来。中央决定北上抗日,这是正确的路线,但现在前有阻击,后有追兵,如果我们掉头南下,就是逃跑,就会把革命断送。敌人断定我们东出四川,不敢冒险横过草地,北出陕甘,但我们偏要走敌人认为不敢走的道路。……
杨成武觉得,毛主席两次召见,亲自下达任务,都是在革命的紧要关头。长征时是要开路,这次西出绥远,是密切配合锦州决战。两次都是要出奇制胜。中央给他这样艰巨的任务,又给他克眼困难的办法,正是相信他能完成任务,今天他回答问题,说得不好。为什么不说西出绥远虽有困难,但这是胜利进军的困难。可是又觉得不这样说也不好,应多从困难设想,有备无患么!
杨成武思绪起伏,他想:他曾随聂总西出绥远,但自己对那里的情况,毕竟不熟悉,而这次西出绥远,要他统帅兵团,并指挥晋绥一个纵队、两个骑兵师和地方部队,还要兼任政委。他想为了胜利地完成任务,最好由晋绥书记李井泉任兵团政委。李井泉同志有丰富的作战指挥经验、政治工作经验和地方工作经验。繁重的地方支前工作得靠他来完成。他又想到,绥远地旷人稀,最难对付的是傅作义的几个骑兵师。张家口失守,就是吃了骑兵偷袭张北的亏,对我们的部队造成了一种怕骑兵的不良影响,至今未完全消除。怎么才能让部队不怕骑兵呢?他想起了进军察南时,部队曾编了一首《打骑兵歌》。
不知是否他唱出了声音,还是聂荣臻司令员也在想问题,睡不着,问他为什么还不睡,想什么问题呢?
“我在想,我不兼兵团政委好。建议李井泉同志为政委。他是晋绥书记,我兵团又指挥晋绥的一个纵队、骑兵部队和地方部队,他当政委,对于以晋绥为基地支援前线,克服困难,更为有利。”杨成武把自己考虑的问题讲了出来。
“这个意见好,明天向周副主席报告。睡吧,明天还要赶回前线。”聂荣臻说。
次日,毛主席又接见聂荣臻、杨成武,并说:
“恩来同志转告了你们的建议。我们同意李井泉同志为政委,杨成武可以不兼政委,以便更多考虑军事指挥。我们先进行辽沈战役,然后进行平津战役,解决华北问题,这要两大区主力会合作战。”
“这真是锦囊妙计!”在回程的路上,杨成武向聂荣臻报告了他对毛主席战略决策的体会。
战马飞驰北上,奔向兵团驻地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