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作者:杨友今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54

|

本章字节:10298字

说罢,李治抱起贺兰蓉放到绳床上,略略把罗带松开,就扑到她身上鸾颠凤倒。一阵猛风骤雨,贺兰蓉娇啼婉转,李治越觉她可怜可爱,心下十分畅快。须臾雨散云收,二人又偎依了一气,难舍难分。其时,从远远的天边,一道闪光射进窗棂,王伏胜轻轻拍了两下手掌,李治下床抖抖衣帽,开门走了出来。王伏胜引着李治绕道往回走,从一片树林下经过,有人在背后将衣裳曳住。李治吃了一惊,回头看时,却是一根青藤挂住了腰带。俗话说得好,妻不如妾,妾不如偷。李治体弱多病,却偏偏是个多情的种子,爱好偷香窃玉。武则天也是过来人,她摸透了李治的心性,时时提防,又有众多的耳目帮她看着,四处打听。没过多久,她就嗅出了气味,觉得有些不对头,坚持返回了万年宫。八月一日,李治一行回到了京都长安,在他当晋王时的旧宅留宿七天,然后启驾蓬莱宫,住进了紫宸殿。兼司戎太常伯兼兵部尚书姜恪出使百济朝,进人内衙正殿一紫宸殿,转呈检校熊津都督刘仁轨的奏折。李治接本在手,打幵看了看,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呀?”“刘仁轨说,他观察留在百济戌守的兵卒,疲惫老弱的占多数,勇猛健壮的占少数,衣服单薄破旧,一心想渡海西归,没有效命立功的意愿。”


“讲一讲详情。”


姜恪继续对答道广刘仁轨觉得事态严重,他询问将士”以前在家时,看见百姓踊跃应募,争着要从军,有的甚至自备军装粮食,称做义征,现在为何成了这样子?将士们异口同声说“如今官府跟从前不同,人心也不一样。从前东征西讨,只要是为国牺牲,皇上都指派使者吊唁祭奠,追封官爵,或者把死者的官爵转授给他的子弟,凡渡海东征的,都赐勋位一级。然而自显庆五年以来,屡次渡海东征的人,官府连一纸记录都没有,死了也无人过问。州县每次征发百姓当兵,强壮富有的用钱财贿略,都得以免征,而贫穷老弱者,却立即被征发人伍。”


“果然如此?”“皇上息怒,臣还有话代刘仁轨转奏。不久前攻破百济及平壤两次苦战,当时将帅发出号令,答应立功的人受奖赏,用尽心机,无所不有。可是,等到凯旋西归,情况突变,听到的竟是一片捉拿声,劳苦功高的将士被拘捕,被监禁追究,夺去赏赐,免除勋级,州县官吏跟着上门催迫租赋,简直无法生活下去,公私交困,一言难尽。因此,最近从内地开拔时,就有人逃亡,甚至断臂砍脚使自己残废,并不是到了海外之后才士气颓败。还有,本来应把征战所获得的勋级看成一种荣耀,而近年出征时,都让有勋级的人挽舟拉车,劳苦同民夫没有两样。百姓不愿当兵,大概是由于这些原因。”


“刘仁轨是不是太夸张了一点?”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捻着胡子尖摇了摇头,“我看有些言过其实。”


“你呀,只会写宫廷诗和艳情诗,歌功颂德,点缀升平。居庙堂之高,却不了解下情。刘仁轨所奏,切合实际,切中时弊。”


太子少师许敬宗借题反驳,把上官仪的话顶了回去。他们二人,都是当时的大文人。上官仪以写诗着称,许敬宗以修史出名。自古文人相亲,互相都不买账。而且人各有志,上官仪亲李治,许敬宗亲武则天,私下极少往来。有一次,许敬宗邀上官仪去他家迷楼举行诗会。上官仪回答说:“吟诗作陚,不过雕虫小技而已。但是做人讲究人品,诗也讲究诗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以文会友,诗耿互答,所求决非金玉满堂,而是兰蕙同芳,龙蛇难以混杂,凤鸦不可共鸣。”


说罢,双手往后一背,迈着八字步走开了。许敬宗碰了一鼻子灰,从此对上官仪怀恨在心,处处与他作对。上官仪也不示弱,当着李治的面和许敬宗争论起来。姜恪见他们吹胡子瞪眼睛,动了真格的,于是拦在中间制止说:“二位大人暂且停一停,让我先把话说完。刘仁轨又”部属:以前士卒留在这里镇守五年,尚且能够支持,现在才经历一年,为何衣着如此单薄甚至破烂露体?得到的回答是:当初我们出发时,只准携带年的装备,而今已经两年,还没有归期,刘仁轨处事精细,亲自查核军士所存留的衣脤,今冬勉强可以应付,明年秋季以后,全无准备。刘仁轨教我代他奏请皇上:朝廷留兵驻在海外,想消灭高丽,而百济高丽一向结盟,相互援助,倭国虽远,却遥相呼应,假使我们不留军驻防,百济很快就会复国。既然我们巳经驻军,又设置屯田,所依靠的是将士同心同德,他们的心声却是如此,怎么能成功!必须有所更改,给予士卒优厚的慰劳,该赏则赏,该罚则罚,用以提高士气。倘若照旧维持如今的做法,恐怕体力疲惫,士气瓦解,胜利很难预料。”


