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卫红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0:42
|本章字节:3084字
有一个故事:一个冬天的早上,晏子陪侍齐景公。齐景公觉得冷,请晏子弄点热东西来吃。晏子拒绝道:我不是管饮食的官员,请恕我推辞。
齐景公说:那么,请给我弄件皮衣服来。
晏子说:我不是管服装的官员,请恕我推辞。
齐景公说:那么,你能帮我做什么呢?
晏子回答说:我是国家大臣。
齐景公问:什么叫国家大臣?
晏子回答说:国家大臣,能够安邦立国,确定上下职守,使君臣的言行合宜;制订百官次序,使各级官员适才适所;修订条例法令,使之推行到全国。从此,齐景公在晏子面前总是彬彬有礼。
有些领导不论公事、私事都安排下属去做,下属不知道这是过分要求,反而受宠若惊。那么,这就是给人家当家仆而非员工。
第三,不为领导的愚蠢负责。
在历史上,不少昏君平时荒淫享乐,到了危难之际,却要求臣子尽忠死节。这是让别人为自己的愚蠢行为负责。
晏子曾就这个问题谈过一个观点。当时,齐王问他:忠臣应该怎样对待君王?
晏子回答说:君王危难时不牺牲,君王逃亡时不相送。
齐侯不高兴地说:我封给他土地,赏给他高官厚禄,我有危难他却贪生,我逃亡他却抛弃我,可以说是忠吗?
晏子回答说:大臣的正确意见能被采用,君王一辈子也没有危难,有必要牺牲吗?大臣的谋略能被听从,君王一辈子也不会逃亡,有必要相送吗?如果大臣的正确意见不被采纳,君王有危难就随便牺牲,这叫乱死;大臣的直言规劝不受重视,君王逃亡时却假惺惺地相送,这叫虚伪。所以,忠臣应该让君王采纳正确意见而不是跟君王一起共赴危难。
后来,齐王被权臣崔杼所杀,晏子并没有为之死节。不过,在崔杼面前,他也表现出了宁死不屈的气节。
孔子的弟子曾参的观点也与晏子相似。他住在鄪城时,有一年,鲁国将要攻打鄪城。曾子向鄪君辞行说:我要暂时离开,等敌人走了再回来;请帮忙照看一下我的房子,不要让猪狗进去。
鄪君不高兴地说:我一向善待先生,没有人不知道。现在鲁国人要来攻打我,您却要离开我,我为什么还要帮您照看房子?
过不久,鲁国人攻占了鄪城,并公布鄪君十条罪状,其中九条是曾子平日跟他争论过的。鲁国军队撤走后,鄪君修好曾子的房子,亲自去迎接他。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下属已尽到责任,就不必为领导者的愚蠢行为负责。
第四,忠于国家、人民才是大忠。
忠于领袖,只是小忠。忠于无耻昏庸的领袖,只是愚忠。能够为国家、为大众尽忠竭力,才是真正的忠臣。
在五代十国时期,有一个名叫冯道的大臣,前后在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个朝代十个皇帝手下做过官。很多人骂他无耻只要尽一次忠,他早就该死了,可他竟然活着,还身居高位。
但冯道这个人有一个特点:无论在哪个皇帝手下做官,他都是一个廉洁爱民的好官,在百姓中声誉很好。
冯道在后唐皇帝李嗣源手下做户部侍郎时,父亲去世,他回乡守孝。期间家乡闹饥荒,冯道便将家里的财物全部拿出来周济乡亲,自己住在茅草屋里,当地的官吏送来的东西他都没有接受,当时契丹也仰慕冯道的大名,想出奇兵把他抢走,由于边境防守严密,没有得逞。
冯道后来被李嗣源任命为宰相。有一年,全国丰收,李嗣源很高兴地冯道谈起此事。冯道却忧心忡忡地说:我以前在先帝庄宗幕府做事的时候,有一次奉命出使到中山去,经过井陉县。那里的地形非常险恶,路况又不好,崎岖不平的,我深恐摔下来跌死,所以两手紧紧地抓住缰绳,两腿用力夹住马身,小心翼翼地走,才侥幸没有出事。等走过了这段险路,到达平坦大道上的时候,心理上放松了,手脚也放松了,不料却狼狈地摔下马来,跌了一大跤。所以我想到,身为一个国家领导人,从事天下国家大业的时候,大概更要时时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