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你没商量(二十二)

作者:孙福海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3:25

|

本章字节:3610字


相声的奇闻趣事


姜昆著


二十二、李金斗的故事


在相声界,李金斗尊敬前辈艺术家,有口皆碑。


他13岁时考进了北京曲艺团,成为一名相声学员。与他一起进入曲艺团的还有王文友、王谦祥、李增瑞,非常有幸的是谭伯如、王长友两位老艺术家是他们的启蒙老师。开始,要学说绕口令,一天,老师让他们背“门外有四辆四轮大马车,你爱拉哪两辆拉哪两辆”。他是会说了,可是却不利落,觉得舌头在嘴里老碍事,一连说了两遍“拉哪两辆”,都是“那(nā)哪两辆”。再背“房梁上吊刀”,他背成了“房梁上吊刁”。几次,学员们都被逗笑了,他很不好意思,也很苦恼,自己是不是“大舌头”?而“大舌头”可就说不了相声啦!王长友看出了他的心思,就安慰他,并耐心地教他如何改正。还个别给他留了作业,他真下功夫,每天都背一百多遍。功夫没有白下的,以后,就是再难的绕口令,对于他来说,都是张飞吃豆芽儿小菜儿一碟儿了。


谁知到了转年,又出现了问题,嗓子开始沙哑,几天过后,说话居然没有声音了。其实,这也正常,男孩子嘛,都有个“变声期”,唱戏的叫“倒仓”。但,对于演员来说,就有一定的危险性了,如果嗓子变不过来,就意味着得离开舞台。还是王长友,告诉他不要着急,要下细功夫,每天早起床,去喊嗓子。别说,王长友让他坚持喊嗓子,真管用,不到两年,嗓子完全恢复了。


又是王长友,对他说“要想有出息,要重新拜师学艺”。他莫名其妙,怎么还要拜师呢……王长友掰开揉碎地给他讲,相声的学问很深,上大课是泛泛地学,得有个师父给“归道儿”。原来如此!他明白了,就说:“干脆我就拜您当师父了。”王长友笑了笑:“我年纪大了,你找个年轻点儿的。咱曲艺团老老少少说相声的多了,你喜欢谁?”他也真有喜欢的,就说:“赵振铎老师。”王长友一听,忙点头,特高兴:“就拜他吧!”王长友干吗这么高兴?原来赵振铎是他的徒弟。


“文革”期间,演出少了,但他毫不浪费时间,经常去师爷家。师爷要把一百多段相声都传给他,他趁着一些人胡乱“造反”的时候,在师爷家,用一个小录音机,每天都录下三段师爷说的相声,回家后再整理成文字。对他来说,这可是“宝”啊!一天,师爷又给他录了一段《牛头教》。他回家正要记录下来,师爷骑着自行车追来了。他以为出了什么事,谁知师爷说:“刚给你录的那段儿,丢了一句。我老了,真老了……”原来是这事。其实,明天他还要去师爷家,可是师爷怕他背词儿,要是真背了,再改就难了,上台会吃“栗子”。师爷也太认真了,他能不感动吗?一年多,师爷毫不保守,给他录下了百余段传统相声,这可真是一位无私的老艺术家!


“师徒如父子”,虽然按行内的辈分王长友是李金斗的师爷,但师爷没有懈怠过向徒孙儿授艺的职责,而李金斗也像孝敬亲爹一样孝顺师爷。平常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由他操持。王长友老伴去世,前后丧事、发送,全由他办理。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王长友患了癌症。这可疼坏了李金斗,那时,他基本就长在师爷家。他知道师爷爱吃什么,不管花多少钱,走多远的路,都给买来。他陪师爷聊天儿,给师爷讲他在外边所听到的、见到的,让师爷开心。那时,去医院雇车还很不方便,于是,他特地借了一辆三轮车,又把院子清理出一块空地儿放车,以便随时拉师爷去医院。他这样坚持了两年多。1984年10月2日,李金斗有演出任务,他像往常一样,一下场就奔了王长友家。他刚进师爷的家门儿,就看见师爷的精神似乎好了一点,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儿女、徒弟、徒孙都在身边?还是“回光返照”啊?他说:“师爷,您要是觉得不好,我拉您去医院。”可是师爷摇头。已经入夜了,师爷的眉头忽然紧锁。他当机立断:“去医院!”路上,他听见师爷发出了虚弱的声音:“斗儿……”他赶忙下了车,稍稍地撩开了雨布,看见师爷的呼吸很困难。他说:“您挺住,这就到医院了!”他又猛蹬三轮车。已经到了友谊医院的门口儿,他感觉到,师爷的腿蹬了一下。莫非……进了医院,医生看了,说:“人完了。”他似乎疯了,大叫:“不可能!你们抢救啊,抢救啊!”医生们已经回天无力,师爷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