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你没商量(三十四)

作者:孙福海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3:25

|

本章字节:3638字


相声的奇闻趣事


姜昆著


三十四、艺术大家常宝堃


张寿臣的大徒弟是“小蘑菇”常宝堃。


侯宝林在他的“自传”中说:“相声演员常宝堃,外号‘小蘑菇’,那时也反串演戏。他比我小五岁,但是成名早,是我们这一代演员中最有本事的人。他会的节目多,演得活。”


由姜昆、倪钟之主编的《中国曲艺通史》已经出版,我认为这部《通史》是研究中国曲艺艺术最具权威性的一部专著。《通史》第八章第三节的题目是“相声的发展与传播”,第三个小标题是“名家与作品”,文中被提及为名家的有:刘德志,焦德海、李德钖、陈子贞、张杰尧、张寿臣、常连安、侯宝林和常宝堃,仅此九人。由此可看出常宝堃在相声史上有着一席重要地位。该部分介绍他:“……1931年随父流落到天津做艺,已改说相声为业……最初仍演出于明地,随着声望崛起,便专门演出于各曲艺场和电台,成为当时天津老孺皆知的著名相声演员。后来常连安到北京创办启明茶社,常宝堃又与焦少海的弟子赵佩茹搭伙,二人合作,相得益彰,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常宝堃基本功扎实,说唱俱佳,似乎各种类型的节目都能表演……成为当时天津最红火的一对名档。”


常宝堃与赵佩茹“成为当时天津最红火的一对名档”,可见常宝堃的艺术造诣之高。那么,他又好在哪里呢?著名曲艺理论家陈笑暇对他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认为“常宝堃的表演艺术,可用‘真、奇、密、鲜、憨、欢’做表与里的概括,涉及到相声演员所需要的多种技能”。接下来,陈笑暇又分别对这六个字做了分析,说“‘真’是支撑常宝堃表演的基石……是艺术的真实,是以生活真实为依据,是虚中之实,实中见虚……他表演的‘真’,主要也是表现在感情上。正是通过真实的情感与浓郁的生活气息,使节目内容产生了深远影响。”说“‘奇’,常宝堃的表演重夸张并富有想像力,常见奇峰突起,山峦叠翠,令人感到奇崛,奇巧,妙不可言。”说“‘密’,常宝堃的表演细腻传神,大小‘包袱儿’之间的距离短,语气与神气间空隙小,具有相当的密度。除了紧密,还有精密、机密。”说“‘鲜’,常宝堃的表演始终给人以新鲜感。”说“‘憨’,其本身是一种从外到内,从内到外的一种技巧,常宝堃用当通神,既有本色的憨,又有艺术的憨。”说“‘欢’,就是由心花怒放而机趣活泼,绘声绘色,这应该说是常宝堃艺术风格的集中概括。”


陈笑暇对常宝堃的艺术研究,不是概念化,而是举出了大量的例子说明,让人心服。


常宝堃的艺术好,为人也好。在他16岁时,同行们认为他不宜再和父亲常连安为一场“活”,常连安选择了赵佩茹做他的新搭档。而从此开始,直到他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二人一直是“刀劈账”,从未分手。赵佩茹说:“我跟常宝堃合作近15年,他的艺术造诣很高,可是为人非常谦虚。他尊重‘捧哏’演员,倚重‘捧哏’演员,所以我们一直合作很好……他对艺术好学不倦,演出之前我们总是在一块儿‘对活’,直到台词、口风、神气完全‘合托’了为止,下场后就根据演出的效果总结经验,发现了毛病立时研究修改。时间紧的时候,我们就在赶场的路上对词,谁琢磨出了新‘包袱儿’就赶快告诉对方,能用的就再研究使法。我们合演的近百个段子,我的词儿他都会;他的词儿我也都会,所以表演起来熟练自如,得心应手。在生活上我们互相尊重,彼此关心。每逢剧场、电台约我们演出时,他总是认真地跟我商量,问我怎样做好。我觉得他对待‘捧哏’的态度、做法是值得相声演员们学习的。”


是啊,常宝堃所以成为大家,赵佩茹所介绍的是一个重要原因。然而,他所以受观众欢迎,除了艺术造诣之外,还有他在台上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和骨气。


日伪时期,一次他在南市的庆云杂耍馆演出,他表演的是传统节目《耍猴儿》,台词中有耍猴儿敲锣的句子。他临时加了一句段子里没有的台词:“我今天可没带锣来。”赵佩茹经验丰富,知道他要“现挂”,就递了一句:“你的锣呢?”他说:“都献铜了。”他为什么要用这个“现挂”?因为当时日本侵略者为了制造军事武器,便大肆搜刮铜铁。他对日寇的这一所为进行了针砭,不仅反映出他的爱国热情,也反映出他的机警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