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卫红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0:42
|本章字节:3202字
侯生说:那时您春风得意,受到天下颂扬,自以为了不起,上瞧不起五帝,下看不起三王,丢掉朴实的本质,追求奢侈的享受,哪听得进别人的忠言呢?您亡国的征兆已经出现很久了,我们知道说也无益,反而自取死亡,所以才逃走。现在我已经死定了,才把这些话告诉您。虽然不能使您免于灭亡,也能让您有自知之明。
秦始皇说:我还可以改变吗?
侯生说:大势已成,您坐下来等待亡国吧!即使您想改变,能做到像尧、舜那样吗?如果不能,改也无益了!
秦始皇长叹一声,下令释放了侯生。
另一个故事是:秦始皇晚年时,召集群臣议事,说:古时候,五帝把王位禅让给贤能的人,三王把王位传给子孙,哪一种更正确?我将按正确的做。
大臣们都不敢回答。鲍白令之大着胆子:把天下当公家的,就禅位给贤能的人;把天下当私人的,就传位给子孙。五帝把王位禅让给贤能的人,是以天下为公。三王把王位传给子孙,是以天下为私。
秦始皇仰头叹息道:我的德行来自五帝,我要以天下为公。谁能代替我呢?
鲍白令之说:您做的是桀、纣的事,却想效仿五帝禅位。这不是您能实行的事。
秦始皇大怒道:鲍白令之,你过来!你为什么说我做的是桀、纣的事?快说!说不出道理就让你死!
鲍白令之说:那我就说说吧!您建造的楼台高耸入云,建造的宫殿方圆五里,铸造千石重的钟,立起万石重的柱,宫中妇女数百人,女乐数千人。兴造骊山宫室一直达到雍州。您享受的一切,耗尽了天下财富,用尽了天下民力。您偏狭自私,不能惠及他人。您是一个只为自己打算的人,还说什么德行来自五帝、要以天下为公呢?
秦始皇哑口无言,脸上露出羞愧的神色。默然良久,才说:令之的话,让大家看不起我了!于是停止商议这件事。实际上,他把天下弄得一团糟,想送给别人,也不一定有人敢要。
从这两个故事来看,秦始皇对自己的做法是有所愧悔的,甚至想有所补救,可惜大势已成,无力回天了。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呢?
隋炀帝也是一个追求感官享乐的人,他的荒淫生活,比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建的迷楼,规模之宏大,陈设之奢华,不亚于阿房宫。可是他真的快乐吗?据说,他第一次游江南时,摸着自己肥胖的脖子说:我这颗大好头颅,不知由谁来砍啊!明知自己不得善终,怎么可能快乐呢?而且,隋炀帝因为荒淫享乐,后来健康大损,虚弱得终日昏睡,无法清醒。到了夏季,一天要喝几百杯水,面前放一大块冰,还是口渴得烦躁不安。身体糟糕到这样,看着那么多享乐的东西却享受不了,怎么可能心情快乐呢?隋炀帝第二次游江南,就到了因果报应的时候了。他被起义军抓住,自知必死,想饮毒酒自尽,死得舒服一点,宇文化却让人用绳子把他活活勒死了。而他建的迷楼被唐太宗下令烧毁了。
宋徽宗没有秦始皇、隋炀帝那么残暴,但享乐之心却不在其下。他建的艮岳,据南怀瑾大师说:这座山的恢宏气魄,把全国的名胜古迹,奇石异木,都集中到这里来了。宋人张吴的笔记里,还指出了这些东西从各地搬来的运输情形,都是越江渡海,甚至把城廓都凿开来,以便这些巨大的木石,不受损伤地得以通过。那么宋徽宗真的享受到了快乐吗?一开始应该是快乐的,可惜乐极生悲,快乐有多大,痛苦还要加倍。从他被金人俘获,掳到北地去时写的一首诗,我们大概能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这就是典型的从天上掉到地下,那还不如原本就站在地下。
慈禧太后造的颐和园,还保留在那里,奢华程度虽不及阿房宫、迷楼、艮岳,但恶劣程度却不相上下。因为她是挪用数千两军费白银建起来的。这个女人为了一己享乐,竟至于连国家安全都不顾了。而当时中国正处于外敌环伺的险恶环境中。那么她会感到快乐吗?一个几十岁的老太婆,被八国联军赶得带着小皇帝去避难,王朝灭亡的征兆也越来越明显,怎么可能感到快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