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作者:杨友今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54

|

本章字节:12662字

武则天恰恰相反,从小怀有野心,千方百计只想出人头地,又长期侍候李世民坐朝处事,见修了这门活的“政治学”,心领神会,如今运用起来,十分得心应手。以往日复一日的早朝,李治就像木偶似的端坐在御榻上,百官的奏请皆由无忌裁定,无忌之后则由执宰们提议如何处理。当他侧边有了武则天以后,气氛就显然不同了。她的态度明朗而庄重,干脆利落,语气坚定,充满了自信。百官莫不刮目相看,萌生出了一种敬畏的心理。那些为武后卖命的朝臣,如许敬宗和李义府,曾一度抱着非分之想,以为她终究是一个女人,好对付,企图在打倒禾忌之后取代无忌的地位,把持朝政。哪里知道武则天的政治眼光和判断能力简直可以和李世民媲美,驾轻就熟,挥洒自如,在她面前自觉矮了三分,魄力、魅力和毅力都逊色多了,远不如她精明干练而又深谋远虑,只能屈从于她,拜倒在其裙下。十一月,李治和武则天登洛阳宫则天门楼,接受呈献百济战俘。自百济王扶余义慈以下,全部释放。武则天一直看重苏定方,可见她富有眼力,知人善任。苏定方前后征脤三国,俘虏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思结部落俟斤都曼,以及此次收降的百济国王扶余义慈,真是功勋卓着,不愧为可堪大任的一代名将。武则天因势利导,向李治进言道:“百济灭亡,高丽失去了盟友,唇亡齿寒,它的日子也不会好过,不如抓住战机,乘胜向高丽发动进攻。”


“这些年,征战几乎没有间断,”李治犹豫不决,“军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朕以为最好歇一歇气,调剂一下,然后再兴师讨伐。”


“如今国库充足,士气高昂,正是用兵的时候。”


“你有把握打赢?”“有把握。”


武则天爽朗地回答道。“联可有些把握不住。”


李治皱起了前额,“隋炀帝三次带兵攻打髙丽,最后国破家亡,身败名裂。先帝倾全国的兵力,御驾亲征,也以失败告终。”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先帝是不得其时,并非不会用兵。”


“高丽环境险恶,又善于防守,拖到寒冻期,就非撤军不可,劳民伤财,却照样无功而返。”


“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皇上掌握了高丽的特点,就可以扬长避短,有针对性的用兵。”


武则天没有反驳李治的说法,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进行鼓动,终于说动了李治的心。他松开了眉头,用一种探究的语气问道:“派几路大军为好?”“辽东的重镇,我们占据了不少,能够很快打开进抵鸭绿江的通道。因此,皇上可以派出四路大军:第一路,任命左骁卫大将军契宓何力当坝江道行军大总管;第二路,由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当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第三路,用左晓卫将军刘伯英当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第四路,以蒲州刺史程名振当镂方道总管。四路人马分道出击,水陆并进,互相策应。另外,还可以命令新罗出兵,配合我军行动。”


“梓童考虑得真精细,你就拟旨吧,立即下达诏书。”


过了年,朝廷在黄河南北,以及淮河以南,招募新兵,结集四万四千余人,分别送往平壤和镂方行营。接着,又命鸿胪卿萧嗣业担任扶余道行军总管,率回纥等诸部兵马开赴平壤,与刘伯英会合,协同作战。二月,在涨潮的时候浮现了一长溜游动的鳄鱼,有人以为是兴风作浪的蛟龙,上奏朝廷。武则天牢牢记住了袁天纲的预言,认定龙是吉祥之物,是上天赐予她的好兆头,于是将显庆六年改元为龙朔元年。改元,在武则天的内心,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龙代表君相,天子称作龙。而她是女人,“女龙”用什么来代表呢?“朔”是一种月相,阴性,“月”与“日”相对应。用“龙朔”相提并论,便把二者联到了一起。三月一日,李治在洛阳宫设宴招待文武百官,以及外国贵宾,观看由城门防卫大营新排练的乐舞一一戎大定乐。它的意思是一副铠甲即平定天下。舞者一百四十人,身披五色甲胄,持槊起舞。曲调出自破阵乐,歌名八紘同轨乐。舞时擂响战鼓,杂以“龟兹乐”,声振百里,气势雄壮,使人热血沸腾。李治患风眩症,听到鼙鼓声耳内嗡嗡然响,脑袋胀痛,但是玻例允许演奏,用来渲染宴会气氛,展示声威,鼓舞斗志,象征平定辽东而边隅大定。最初,苏定方征照贫济王国,留下郎将刘仁愿镇守百济首府泗沘城,又命左卫中郎将王文度当熊津都督,安抚百济余众。王文度渡海接任后去世,百济和尚道琛和将军福信聚众起兵,占领了周留城,又从倭国日本〕迎充当人质的王子扶余丰,拥立他当国王,把刘仁愿围困在故京都泗沘城。武则天想到了监督海运翻船而被撤职的青州刺史刘仁轨,对李治说:“海上翻船属于自然灾害,责任不完全在他本人,皇上不如让他去百济效命。”


