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 听大师讲佛(6)

作者:胡卫红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0:42

|

本章字节:3020字


于是,这个医生又辞别了禅师,准备再次到军队行医。


禅师问他:你为什么又回去了?


因为我是个医生呀!他回答。


这个医生悟到了什么呢?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替病人减轻痛苦,至于病人治好后去干什么,都是他自己的选择;病人日后的生死吉凶,也是他自己的缘分,自己何必替他操心呢?又何必追求治病救人之外的意义呢?


这个医生的想法看似无情,其实是大有情,已经接近佛的境界了。


以上两例中,法眼文益和军医之所以能够开悟,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凡情俗念不多,一个念头转过去,境界就上去了。我们凡俗之人,满脑子凡俗的念头,一个念头转过去,瞧一瞧,还是个凡俗的念头;再转过去,看一看,又是个凡俗的念头,每天转了一千多个念头,个个俗不可耐。正因为如此,要想获得仙骨、佛心,需勤下功夫才行。


佛是无事的凡人


大师语录


南怀瑾说:人世间没有一样不颠倒,众生颠倒,知见不正,样样颠倒。不颠倒,就成佛了。佛是什么?中国禅宗祖师说佛是无事的凡人,没有事的平凡人,哪个人能够做得到?都是无事生非,都在颠倒之中。


经典回放


录自《圆觉经》


【原文】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译文】善男子啊!一切众生从有生以来,就处在种种颠倒之中,好像迷路的人,四方奔走,却找不到正道。众生误以为四大合成的这个形象就是自己的真身,误以为六尘留下了印象就是自己的真心。这就像那些有眼病的人看镜中花和水中月。善男子啊!镜中实际没有花,以为有花,不过是眼病者的妄执罢了。因为妄执,不但原本虚空的自性被假花迷惑,连真花的样子也忘记了,都把假的当成真的。如此因妄生妄,以假生假,循环不停,所以叫做无明。


大师释疑:


善男子:好心人。


四大:指地、火、水、风。佛家认为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物质都是这四大要素构成。


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即我们五官感觉到的和思想意识到的一切。


第二月:指水中或其他东西映照出来的月影。


学佛一得:依住妄念求正念,依住错觉求正觉


佛祖说法时,一开口就是善男子,这是以正面肯定进行引导的一种方式。每个人都有善念也有恶意,当然善恶的程度有所不同,有的人七分善三分恶,有的人六四开或五五开,这就决定了各人的禀性。体现在行为上,是善是恶,一要看别人的态度,二要看自己的心情,都没有一定。你可能打这个人的耳光亲那个人的脸蛋,你也可能在这个时候打这个人的脸蛋而在那个时候亲这个人的脸蛋,说你是善人、恶人都不恰当,你只是在某个时候善态可掬而在某个时候凶相毕露。


不一定七分善三分恶的人经常做善事,也不一定三分善七分恶的人经常干恶事,这跟他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比如金庸武侠里的那些侠客,心眼还不错,不得已时也杀人如麻;商纣王坏透了,在心爱的女人面前却很友善。当然这里所说的善恶,不是道德判断,仅仅行为判断,善事是指亲善、帮助别人;恶事是指羞辱、伤害别人。人的善念、恶念都不会随便发作出来,必然会受到他人或环境的诱发。往往是,善言善行能诱发他人的善言善行,恶言恶行能诱发他人的恶言恶行。所以,聪明人多说好话,以正面诱导别人的善念,这一来,对方显得像个好人,自己也得到了友善。


佛祖称大家为善男子,也是在用赞美之词诱导善念。听众受到了肯定,心里暖洋洋的,对他的话就比较听得进去了。如果他说:你们这些傻瓜,应该如何如何……那么不管他说什么,都会有人跳起来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