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你没商量(四十)

作者:孙福海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3:25

|

本章字节:3516字


相声的奇闻趣事


姜昆著


四十、吉文贞与于佑福


留下录音资料的也有一位女艺人,而且是解放前录制的唱片,谁呀?


吉文贞,1932年,只有六岁的她已经会唱几段太平歌词,而且登台献艺,艺术生涯从此开始。转年随父亲吉坪三赴南京,在夫子庙“撂地”演出,并开始用“荷花女”为艺名。两年后到了天津,在“小梨园”等名杂耍园子出演,主要是唱太平歌词。但,她说相声也有水平,与她搭档的则多是名家,比如吉坪三、赵佩茹、常宝堃、秦佩贤等。她常说的相声段子有《菜单子》、《训徒》、《抢三本》、《切糕架子》、《家堂令》、《反七口》等。除了在园子演出,还去电台直播节目。她唱太平歌词,嗓音优美,悦耳动听,声情并茂;她说相声,说唱俱佳,台风端庄。1941年,她还在庆云杂耍园演出反串节目,其中有全体艺人合唱的时调《反正对花》,参加演唱的除了她,还有章翠风、孙书筠(均是京韵大鼓艺人)、魏喜奎(奉调大鼓艺人)、姜二顺(时调)、小蘑菇、赵佩如、常澍田、金万昌、韩永先、郭荣山(均是拆唱八角鼓艺人,前者也是弦师)等。所以,她在天津杂耍界很红,几乎是位家喻户晓的女艺人。非常可惜,因为她生不逢时,受到了残酷的摧残、剥削和压迫,于1944年染病去世,年仅18岁。所幸的是她有唱片传了下来,有她唱的太平歌词《饽饽阵》;相声《训徒》;小戏《快乐家庭》,还有在“兄弟剧团”灌制的反串戏《打面缸》。


除了荷花女,优秀的女相声艺人还有谁呢?


2006年的6月25日上午,天津市文联等单位主办的“纪念尹寿山先生诞辰100周年暨尹笑声先生从艺60周年”活动在天津举行。在参加纪念活动的众多艺术家中,有一位80高龄的女相声表演艺术家,她就是于佑福。继马三立去世之后,于佑福是相声界仅存的一位“寿”字辈演员了,因此,大家见到她后都非常高兴,都祝愿她健康长寿。


于佑福出身世家,其父于福寿是竹板书老艺人,兼说单口相声,以说《满汉斗》最为拿手。其姐于小福既说相声又唱西河大鼓,其兄于堃江是焦德海的徒弟,郭荣起曾向他学“倒口”。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于佑福4岁就开始向父亲、哥哥、姐姐学艺,而且此时开始“撂地”演出。只有4岁就上地的艺人也只有她和常宝堃。在17岁之前,她一直“逗哏”,父亲、哥哥给她“捧哏”,说的段子有《反七口》、《六口人》、《铃铛谱》等。其间,郭瑞林、马三立、刘宝瑞等也曾与她合作,说过《八扇屏》、《菜单子》、《地理图》、《黄鹤楼》、《抢三本》等段子。就在17岁那年,她进入联兴茶社,开始以“捧哏”为主,给马四立、阎笑儒、刘奎珍、刘宝瑞等“量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捧哏”风格,严谨、不洒汤漏水,凡是在“捧哏”身上的包袱儿,准能抖响。而且,她还擅演群口相声,如《扒马褂》等;擅唱太平歌词。当时,张寿臣曾认为女人不适宜从事相声行业。这样说,也不无道理,因为他亲耳听过女艺人说一些低级庸俗的内容,抖一些不干净的“包袱儿”。但在这样的女艺人中,不包括于佑福。她知道自己是个女艺人,很能控制自己,洒脱有度,既能抖响“包袱儿”,又不过分。尽管她从艺时,还没有拜师,但因她是于昆江的妹妹,也算是属于自然辈分吧,无论是谁,都称她“于老姑”。直到1954年她拜师高德明,更加明确了她是“寿”字辈的艺人,包括早于她说相声的来小如在内,所有的女艺人,她的辈分最高。在联兴茶社期间,除了说相声,她还有一项特殊的“任务”。一个年仅6岁的孩子开始登上联兴茶社的舞台,因孩子太小,要站在板凳上表演,孩子常说“于老姑抱我”。她几乎天天抱这个孩子上板凳。这个孩子就是今日仍活跃在相声舞台上的尹笑声。在“联兴”茶社,她能拿“整份儿”的收入,不是靠辈分,也不是靠“掌穴”的施舍,而是靠能耐。要知道,当时女相声艺人已有不少,但能拿“整份儿”的,也只有她和刘玉凤。解放后,天津各区曲艺团成立,她进入和平区曲艺团相声队,任队长。即使是尹寿山、阎笑儒等“大腕儿”,也在她的领导之下。她当时和王家琪搭档,他们所表演的《警民一家》可以说是家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