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聂荣臻的风格(2)

作者:张帆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4:11

|

本章字节:6460字

第一次是1945年8月。当时苏联红军对日宣战,晋察冀军区立即从冀热辽军区抽调8个团零一个营的兵力,加上朝鲜同志组成的义勇军共1万3千人,由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李运昌率领出关,分左、中、右3路,配合红军对日伪作战,到9月底,在其他军区部队未到之前,解放了辽宁、热河两省,以及吉林、黑龙江的西部地区,消灭了大量的日伪武装,接管了这些地区的城市,初步建立人民政权。随着形势的发展,出关部队迅速扩编,由l万多人扩大到10万人,组成10个步兵旅、2个炮兵旅和若干独立团。


第二次,是1946年10月。聂荣臻主动向中央建议,将冀热察与冀热辽军区划归了东北军区。1946年底,晋察冀第二野战军统率5个纵队,活动在冀热辽、察哈尔东北部和冀东广大地区,多次攻城破路,吸引和钳制了大量敌人,直接支援了东北的斗争。以后进行大同战役,萧克、罗瑞卿回到张家口,即由程子华、李运昌率领部队在这个地区,继续坚持斗争,既是为保持华北与东北的联系,也是为了支援东北。1946年8月到10月,敌人先后占领承德、张家口等地,冀热察和冀热辽军区在地理上与晋察冀军区的联系,实际上被隔断了。聂荣臻认为这两个军区背靠东北更为有利,于是就把段苏权、刘道生领导的冀热察军区合并到冀热辽军区,成立冀察热辽军区,而后建议中央将该地区划归东北军区,中央同意后归了东北。程子华、李运昌也是这时去东北的。


第三次是1947年。当时为支援东北的夏季攻势,聂荣臻将活动在冀东的詹才芳、李中权纵队,开赴东北,并主动建议中央,将活动范围大和人、财、物基础雄厚的冀东划归东北。


此外,晋察冀军区先后派了可组25个团的干部和一些部队去东北,仅冀中就有3个团。


总计,先后划归东北的晋察冀部队有:第八、第九、第十一3个纵队和6个独立旅,总兵力共有十几万人,外加14个军分区的地方武装。


聂荣臻认为,支援东北,主要是为了贯彻中央的战略意图。晋察冀军区距东北最近,责无旁贷。当时他考虑,晋察冀是老解放区,基础好,区域大,人口多,不愁没有发展的余地。比如说,可以向南发展。而东北地区正在初建,各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它又是中央确定首先夺取的地区。如果我们占有东北,解放战争就有了可靠的基地。于是他就主动向中央建议,将晋察冀大片地区和众多部队划给东北。这些都得到了中央的赞同。这些,过去聂荣臻从来不讲,只是到晚年在1984年出版的回忆录中才说:“作为共产党员和共产党的干部,处处从革命事业的全局出发,互相紧密配合以争取胜利,这本来是应有的态度和风格,也无须多去饶舌。但是出现了像这样的人,总把功劳记到自己一个人的账上,把全党支援东北所取得的成就,吹成是自己天才造成的伟绩,所以在这里我就不得不多说几句了。”


敌人是很注意研究聂荣臻的。本来,傅作义对聂荣臻的政治经历和军事指挥特点,是有所了解的,但是,他还感到不足,要秘书将聂荣臻的简历和有关他的书刊找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在华北作战的对手,不就是聂荣臻吗?


傅作义看到经秘书整理过的《聂荣臻简历》:


聂荣臻,四川人,参加“五·四”运动后,到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黄埔军官学校政治部秘书,协助主任、副主任。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后,任中国共产党北伐军事委员会特派员。1927年国民党清党后,任中国共产党南昌前线委员会书记。南昌起义后,任第十一军党代表。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1932年任辛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不久调任红军第一军团政治委员。


“他在法国学什么?”傅作义问。


“半工半读,先在一个橡胶厂,后在一家军火工厂。中间到比利时劳动大学学习。后回到巴黎当:工程师。24岁时由法国到德国,和德国革命党人在柏林大街上手挽手,高唱《国际歌》。”


