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你没商量(四十七)

作者:孙福海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3:25

|

本章字节:3318字


从“笑话篓子”到“小秀才”


一次,苏文茂参加了全国政协组织的文学艺术家联谊会,坐在他两侧的,一位是天津著名京剧鼓师,也是乐队指挥家的李凤阁,一位是在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扮演李玉和的钱浩梁(即:浩亮)。钱浩梁问苏文茂:“苏先生,跟您打听个人,是一个说相声的,我在电视上看了他说的《戏迷》,唱《沙家浜》中的‘我虽然读书在东洋,沙家浜必定是故乡……’这几句,他用了京剧、越剧、河北梆子、评戏、吕剧来唱,真是地道。而且,这个演员往台上一站,规矩,看着也漂亮。我有机会得见见他。”


李凤阁笑了,笑得诡秘;苏文茂笑了,笑得得意。


他二人的笑,把钱浩梁笑蒙了。


李凤阁说:“钱先生,我看您先别见这位演员,还是先见见他的师父。”


“他师父?”钱浩梁问,“有其师必有其徒,他的师父是哪位?”


李凤阁又是一笑:“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钱浩梁是京剧大家,可却不太了解相声界的师承关系,但他此时明白了。说:“原来是您的弟子,好!真好!就他唱的那几口儿,看得出来是下了大工夫的。”


苏文茂说:“你先别夸他。他唱的那几个剧种,地道吧?关键是谱的曲好。您知道是谁谱的曲?”


钱浩梁摇头。


苏文茂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苏文茂说的当然是李凤阁。


这次该钱浩梁笑了:“一位师父,一位谱曲,看我,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


这个表演《戏迷》的演员是谁呢?您先听听他说的几个小笑话。


解放前,刘宝瑞、高元均、苏文茂三人在香港演出。高元均睡觉爱打呼噜,很响。而苏文茂睡觉很轻,高元均一打呼噜,他就醒,有时一坐就是一宿。高元均得知,很是过意不去,就说:“我再打呼噜,你就叫我。”第二天早上,高元均睁开眼,看见他还是坐在床上,就问:“文茂,你又没睡?你怎么不叫我呢?”他说:“我不是不叫,是叫不醒您。”高元均说:“这么办吧,给你一条麻绳,一头拴我手上,一头给你,我一打呼噜,你就拽。即便拽不醒我,我也能保证两个钟头不再打呼噜了。”到了转天的早上,高元均一睁眼,看见他还是在床边坐着,就问:“我又呼噜山响了是吧?你怎么不拽绳子呢?”他说:“我都拽断四根绳子了。”


我们北方曲校的田立禾,稍微有点驼背,李文禧的驼背更厉害一点。一天,他二人站在对面说话,距离有一尺多。曲校同事刘文亨看见了,一指他二人,对我说:“你看,括号!”


有一次,我从中央电视台录制相声回来后,去看望卧床的刘文亨。刘文亨说:“好,你说的相声不错,总在央视露面。你火了,我崴了。”……


像这样的笑话,他搜集了许多。否则,他就不会每天在天津广播电台交通台讲笑话,一天讲几个,一连讲了3个多月。自然而然,他就得了一个“笑话篓子”的雅号。


也许您已经知道他是哪位了,他就是现任中国北方曲艺学校大专部主任、苏文茂的徒弟刘俊杰。在相声界,尽管他已经56岁了,而且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辈分不高。但,自打他16岁进了北京空军政治部文工团,1972年拜师苏文茂,就一直为说好相声孜孜不倦地努力。师父对他说:“过去的相声演员要会使对口,会使单口,要能‘捧’能‘逗’,能唱太平歌词,能演双簧才算合格。现在不行,要加上一条儿,相声演员一定要能创作才算合格。”师父的话就是座右铭,他注意观察生活,搜集生活中的笑料,认真看书学习,他要创作出好的相声作品来。


从他创作第一个相声段子开始到现在,他已经创作了对口、单口、群口相声《点子公司》、《话说天津卫》、《说酒》、《传统与现代》、《闭月羞花》等56篇。难能可贵的是,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好“活”,全部上了广播或是电视台。他为观众送去了欢笑,同时也是为相声添了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