“刘仁轨到底怎么样,”李治眯缝着眼睛,“朕心里没有底。”


“此人勇略兼备,可堪重用。”


“暂且命他摄理带方州刺史,怎么样?”“好,就这样定下来。”


刘仁轨接到起用的诏命,喜从天降,跳起来喊叫道:“上天有眼,将富贵赐给了我这个老汉!”他统驭王文度的部众,并从近道征发新罗军,援救刘仁愿。他上任后,以州署名义向朝廷请求颁发唐朝皇历及历代帝王的名字,说:“我要扫平东夷,使海外都使用中国年号。”


刘仁轨治军严明整肃,辗转作战,所向无敌。百济反抗军在熊津江锦江口建立两道栅栏,刘仁轨与新罗军从两面夹攻,大破百济,百济被杀死及淹死一万余人。道琛接到败报,连忙解除泗沘的包围,退守任存城。新罗军粮草耗尽,只得撤退回国。道琛自称领军将军,福信自称霜岑将军,招集兵马,势力迅速膨胀。刘仁轨兵少,进人泗沘城跟刘仁愿会师后,按兵不动,休整士卒。李治命新罗出军,新罗国王奉命调遣大将金钦领兵增援泗沘,进抵古泗,被福信截击,战败,从葛岭道逃回本国,不敢再出。一山难容二虎,福信不久杀死道琛,掌握了百济的兵权。武则天调度有方,征战进行得颇顺利,李治放下心来了,驾临合璧宫避暑。武则天的母亲荣国夫人杨氏和姐姐韩国夫人武艳,以及武艳的子女都跟过来了。春暮夏初,百花吐艳,蜂飞蝶舞,南山花放北山红,慷慨地散布着芬芳的气息。这时候,天空是那样的碧蓝,阳光是那样的明媚,杂花生树,飞鸟穿林,树木仿佛都被自身的旺盛的汁液泡壮了。缠绕树干的葛藤也披上了绿色的新装,不断地往枝梢上爬。武则天和姐姐武艳在苑内的林荫道上散步,显得很是悠闲。


她身穿綉彩辉煌的黄单衫,下着品绿散花长施裙。随着莲步轻移,腰上的环佩丁丁当当。此时她正踌躇满志,神釆焕发,周正的脸蛋犹如中秋满月,肤色似鲜奶般洁白,体态风骚,珠辉玉映,恍若月里嫦蛾临凡。武艳的仪容大体和妹妹相仿,白皙俏丽的脸,大大的眼睛,她和武则天一样长着一头光滑乌青的头发,发髻间松松地结了一条花绉绸带,髻根斜插着玳瑁簪子,还贴着一朵粉红色绢花。她身量高挑,比妹妹苗条些,姿态秀逸,犹如晶莹皎洁的白玉兰。武则天蓦然发现她衣下那对隐约可见的***似乎比以前鼓胀了许多,丰满而富于弹性,一起一伏地抖动着。那石榴般殷红的嘴唇滋润润的,两角微微上翘,笑起来宛然一钩弯月,露出几分大胆的甚至是厚颜无耻的风情,一边哼着乐府子夜四时歌中的春歌:杜鹃竹里鸣,梅花落满道。燕女游春月,罗裳曳芳草。这首描绘女子春游的诗,前两句叙述春日景色的优美,为出游点染氛围。后两句表现出游的情状,一个“曳”字,把游女轻盈畅快的形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同时又巧妙地反映出了留连忘返的陶醉心情。风一阵阵地吹得树叶簌簌作响,桃园遍地狼藉的落英,像是铺满了璀灿珍珠似的花床。背阳处几棵树上,还点缀着片片残瓣,如同彩蝶在颤动翅膀翩翩飞舞。黄鹂双双绕树戏逐,互相唱和,婉转的歌喉清脆而悠扬,恰似行云流水般动瞬。雌鸟的羽毛黄中带绿,雄鸟通体金黄,只有翼和尾呈黑色,像是镶嵌了一条黑边。它们飞得快捷,辉黄的羽体在绿丛中波浪式的穿行,宛若金光闪烁,转瞬即逝。霍然一群黄鹂“呼”地腾空而起,星星点点,好比节日里绽开在天空中的黄灿灿的礼花,分外光彩夺目。武则天触景生情,随口吟咏道:长条披拂地,清溪映日华。绿葵向光转,微风燕飞斜。莺啼声声啭,禁苑飞落花。垂野青青草,虫鸣透窗纱。武艳心里咯噔了一下,偷偷吐了吐舌头:“妹妹,看来你有心事啊。”