“在比利时学什么?”傅作义追问。


“据比利时中部沙域劳动大学学生档案,有如下记载:‘聂荣臻,男,1899年12月29日生于中国四川省,由法国法赫中学考入本校,化学专业,现住沙城奥布里克街34号。’那是1921——1923年的事,聂荣臻的学生注册号码是351,注册单上特别注明:‘在本校学习的第一批中国学生与聂一起学习的还有何长工等人。”’


傅作义点点头,然后一挥手,秘书走开了。他一个人翻阅美国记者h·福尔曼和斯坦因等人写的文章。他在斯坦因写的《红色中国的主张》中,看到关于聂荣臻有如下描述:


我们大多数人以为,在全中国可能是没有比聂荣臻将军更能干的了……在比利时和法国研究过化学工程,在苏联研究过军事科学,做过蒋介石的黄埔军校教官,内战时期是中国红军的一个政治委员。


中日战争爆发不久,他即率领两千八路军深入华北敌后,以后就成为这最大的,最巩固的,在抗日战争战略上最重要的根据地——拥有两千万(现在是4000万——译者)人口的晋察冀边区的创造者。聂荣臻将军是细高个子。他面相比他实际的岁数46要年轻一些。他穿着普通的士兵棉军服,比我在延安见的任何人都觉得有教养。他长而异常机智的面孔,如他整个人一样,表现特异的魄力,纪律性与慑服力,但他却非常通达人情和谦逊,且富有幽默感,所有阶层的中国人都告诉我,在华北没有人比他更普遍地为人民所记忆。……在同敌人手中恢复晋察冀边区的广大土地,及打退不断的进攻保卫这些土地的过程中,他作为战略的,战术的及政治的各方面政策的创造者,这些政策现在都在各个抗日根据地及晋察冀边区实行着……


在日本方面,聂的对手也是东京最知名及出色的将领,和他有着同样的任务;在晋察冀边区钻研新的方法,以施用于共产党与日本斗争的各个地区里,但日本的将领一个接着一个都蒙受着羞辱被撤换了。阿部中将,是东京首脑的战术家之一,自信他战术正确,急于想以解除被“土匪”包围的大量部队的围困,证明其正确性,——但1939年就被打死了。日本人对共产党在敌后战争中十分熟练,工作得很好的制度,从未得出一个解答。


傅作义看到这里,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心想:“事实确是如此。日寇对共产党在战争中工作得很好的制度,从未得出一个解答。国民党经过十年内战,何曾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呢?”


秘书又进来,拿着聂荣臻的文稿,送给傅作义说道:


“聂荣臻能文能武,擅长诗词。他还写得一笔流利潇洒、活泼的字。这是他挽叶挺的长联,是一篇奇文。”


“什么奇文?”傅作义急切地问。


“聂荣臻挽叶挺的长联,叙述了叶挺壮烈的一生和他们之间的友情,诗中有情,情中有诗。”傅作义看到——五十岁崎岖世路,献身革命,尽瘁斯民;海内瀛寰,同钦节气;两次从征凡七载;流亡异域,苦经十度春秋。反动阴谋空画饼;纵几处羁囚,壮怀尤烈;方期延水堤边,宏抒国事;天丧巨才无可赎,旷古艰难遗后死!


二十年忧患旧交,同学苏京,并肩北伐;南昌广州,共举义旗,一朝分手隔重洋;抗日军兴,血战大江南北。茂林惨变痛陷身;喜今番出狱,久别重逢;孰意黑茶山上,飞殒长星;我哭故人成永诀,普天涕泪失英雄!


傅作义放下聂荣臻挽叶挺的长联,来回踱步。“这确是一篇奇文。”傅作义深深地感叹!


他思考如何对付能文能武、既有胆略又有谋略的聂荣臻。日本投降时,聂荣臻从远在千里之外的延安,电令晋察冀部队进平津,乘机夺取张家口。由于南京下令,不许日伪军向投降,聂荣臻部队没有占领平津,但却夺取了塞上名城张家口,使在战略上处于主动。察绥军进占张家口后,两省虽较稳定。但东北辽沈危机,为配合东北作战,聂荣臻会不会再夺取张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