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卫红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0:42
|本章字节:3078字
在得字上,无论是学问上的收获,还是名利权位上的收获,都有必要审视一番,到底有没有得?是不是假得而真失?可别学这个聪明儿子,还没入门就以为得之矣!
单纯就是天才
大师语录
南怀瑾说: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任何人读了《大学》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名言,都会为之首肯,认为是有道理。即使现代,美国式的民主社会,当他们要选举总统的时候,就会要求候选人的人品和家庭夫妇关系等,没有污点或缺点。这便是东方西方,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道德要求。
经典回放
选自《大学》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代那些想在天下推行明德的人,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治好自己的国家,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先修炼好自身品德;想修炼好自身品德,先端正自己的心态;想端正自己的心态,先培养自己的诚意;想培养自己的诚意,先增进自己的智慧;想增进自己的智慧,先减少自己的贪欲。
大师释疑
齐:整顿、管理的意思。
诚其意:使其意诚,即让自己诚心诚意。
致知:使智慧通达。
格物:使内心的物欲一点一点减少。
学儒一得:贪婪导致愚蠢
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现代人看来,有些不合逻辑:能管好一个家庭,真的就能管好一个国家吗?
我们当然得以《大学》成书的年代为背景来探讨它的含义。那个时候的国家自然没有现在这么大,方圆几百里、上千里的诸侯国有几个,多数是方圆几十里乃至几里的小国。而那时候的家就远远不止现在这么大。现在一个家庭一夫一妻一个孩子,父母虽然健在,老俩口怕跟儿媳闹意见,还不愿住到一起,自成一家。人口这么少,说到管理二字好像还有点夸张。
那时一个家庭一个妻子几个妾生一堆孩子一大堆孙子,聚到一起挤满一屋子。而且这个家字不是指家庭,而是指家族;不是指一个家族,而是指三族:母族、父族、妻族。三族的事都是家事。从历史资料来看,那时一个士人如果当了官,有了封地,需要给三族的成员安排工作,使他们获得收入。比如《说苑》记载,齐景公听说晏子家里穷,想把一个千户的县邑送给晏子,晏子辞谢说:我家里不穷啊!君王的赏赐,使我父、母、妻三族都受到恩泽,还惠及我的朋友,还有余钱来救济穷苦百姓。朋友是指食客,也要靠这个官吃饭。既然跟三族及朋友都存在密切的经济关系,必然存在管理关系。而三族的成员,个个沾亲带故,打断骨头连着筋,那比管理一般百姓要难多了。略有偏心,人家不服;说话不到位,人家不爱听;稍有不合礼仪的地方,人家会说闲话,弄不好,年高的长辈还会指着你的鼻子数落一顿。所以,管理一家,难度不亚于管理一国,而且对个人能力、修养的要求非常高。由此可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合乎逻辑的,其中以修身为前提条件。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另一条逻辑线,其中以格物为前提条件。
对格物一词的含意,以前学术界有过不少争论,莫衷一是。汉末郑玄对这二字的注释是:格,来也。物,事也。合在一起,竟然是来事。郑玄注六经,历来被奉为权威,但对格物二字的注释,未能令人心服,所以后世屡有新注,亦未形成定论。颜元《习斋馀录·言行录》称:格物之格,王门训正,朱门训至,汉儒以来,似皆未稳。元谓当如史书"手格猛兽"之格,"于格杀之"之格,即孔门六艺之教是也。王门是指王守仁,即我们比较熟悉的王阳明。朱门是指朱熹,被后世称为圣人。两人都是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是心学创始人,而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