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你没商量(四十三)

作者:孙福海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3:25

|

本章字节:2994字


《买猴儿》引起轰动


身为校长的父亲为何让他学说这段相声?原来是为他能够做诗打基础。但事与愿违,他不但没有学习做诗,反而在上中学时,逃学去北河沿儿听相声。


当时郑州只有一对相声艺人:单松亭、郭稽东。何迟听了三四十段,也会说了几个段子。结果,光顾听相声了,留了两次级。


几年后,因父亲生病,又回到了北京。此时他已经上了中学,上午上课,下午就去西单商场听相声。那时,在那里说相声的有高德明、张杰尧、绪德贵、汤金澄、朱阔泉等,他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听的相声多了,再加上格外喜爱,于是就又演又写。即使他进了城,当上了领导,倒是不再演了,可还在创作相声。而且他创作出了诸多的好作品,如:《买猴儿》、《开会迷》、《统一病》、《今晚十点钟开始》、《逛北京》、《高人一头的人》、《似曾相识的人》、《向前(钱)看的人》、《糊涂人》、《高贵的女人》、《新局长到来之后》、《无情人终成眷属》……这些相声作品分别由马三立、张庆森(何少亭的徒弟)、王凤山、刘宝瑞、郭全宝、苏文茂、马志存、杨志刚、杨志光等表演。几乎每一个作品都引起轰动。当然,引起轰动最大的是《买猴儿》。轰动到底有多大呢?


《买猴儿》被马三立、张庆森搬上舞台后,本子于1954年11月在《沈阳日报》上发表,之后又先后在《旅大文艺》、《北京日报》、《剧本》、《中国建设》(英文版)及被翻译成俄文、英文在苏联等国的刊物上登载,各地通俗读物出版社印刷了单行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播放了这段相声。在当时,一段新相声被如此多的媒体刊登,而且还“出口”了,真是破了天荒。


同时,作者、演员乃至《剧本》月刊编辑部还收到了大量的读者来信,这也是产生轰动的最好证明。老舍、赵树理(笔名“王甲士”)、侯宝林等也纷纷著文,从维护讽刺文学的角度,给了《买猴儿》以高度评价。


侯宝林的文章提出正面人物是作者和听众,作者用尖锐的眼光把落后的东西揭示出来,批判它,而听众“用笑声把那些落后的东西笑得无地自容,在笑声中教育了自己和批判了落后的事物”。


老舍的文章强调“欣赏讽刺文学是我们民主精神的一种表现”。他还认为当前讽刺作品的缺点不是过火,而是还不够大胆和深刻。其原因在于作者怕受到责难,所以不敢畅所欲言。文艺应该追求真理,不应隐瞒、敷衍、粉饰。


但,好景不长,“反右”来了,“四清”来了,“文革”来了,“大右派”、“封建余孽”、“现行反革命”、“毒草专家”、“修正主义分子”、“反动学术权威”,真是迅雷不及掩耳,一下子都扣在了他的头上。


他倒是不畏惧,可是身体不争气。他本来患过十二指肠后壁穿孔的重症,由我国著名的泌尿科专家虞颂庭和急腹症专家吴咸中给他做的手术,当时很快就治愈了。


谁知在他被关进“牛棚”后,肉体再度受到摧残。


1970年,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他完全瘫痪在床,全身痉挛,彻底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直至1979年旧历的大年三十那天,天津市的一位领导亲自到了他住的医院,当众宣布:对何迟同志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问题予以改正;对“文革”中一切诬陷予以平反:恢复党籍,恢复原职,恢复原薪。他很激动,从内心深处迸发了一句积蓄已久的话:党啊!您的儿子终于又回到您的怀抱里来了!


相声长于讽刺,何迟的相声全部是讽刺型的。而且,他是以相声为武器,紧跟时代的发展来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