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你没商量(十八)

作者:孙福海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3:25

|

本章字节:3706字


相声的奇闻趣事


孙福海 著


《丢驴吃药》与阎德山


阎德山为何许人?他又是怎样的师承关系?马三立曾口述《京津相声演员谱系》一文,由刘国器、赵广志整理(发表在天津市政协主编的《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三辑)。该“谱系”讲:“需要说明的是,有一些演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相声艺术曾做出过一些贡献,但在表中没有列入。其原因,有的是他们出生于艺人家庭,虽从艺但没有拜师;有的是我还不了解其师承关系,如:沈春和、阎德山、高德光、高德亮、张杰尧、韩子康、冯子玉、张笑侠,常宝臣、张永熙、张春奎等。”后经刘、赵二位整理者多方采访老艺人及专家,在马三立所提出的这些艺人中,只有二人没寻找到师承关系,这二位就是裕二福、阎德山。然而,非常遗憾的是时光荏苒,马三立这一代艺术家均已过世,就更难以确定这二位的师承关系(其实还有一些艺人的师承关系也无法考证,如艺名“人人乐”的陈青山等)。所幸的是,天津的曲艺专家刘梓钰、杜放、刘鹏、周春玲等为撰写《天津曲艺志》,查阅了大量旧时的书籍、报刊,再进行分析、研究后,准确无误地得出了一个结论,即:裕二福是沈春和的徒弟;阎德山(又名阎伯山)系魏昆治弟子。


那么,他们是何时来津?为什么来津?阎德山创作的《丢驴吃药》是如何传承的呢?


上述曲艺理论家研究证明:首先是“穷不怕”朱少文先来天津献艺,其根据是咸丰十年(1860年),周楚良撰写了《津门竹枝词》,除用诗句谈到了荡调、莲花落等曲种外,还记载了马头调、打夯歌、子弟书和相声的演出情况。如讲相声的诗句:“当街谈相半支离,独有单街河岸奇,三字大书穷不怕,往来过客竞攒资。”诗句中提到的单街在天津旧城东北角外,因这条街道只有一边有店铺及住宅房舍,另一边是南运河,故而得名“单街”。“三字大书穷不怕”,“来往过客竞攒资”,写的是“穷不怕”“撂地”卖艺的情形。“穷不怕”正是相声艺人朱少文的艺名至今还未发现第二个绰号叫穷不怕的人。朱少文为“胜清咸同间”“最著名说相声者”(侯宝林等著《相声艺术论集》第103页),常在北京天桥等处“撂地”。作为江湖艺人的“穷不怕”,是不可能不到畿辅重镇天津来的,而单街适在侯家后,正是当时天津最为繁华的地区。继“穷不怕”之后,北京相声艺人裕二福于光绪初年来津,说“八大棍儿”,颇受欢迎。因长期在天津演出,天津的相声艺人都奉他为天津相声的“开山人”。光绪十年(1884年)前后,相声已经成了杂耍馆上演的主要曲种之一。继而,阎德山也从北京来天津。到了清末,阎德山和艺名“万人迷”的李德钖及“人人乐”陈青山,已成为天津最著名的相声艺人。此外,更多的相声艺人也来到天津“撂地”演出,比如“面茶周”与“周蛤蟆”(周德山),父子俩自庚子年后就在“三不管”卖艺,当时周德山只有十一二岁。经过考证,阎德山就在这一阶段,创作上演了单口相声《丢驴吃药》。


这个段子的内容是写北京的一家小药铺,一天门前来了一个摆摊儿算卦的,因为这个江湖术士善于揣摩人的心理,偶尔也能蒙对前来问卜之人的心事,便被誉为料事如神的“小神仙”。由于他的到来,致使药铺的生意受到了影响。药铺掌柜就认为是他的卦摊儿影响生意,故意对他刁难,问他当日的收入能有多少,并以此打赌,或是允许他继续摆摊儿,或是马上离开。药铺掌柜刚刚离开,又有一开豆腐坊的老头儿前来求卦,让他算出自己丢失的驴去了哪里。他信口开河,让老头儿半夜去药铺买药。结果在一连串的误会中,他顺口胡诌的谎言,却在巧合中成了现实。这个作品构思巧妙,结构完整,对于揭露算卦、相面的所谓灵验,用说笑话的形式给以抨击,也引起了有迷信思想的人的深思。后来,李德钖、刘德志、张寿臣在天津都说了这个段子。李德钖约在1907年来到天津,阎德山来津则更早一点。以此推算,《丢驴吃药》揭露算卦、相面的骗人招式,应在1907年前。这又远远早于《江湖丛谈》了。而张寿臣学会了这个段子后,对段子进行了细致的加工,使一些情节更趋合理,充实“包袱儿”,更名为《小神仙》,使这个段子成了他的经典代表作,被收录进《单口相声传统作品选》(1981年由曲艺出版社出版)。后其子张立林编《张寿臣表演相声精品集》,将这个段子又放在首篇,可见对这个段子的钟爱和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