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你没商量(三十五)

作者:孙福海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3:25

|

本章字节:3610字


相声的奇闻趣事


姜昆著


三十五、常宝堃两次被抓


仍在日伪时期,一次,常宝堃说《卖估衣》,一上来就抖了个包袱儿:“各位是不是都看到了,很多的商店大甩卖,都写了‘本日大卖出’的牌子。这几个字要是倒过来念就难听了:出卖大日本!”


正因为常宝堃多次“砸”日寇的“挂”,他被抓到了日本宪兵队,关押了数月,受尽了毒打和折磨。


但常宝堃的骨头是硬的,性格是倔强的。1939年,一次于俊波和周德山等在“天桥明地”说相声,可巧看见不远处有个卖火车头牌牙粉的,就想到了当时的北京物价飞涨,便“现挂”说:“就盼着下雨吧,下一场雨,面就落一回价,连下三场雨,面更落钱啦。”“捧哏”的说:“是啊?”他说:“不过这袋儿小点儿。”“捧哏”的问:“多大的袋儿?”他抖“包袱儿”:“牙粉袋儿。”一句话惹起了全场观众会心地大笑。后来,常宝堃知道了这个“包袱儿”,就亲自去见了这位师叔(常宝堃的师父张寿臣是于俊波的亲师哥),要了这个“包袱儿”。不久,他就和二弟常宝霖创作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段子:《牙粉袋儿》。这个段子从“说相声的艺人不容易”开始,然后说一些艺人具体的艰难,最后说到了物价:


甲:混合面吃完了不消化,我妈吃一顿一个礼拜没解大便。


乙:老人、孩子买点儿白面吃。


甲:咱不像人家有钱的,什么“金豹”的,“三星”的方袋子面,打个电话,往家里一拉就是三十袋儿的。


乙:人家有钱咱比不了。


甲:咱最多买上一袋儿洋白面。


乙:嚯!真敢买袋儿洋白面?得花两块大洋!


甲:两块?你再打听打听!


乙:又涨到多少钱啦?


甲:涨到五七块了。


乙:嗬!


甲:现在是“第四次强化治安”。昨天涨到八块钱一袋儿啦。


乙:嚯!还活得了吗?


甲:他慢慢“强化”,咱慢慢熬着吧!别看“第四次强化治安”八块钱一袋面,听说到“第五次强化治安”,白面就落到四块钱一袋儿了!


乙:嘿!落了一倍的价儿?


甲:就是袋儿小点儿。


乙:洋面袋儿?


甲:不!牙粉袋儿。


乙:啊?!


日伪为了加强他们的占领统治,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连续进行所谓“强化治安”的特别时期(自1941年3月开始,至1942年10月,先后进行了五次“强化治安运动”),很显然,《牙粉袋儿》就是一篇饱含战斗激情的讽刺力作。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倒行逆施,祸国殃民。一天,他说《财迷回家》,正要说“我不想寻死”这句台词,剧场外又响起了飞机的轰鸣声。在“防空”中生活的人们有点紧张,他却从容镇定,说:“我不想寻死,为什么?飞机飞得那么高,我一次都没上去过。”这是个“包袱儿”,观众笑了,自然就没有了紧张的情绪。而且,还没失掉段子中人物的身份。1947年,常宝堃又一次被抓。什么原因?因为他又编演了新段子《打桥票》。公开讽刺了当时法租界巡捕敲诈勒索的恶劣行径,过桥也要买票,使劳动人民受尽盘剥。


在这个段子前边有介绍,要打票的桥是“法国桥”,就是今天的解放桥。常宝堃可没少过这个桥,所以也没少打票。当时,过了这个桥就是法租界,而他又是在法租界的“小梨园”说这个段子,就被抓进了警察局。似乎连警备司令部的政工人员都“欣赏”他的创作才能,亲自审问他,并让他写、说“讽刺共产党”的段子。他百般拒绝,直至硬顶,说:“你们就是把我崩了,我也写不了演不了!”


这就是常宝堃!


他拿日本人、国民党“砸挂”,编演出了《牙粉袋儿》、《打桥票》等针砭时弊的段子,给他“量活”的都是赵佩茹。以此也可以证明赵佩茹也是硬骨头,是个敢替老百姓说话的艺人。但由于社会制度在本质上是黑暗的,有的艺人能死里逃生,可有的艺人就惨死在那个社会。而且,还有许多是才华横溢,颇受听众喜欢的“大腕”。如戴少甫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