“知我者,姐姐也。”


武则天鼻孔里哼了哼,刹住了。“托妹妹的福,如今乐享荣华富贵,姐姐心里明白,不会做出伤害妹妹的事来。”


“但愿姐姐说到做到,不要出尔反尔,那就谢天谢地了。”


武则天话语含蓄,但带有明显的警告色彩,武艳早就听出来了。她俩在娘家做女时一起生活了十多年,姊妹自然互相了解。武则天从小就很有个性,恩怨分明,敢于下手,谁惹怒了她,决不会轻饶,不下手则已,一下手不死也叫你脱层皮。武艳瞟见她那双凤眼中闪动的冷峻的光芒,不禁打了个寒颤,全身的汗毛跟着竖了起来。妹妹察觉了她与皇上的隐私,而且敲响了警钟,她不得不严格控制自己,少跟李治接触,不再犯禁。李治和武则天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征战上面,又任命任雅相当视江道行军总管,契宓何力当辽东道行军总管,苏定方当平壤道行军总管,与扶余道总管萧嗣业,及诸胡兵马,共三十五军,分海陆两线,同时向朝鲜半岛进发。进入秋季,苏定方在观江击破高丽兵,连战连捷,包围了其国都平壤。高丽王国莫离支执政官盖苏文,派遣他儿子盖男生率精兵数万人防守鸭绿江,唐军不能渡过。契宓何力到达时,恰遇天气突变,朔风怒吼,江水结冰封冻。何力率部踏冰过江,擂响战鼓,呼喊着登岸冲杀,击溃敌军,追赶数十里,斩首三万级。高丽残余部众全部投降,盖男生仅逃出一命。唐朝各军陆续过江,准备进兵平壤,跟苏定方会师,可是接到了朝廷撤军的命令。李世民曾经对李治说过:“征战辽东,要特别注重寒冻期,避免进退两难,三军陷人困境。”


李治没有实战经验,坐在朝廷瞎指挥,丧失了一次获胜的大好机遇。冬十月,李治前后到陆浑和非山狩猎,然后返回了洛阳宫。这时候,回纥部落酋长药罗葛婆闰去世,侄儿药罗葛比粟毒接管了他的部众,与同罗部落、仆固部落联合,侵犯唐朝北方边境。武则天力主反击,坚持说:“回纥趁我对高丽用兵,纠结同罗、仆固骚扰北边,决不能让他得逞,必须狠狠打击,使他知道厉害。”


“由谁挂帅?”李治问道。“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去年秋天讨伐思结、拔也固、仆骨和同罗四部落,他三战三捷,追赶一百余里,斩杀他们的酋长后班师,打出了威风。就任命他担任铁勒道行军大总管,燕然都护刘审礼和左武卫将军薛仁贵担任副大总管,鸿胪卿萧嗣业当仙萼道行军总管,右屯卫将军孙仁师当副总管,领兵出征。”


武则天视野开阔,精明果决,而且善于思考,大胆用人。自从亲自处理政事以来,她常常回忆起当年侍候李世民的情景。李世民雄韬大略,驾驭朝政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她暗暗留心,学到了许多有益的知识。遇事时,她常常设想一下:要是太宗在世的话,他会如何处理?在这种假设和构想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些难言的情感,时而油然而生一种敬意,时而感到苦涩,时而不寒而栗。她在刚人宫时是那样的受宠爱,后来一下打入了十八层地狱,在严密的监视下讨生活,历经九磨十难,磨炼了她的意志,增长了智谋和应变能力。但她从来不甘寂寞,不愿意屈居人下,喜欢标新立异,独具一格,如今大权在握,连当今天子也在她的掌握之中,她决计打破历代帝王的成规旧俗,进行一番改革,干出几桩轰轰烈烈的事业。龙朔二年二月,武则天策划改订了朝廷班子的名称:门下省改称东台,中书省改称西台,尚书省改称中台;侍中改名左相,中书令改名右相,仆射改名匡政,左右丞改名肃机,尚书改名太常伯,侍郎改名少常伯。其余二十四司、御史台、九寺、七监、十六卫,都以其实际含义更改了名称,但是职任不变。武则天相信文字的魔力,也亏她想出来,改变官署和职位的名称,好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其中,还包藏着一个大阴谋,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篡汉的王莽也曾经玩弄过改革官名的把戏。李治似乎也有所觉察,但又说不出口,只能深埋在心底。此时东方、北方和西方都在打仗,无暇他顾,把目光和精力都集中投向了远方的战场上。左骁卫将军、白州剌史、沃沮道总管庞孝泰,跟高丽军在蛇水朝鲜半岛合井江会战,大败,庞孝泰和他的儿子十三人全都战死。苏定方包围平壤,久攻不下,又遇上倒春寒,漫天大雪,坚持不下去了,自动解围,撤了回来。郑仁泰的兵马进到了天山阿尔泰山,孤胆英雄薛仁贵又是一马当先。铁勒九姓听说唐军到来,集结十余万人马抗扭。郑仁泰与薛仁贵商议对策。薛仁贵若有所思之后,说:“铁勒人马虽多,却是临时联合起来的。我军远道而来,利在急战。倘若迁延日月,形成对垒之势,等到粮草不敷,那样就被动了。”


