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卫红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0:42
|本章字节:3060字
老子的第二宝,俭宝,比较好理解。那些凭自身努力而致富的人,往往很节俭,甚至有点吝啬。而那些寅吃卯粮、大手大脚花钱的人,经常遇到经济危机,跟富足的缘份似乎特别差。
老子的第三宝,不敢为天下先,谦逊的意思,这是天子之德。普通人拥有此德,走遍天下都会受人敬重。为什么天子必须谦逊呢?原因很简单:如果你自作聪明,下属就不乐意为你贡献主意了;如果你逞能,下属就不乐意为你卖力了;如果你自高自大,下属就会感到很大的压力而产生背离之心。所以,圣明的天子,即使已经拿定主意,也要等下属把主意说出来;即使能办得更好的事,也要交给下属去干,这样下属有立功受奖的机会,干得就来劲。
历史上有不少谦逊的帝王,如刘邦、李世民等,干得都不错。也有不少骄傲自负的帝王,秦始皇不去说他,比如汉武帝、乾隆皇帝,干得好像也不赖。但这恐怕只是我们的错觉。在他们当政的时代,确实天下富强,但他们不是神仙,难道这富强是他们喊声变就变出来的吗?这是数代人辛苦积累起来的。他们并没有使国家变得更富强,反而动摇了国家的根本,他们死后,国家就急速滑落。尤其是乾隆,死后才40年,外国列强就打进中国来了,而且一点还手的力气都没有。所以,这两个人可以说是前代繁荣的终结者,是后代衰败的始作俑者。这个道理,好比富家子得到了亿万家财,胡乱投资,赚少赔多不说,以前的优良制度被破坏了,人心也搞乱了。虽然他一辈子都在富贵中,但亿万家财并非他的功劳,最后倒闭却有他的过错。所以,我们看历史,就像看人一样,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擦亮慧眼,才看得出前因后果。
谦逊除了具有凝聚人心、集合众智的力量外,还是一种自保的手段。名利当前,人人想争,出头太快,反而会成为众矢之的。中国自秦汉起,曾经历过几个大混乱时代,大凡首先称王称帝的,最后都以灭亡告终,反而是跟在后面称帝的人得了善果。
我们知道,汉朝的文景之治,运用了道家的无为之学。汉文帝刘恒即位,并不是那么顺当,当时的形势很混乱,是福是祸难以预料,刘恒成功地运用了不敢为天下先的谦德,终于奠定了一生的富贵。
据南怀瑾大师介绍说:吕后专权时,把刘邦的几个儿子差不多都杀光了。吕后死后,陈平、周勃等削平吕家势力。大臣们要求找刘邦的儿子来继承帝位,结果只剩下一个代王刘恒,被封在西北边塞。刘恒为什么能躲过吕后的屠刀呢?因为他的母亲薄氏喜好道学,以清净无为为立身之本,防意如城,无欲无争。吕后没有把她放在眼里,她和儿子的性命才得以保全。
刘恒也跟母亲一样,喜好道学,性情朴实。他听说朝中大臣想迎请他当皇帝,非但没有欣喜若狂,反而有些犯愁。皇权人人想要,人家不争不抢,送到他手里,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他拿不定主意,就去跟母亲薄氏商量。薄氏对道学修到比较高的境界,无为无不为,既没说该去即位,也没说不该去,而是建议儿子先派个人去看看再说。刘恒派老成持重的舅舅薄昭去长安了解情况。薄昭回来后报告说,天下人心仍然向着刘家,绝大多数大臣是支持刘家子弟即位的。这样,刘恒才动身去长安。
刘恒知道,这时候的生杀大权不在他手中,而是掌握在周勃的大将手中,稍微处置不当,那些将领一翻脸,不要说当皇帝,小命都难保,所以他必须谦虚谨慎。周勃等人率文武大臣来迎接他,跪在地上向他请安。他立即跪下来还礼。照说他是王,虽然尚未即帝位,也不必下跪还礼。但俗话说得好,礼多人不怪,宁可多礼,也不可失礼。
周勃将皇帝的玉玺奉献给刘恒,照规矩,这时刘恒就是皇帝了,可以发号司令了。但他却说:今天我初到,还不了解情况。天下之事,不一定要由我来当皇帝,可以当皇帝的人很多,我现在只是先代为把玉玺保管起来,过些时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