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卫红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0:42
|本章字节:3096字
经典回放
录自《圆觉经》
【原文】世尊,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云何复说修行如幻?若诸众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为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今妄想心云何解脱?
【译文】(普贤菩萨说)世尊啊!假如众生的意识是虚幻的,身、心也是虚幻的,为什么还要用虚幻的身、心、意修证虚幻的佛法呢?假如一切都是虚幻,都寂灭了,就没有心,用什么来修行呢?您为什么说修行也如虚幻呢?如果一切众生本来没有修行,常在生死轮回中幻化,可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如幻境界,如何使妄想心得到解脱呢?
大师释疑
众生:指人、鬼、畜生,即一切有知觉的生物或灵物。
曾不了知:不曾了知的倒装句,即不完全清楚。
学佛一得:佛性就是自然规律
普贤菩萨一连提了几个问题:既然一切皆空,何必修行?谁来修行?修什么?如何修?这大概也是学佛者通常都会遇到的问题。
佛祖是如何回答的呢?他讲了很多,不知所云。其中三句话非常重要:
第一句话: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这句话,南大师称之为无上密法。什么意思呢?首先肯定一切皆幻,身是幻身,有如空花。就如南大师所说:平常我们所看到的东西不是都很实在吗?不,那是众生没有定力,被自己的眼睛所骗了。现在让你注意看,就是五遍行的作意,你注意看,那些东西原来是假的,种种皆幻。像眼前的茶杯、桌子这些都是假的,它的本身迟早都会毁坏,都会变去了的。连我们的身体也是假的,当初爸爸妈妈生我们的时候,一入胎就抓个假东西,生出来以后,越看自己越漂亮。世界上谁最漂亮?每个人自己看自己最漂亮,镜子照了又照,百看不厌,看到年老,还是喜欢,哈!都被幻化所骗。既然身是幻身,肯定要幻灭。但身虽幻灭,空性不灭,也就是众生固有的佛性不灭。
心也是幻心,同样会幻灭。但心虽幻灭,觉悟心不灭。
这样讲还是不清不楚的,因为佛法从来就让人觉得不清不楚。但这并非佛法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自身的理解问题。因为佛祖所讲的是一个我们从未见过的东西。有一个故事:某人天生眼盲,他听人谈到太阳,就问明眼人:太阳是个什么样子?明眼人说:太阳很热。有一次,盲人摸到灯火,就说:这就是太阳。明眼人又告诉他:太阳圆圆的。盲人摸到一个盘子,又说:这就是太阳。明眼人打了好几个比方,盲人全部理解错误。我们遇到的就是这个盲人同样的问题,在理解佛法时,别的方面还能勉强听懂,到了最核心的佛性这里,啪,卡住了!
为什么佛性二字如此难懂呢?照说佛祖释迦牟尼也是一个人,难道他的智慧通彻天地,远远超过了古往今来一切智者?否则为什么其他智者的言论我们能听懂或知道一个大概,对佛祖的言论却莫名其妙呢?我想也许只是概念障碍,我们听不懂的只是佛祖自造的概念,比如佛性或佛心。那么我们不妨反方向思考:古往今来,无论哪个人能够想到的观点,一定有另外某个人或某些人能想到,所以佛祖讲过的道理,一定有别的大师讲过。这样一想,顿时真相大白:所谓佛性者,就是儒家、道家所说的道,就是西方哲人所说的自然规律或客观规律。道也好,自然规律也好,都符合佛祖描绘的佛性特点无所自来,无所自去,即空即有,即有即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那么作为个人修行,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成佛,类似于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与道同体,或西方的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是不是比较容易理解呢?
当然,这只是对概念比较清楚,自然规律究竟有何性能,是如何运行的,从古到底今还没有一个人搞清过呢!不过,当我们意识到佛性就是自然规律的时候,佛祖的话就变得容易理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