“刘仁轨叫苦连天,不如把他换下来。”


右相刘祥道和左肃机郑钦泰异口同声地说。“不可轻率从事。”


许敬宗提出了异议,“刘仁轨言在理中,况且劳苦功高,应该先加以安抚,然后再派人接替他。”


武则天踏进殿门,听了许敬宗的话,表态支持道:“许卿说得对,要善待刘仁轨,重视他的奏请。”


她和李治商议了一下,接着说:“派遣右卫将军刘仁愿率军渡海,接替留屯百济的人马,让刘仁轨随军返回。”


刘仁愿带领换防的军马抵达百济。刘仁轨迎进行辕,对刘仁愿说:“国家派兵远驻海外,想以此经略高丽,很不容易。现在秋收尚未完毕,官兵却全部撤走,将领也跟着回去,东夷刚被征服,人心尚未稳定,必将发生变乱。不如暂且留下旧兵,继续完成秋收,一面备好粮食和物资,然后分批遣返。将领更要留下来镇抚军心,不能回去。”


“唉,”刘仁愿叹了口气,“贤弟有所不知,我上次西返回国,遭到许多的诽谤,说我故意多留兵马,图谋割据海东,几乎难逃大祸。今日愚兄只知遵从圣旨,哪里还敢擅自做主!”“作为臣下,只要对国有利,该办的事就要办,怎么能顾惜个人!”刘仁轨按兵不动,上疏陈述利害,并请求本人仍留守海东。武则天征得李治同意,批了奏折,同时诏命扶余隆担任熊津都尉,召集百济残余部众。这一年,唐初佛教髙僧、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玄奘冈寂。享年六十三岁。武则天尊重佛教,对玄奘评价极髙。李治也发出了“朕失国宝矣”的哀叹。废朝五日致哀。举丧之日,送葬的人多达十余万,葬于长安兴教寺西安市南郊。玄奘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河南偃师南缑氏镇人,十三岁出家于洛阳净土寺,法名玄奘。


因为他是唐代僧人,故人们尊称他为唐僧。我国古典名着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便是依据他的事迹虚构出来的。贞观元年,二十八岁的玄奘从长安出发,上西天取经,历时十九载,行程五万里,足迹遍布一百多个国家,于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用二十四匹马驮着六百五十七部佛经及佛像、花果种子等,返回长安。又经过十九年的努力,译出佛经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藏于长安慈恩寺大雁塔内,这次译经活动,还培养了一批弟子,着名的有圆测新罗人〕、窥基、慧玄、玄应等。唐太宗曾多次召见他,亲自为其译经作大唐三藏圣教序,把他誉为“千古无对”的“沙门领袖”。大书法家褚遂良受命书写,将序文刻石立碑。玄奘在佛教理论上属于法相宗,是一个主观唯心论者;但他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不愧为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两名高僧之一。另一名便是其后从广州搭乘波斯船浮海去印度留学的义净。他先在那烂陀寺钻研了十年佛学,后又在苏门答腊搜罗抄写佛经,在南袢滞留了十年。历时二十五年,周游三十余国,带回梵又经书四百部,在洛阳译出佛经二百三十卷,还撰写了南海寄归内法传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与唐玄奘所着的大唐西域记一样,是研究古代印度、巴基斯坦和南洋诸国历史地理的珍贵资料。鳞德元年,在唐朝的历史上,是个多事的年份,风浪骤起,一浪一浪推涌而来。五月,李治的第二子,即郑氏所生的许悼王李孝,年二十,出任遂州四川遂县刺史,在任上无声无息的死了,追赠当益州大都督,丧事办得冷冷清清。然而武则天所生的长女,即十年前在婴儿期暴毙的小公主,早在三月份却举行了规模盛大的葬礼。


