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福海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3:25
|本章字节:3318字
四十九、玩“大手笔”的姜昆
您一定会说:“我知道,《如此照相》的作者和表演者是姜昆、李文华。”
可您知道这段相声是怎样创作的吗?
原来,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一天,姜昆、李文华去一家照相馆拍照片,顺便和摄影师聊起了大天儿,对话很有意思:
摄影师:你们二位如果是在“四人帮”横行的时候来照相,不先唱歌,就甭打算照相。
姜昆:为什么?
摄影师:上级有规定,顾客在照相前,首先得由摄影师领着,高唱革命歌曲或是语录歌曲,照多少张相,就得唱多少支歌。你二位猜怎么着?没过几天,摄影师病了,交给领导一张病假条儿,上边写:喉头发炎,噤声三天。敢情那都是唱歌唱的。
姜昆:“好包袱儿”!
既然是好“包袱儿”,就要用到相声里。姜昆、李文华来了创作的灵感,决定写一段讽刺“四人帮”大搞形式主义的相声。很快,一稿就出来了。可是看了看,琢磨了琢磨,不行,因为所表现的内容局限在小照相馆里,显得太浮浅,也无力。他们把作品拿了出来,请大家讨论,出谋划策。大家提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合理的建议,让他们开阔了视野。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思路也就冲出了照相馆这个小天地,把人们所熟悉的那些形而上学的东西,艺术地再现出来,用的是层层剥皮的办法,深刻地揭露了“四人帮”大搞形式主义的目的。他们一再加工修改,经过了半年多的润色,六次改动后,《如此照相》大获成功。
姜昆曾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是侯宝林把姜昆从北大荒接到北京的。一代宗师侯宝林的所作所为,给他打下的烙印太深,他经常咀嚼侯宝林赠与他的墨宝:“为民求乐,其乐无穷。”他心如明镜,这是侯宝林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他这个晚辈的殷切希望。在侯宝林病重时,姜昆几次去医院探望。侯宝林总是紧紧地拉着他的手,反反复复跟他叨叨:“相声……小品……小品……相声……”姜昆明白侯宝林的心理,他钟爱相声一生,关心相声,怀念相声,对当时一种不利于相声健康发展的现象尽管这种现象并不普遍,可是他担心;他想管,身体又不允许,不管,又于心不忍,这是一种多么复杂的心态!就在他弥留之际,说:“这样下去,恐怕是只剩下杂技跟歌舞了!”可见他对相声和曲艺发展的真切的担忧。
侯宝林走了,姜昆在伤感之余则颇犯踌躇,怎样才能完成侯宝林的遗愿呢?仅靠自己说相声,就是说得再好,也不可能促进相声及曲艺的全面发展。如果要做一些脚踏实地的振兴工作,就得舍弃自己的名利,怎么办呢?经过认真思考,他坚决、果断地选择了后者。
他出任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上任伊始,先组织全国的曲艺专家队伍,进行研讨,制定规划。时间不长,就“玩”了几件令全国曲艺界刮目相看的“大手笔”:首先,是开辟了中国曲艺史论研究的先河,由他主编的《中国曲艺通史》、《中国曲艺概论》两部曲艺巨著出版了。
其次,在他的提议和努力下,由他任名誉主编的一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中国传统相声大全》得以出版;
再有,他于1998年开始筹备,2000年正式开通了他一手创办的“鲲鹏网”。这是我国第一家以宣传、传播、介绍相声作品、相声名家的网站。另外,为了培养人才他还干了在曲艺界被认为是破天荒的大事:一是他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特约研究员和硕士生导师,和曲艺研究所副所长蔡源莉一起,培养了曲艺史论研究的中国首位硕士蒋慧明。二是为培养高水平的相声演员,举办了“优秀相声表演人才研修班”。
2004年他又被任命为中国曲协党组书记,上任后他便提出了“大曲艺”的崭新观念,要全方位地对传统的曲艺艺术进行创新、改革,提高曲艺的品位,使之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正如他所说:“别看不起我们曲艺,别看不起老百姓的玩意儿,中国曲艺里有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