“将军可有破敌的良计?”郑仁泰挣眼望着薛仁贵。“先打他个下马威,然后乘胜追击。”


“你从正面进攻,我去抄他的后路。”


薛仁贵传令本部人马鼓噪而进。铁勒排成阵势迎战。三通鼓罢,薛仁贵银盔银甲,锦袍玉带,立马阵前。铁勒精选数十名健壮的勇士挑战。薛仁贵从背上摘下宝雕弓,连射三箭,击毙三人,其余的人大惊失色,下马投降。铁勒将士惊奇得石头般愣愣地呆在那儿,半晌才回过神来,手忙脚乱地后撤。薛仁贵带领三军穷追不舍,越过漠北,追击铁勒余部,俘虏叶护亲王兄弟三人而回。军中高唱凯歌:“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据守天山的思结和多滥葛等部落,自动放下武器,向唐军投降。郑仁泰等却挥师攻击,掠夺他们的家产犒赏将士。各部落竟相远遁,将军杨志奉命追赶,被他们打败。骑兵斥候回营禀报郑仁泰说:“敌人的辎重就在附近,再往前走,就可掳获。”


“到手的财帛,大家愿不愿意去取?”郑仁泰问身边的将领。“总管下令吧”众将表露出感兴趣的样子,“我们绝对服从。”


郑仁泰率领一万四千名轻装骑卒,日夜兼程赶路,跨越浩瀚的碎石沙漠地带,一直寻到仙萼河色楞格河,没有看见敌人的踪影,而粮食巳经吃光,只得掉转马头往回走。天壁阴沉沉的,一片青灰色。西北风夹带着寒流席卷而来,雪愈下愈大,愈来愈稠密,密密层层的,近处尚能辨出雪花,稍远―点,只见白茫茫的雪雾,迷迷蒙蒙,什么都看不清了。荒原到处没有人烟,士卒饥寒交迫,抛弃盔甲武器,杀马果腹,马杀光了,就互相格杀,人吃人,等到进人边塞,仅剩下八百骑士。一个个都瘦得落了形,眼窝深深地陷了进去,嘴上裂开的血口子成了暗黑色。班师回朝,司宪大夫杨德裔上疏弹劾道广郑仁泰等屠杀已经投降的人,致使蛮虏逃散,又不抚恤士卒,没有充分准备粮草,即行出击,造成尸骨遍野,抛弃盔甲武器,资助了敌寇。自圣朝开创以来,还没有像今天这样惨败过。”


武则天还没念完弹章,李治的怒气已如火山爆发似的喷射出来:“混蛋,郑仁泰该死!”“皇上息怒。”


武则天做了个手势,接着往下念:“还有,薛仁贵所统驭的将士,抢掠奸淫,纵情任性,虽然立有战功,但是得不偿失。请一并交付法司审判定罪。”


“到底是什么原因广李治双眉紧蹙,“连薛仁贵也变得如此贪淫自恣?”“杨德裔指的不是薛仁贵本人,而是弹劾他纵容了部众。”


“不管怎么说,郑仁泰和薛仁贵都得治罪,以儆效尤。”


“常言道,一俊遮百耳。臣妾以为带兵打仗,主要看胜败,其他不必过分苛求,可以放宽处理。”


“你明明在袒护他们,感情用事。”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何必一棍子把他们打死?”“不处理,人心会不服。”


“用他们的功劳赎罪,谁都会心服口服。”


“功归功,过归过,功不能抵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