小公主正式取名为思,追封当安定公主,由德业寺改葬崇敬尼寺。该尼寺位于靖安坊西南边,为隋文帝所建造,曾一度荒废,龙朔二年妬重建后改为尼寺,成为长安一座名刹。安定公主之死,始终是一个千古之谜。事隔十年之后,突然又举行如此隆重的葬礼,其声势超过皇子,也同样令人不解。皇子和公主虽然同为皇帝的儿女,二者的葬礼在制度上,差别却非常之大。这个主意无疑是武后出的,她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决心,原因无非以下几点:一、小公主襁褓中死去,曾为当时的武昭仪所利用,成了打倒王皇后的一大利器,今天应该是报答她的时候啦。二、作为还有四个儿子的武后,又如愿以偿地生下了太平公主,舔犊之爱由此及彼,必须让“长女”也在玉牒上争得一席之地。三、为了显示地位和势力强大,子女因母贵;同时又可以借此进一步长自己的志气,灭他人的威风。最初,武则天从感业寺进宫时,处处采取低姿态,卑躬屈膝,逆来顺受,忍受种种羞辱,讨好李治,竭力博取他的欢心。故此,李治排除众人的异议,废皇后王氏,立武则天当皇后。武则天得志以后,本性逐步暴露出来,专权横行,作威作福,形成了一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势态。李治的所作所为,她处处干预,处处受她的牵制,李治非常恼火,一肚子苦水,夫妻之间出现了决裂的危险。其中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魏国夫人贺兰蓉的插足。正值花季年龄的贺兰蓉,不愧为武则天的外甥女,那姣美的面容,丰满而不失婀挪的身段,那婉娈多姿的动人情态,挑逗得李洽心荡神移,遌思翩迁,回想起了他在晋王时代所见到的千媚百态的武才人。蓉儿和当年的武才人比较,虽然稍逊一分灵性和柔情,却明显继承了她母亲韩国夫人武艳的长处,多一分轻盈袅娜的丰姿。尤其是岁月不饶人,已成半老徐娘的武则天,不管如何收拾打扮,也不及贺兰蓉水灵稚嫩。


武则天是一个城府深严的人,对于这位插足他们夫妻之间的外甥女,她一直保持沉默,表面上一派置若罔闻、满不在乎的样子,而内心深处却极不平静,洪涛滚滚,狂澜怒涌。她不能不关注事态的趋势,不能不忖度发生决裂的危险。李治一旦变心,喜新厌旧,钟情蓉儿,自己失宠,那后果真不堪设想。江山社稷是李姓的,我本人不过是当今天子的皇后,皇后仅仅是依附在李唐王朝上面的皮毛,离幵了李治,便失去了靠山,那样就软弱无力了。尽管目前手握重权,朝臣多数掌握在自己手里,政务大小都由着自己处理,就事实而言,或者从形式上讲,似乎是一代君主,然而在臣民的心目中,她依旧是唐臣。忠不忠于大唐,忠不忠于皇上,是衡量是非的标准,决定着她的生死命运。皇帝随时可以废除皇后,皇后却不可撵走皇帝。没有皇帝自然就失去了皇后的位子。皇帝死了,皇后就成了寡妇。寡妇便是天下最可怜的人。世道如此,公平也好,不公平也罢,中国古代社会就是不让女人得势。孔夫子说:“惟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他把女人贬低到了最底层。书经上说:“牡鸡司晨,惟家之索。”


女人当权便会国破家亡。儒家学说浸染了每一颗心,成了传统思想。某一天儿子当了皇帝,自己能成为皇太后,就箅非常幸运的事了。自己被养在深宫里,受别人摆布,对于权利欲极强的武则天来说,那是不堪想像的,也是最痛苦的了,简直等于死了没埋。最可怕的,也是难打破的就是习惯势力,权宜之计,还是维持现状的好。这样,既保住了帝后双方的面子,又不会丢失到手的权势。武则天想通了,想设法弥补她与李治之间的裂痕,该进则进,该退则退,到那个山里唱那个歌。李治也没有闲着,也在那里用心思。他体弱多病,好静恶动,不热心朝廷政务,即使心有余也深感力不足。他未老先衰,三十六岁的年纪,便出现了龙钟的老态,瘦削的脸庞带着一种说不出的阴森森的晦气,显得又苍老又疲倦。


眼珠凹陷得很深,目光挑剔,只留下一双精气外餺冷冰冰的眼醣。他两眼昏花,有一只还常流泪水,连奏章都看不请楚,全靠武则天代他批阅。精力不集中,连坐朝时也心猿意马,忏懒敢散,在御榻上动来动去。对答时甚至答非所问,或者不作答复,模棱两可,让臣下去猜测他的意思。然而他的***却没有减退,尽管青春先萎,却乐此不疲,见到贺兰蓉,那只泪汪汪的眼睹随即豪光闪烁,满脸绽开了笑纹,笑逐颜开,兴致勃发,火力也相当足实。他想把她召进宫,取代武则天,可是贺兰蓉缺少才气和阅力,不能为他代劳。武则天精明强干,有魄力又有恒心,料理朝政纵横捭阖,一派手挥目送风云儿的姿势。她把主要精力放到了政务上,并且争强好胜,从不服输,什么都得占先,什么都要斗赢。百事缠身时,一心不可二用,往往忘记了夫妻生活,把李治丢在了一旁。李治自然不甘遭受冷落,独守空房睡凉床,于是和贺兰蓉的交往愈来愈密切,愈来愈亲热,你怜我爱,卿卿我我,情恋家一团火焰扫射着他们。他在孤寂的时候,她赛如渺茫中的一星星光,一丝活力,彼此掩映着,激荡着。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