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无情未必真豪杰(2)

作者:霍达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2:42

|

本章字节:6398字

孩子们的“上学难”,是钱静杰心中惦念的一件大事。其实,她自己的孩子已经大了,她关心的是职工子女的上学问题。从策略上讲,只有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从情感上说,因为自己是过来人,深知养儿、育儿之难,“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她心疼那些拉家带口的年轻人。当今社会,什么最难?无论是就业难、挣钱难、住房难、找对象难,都比不上子女上学难,仅凭户口簿就近人学的学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如果选择重点学校,不仅要品学兼优,而且还要“共建”,也就是建立单位与学校的公对公的关系。家长个人想交“赞助费”都很难,听说曾经有的大款,递一张空白支票给学校,“你就填数吧,只要让孩子进你的学校”,可是学校这边牛着哪。谁说钱是第一的,还要看学苗的质量,学生达不到要求可不行,这是大问题,岂能为钱而马虎。可见,要让孩子进重点学校难于上青天。特别是中水远洋公司的青年干部大都住在新的小区,居家附近一般没有可就近的重点学校,如果要凭关系,他们大多数长年在国外,一些朋友关系等因联系不便而疏于交往,凭个人能力很难解决子女择校的难题,钱静杰把这件事当成了自己分内的事情,拉着张建英,游说重点小学又到重点中学。当今,四处奔波跑官要官,发财赚钱的大有人在,像这样为别人孩子上学而忙碌的人不多呀!她的孩子研究生都毕业了,可是和一些学校的交往关系不断,她也由昔日的家长成了学校、老师的朋友,这些朋友自然也急她所急,为她对别人孩子上学的真诚所感动,帮她出主意。于是,在一些重点学校的共建单位中,增加了“中水远洋”,公司也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在她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下,一个又一个学童走进了重点学校,他们的家长都忘不了钱总的鼎力相助。


“住房难”,也是一大难题。中水远洋渔业公司借“房改”之前最后一次福利分房的机会,在不违反国家有关政策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为干部、职工谋福利。这件事,是姜作义和钱静杰共同主持的,关键之处,小钱出了不少主意,制定出一系列的细则,然后照章办事,有条不紊地进行,收皆大欢喜之效。一项德政,为人人所称道。当然,若从钱静杰的个人利益考虑,此事完全可以不干,免担责任,也省去了麻烦。但她心里放不下那些职工,他们都为远洋渔业奉献了几年、十几年,其中有不少至今还坚守在西非的岗位上,要让他们回来有一个舒适些的“窝儿”啊!


公司里有那么多职工,每个人的生日是哪一天,在钱静杰那里都记得清清楚楚。每到那一天,总能收到公司赠送的一张贺卡和一只花篮,礼物虽轻,可这份儿情太重、太浓了!


惟有真情才动人。钱静杰在中水之所以有个好人缘儿,就是因为这一片真情。


2000年3月10日,中国远洋渔业开创十五周年纪念日,又正值海外各代表处代表回京开会,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共同庆祝中水人自己的节日。会场中心摆着一个大蛋糕,上面插着十五支蜡烛,代表着中国远洋渔业已经十五岁了。当他们吹熄蜡烛,切开蛋糕,唱起“祝你生日快乐”时,十五年的艰辛,十五年的奉献,十五年的耕耘,十五年的收获,一起涌上心头,什么歌儿才能传达出这样的心曲?


钱静杰不善于唱歌,她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


“那还是在我当计划处处长的时候,我们处新分配来一名女大学生,姑娘年轻、漂亮、文静,工作认真,很招人喜欢。大约是在1987年的春节前后,我们在拉斯工作的一名年轻的干部回国探亲,两人一见钟情,从此确定了恋爱关系。但是,春节过后,小伙子就重返西非了,姑娘也将去舟山劳动锻炼,他们要像牛郎、织女一样遥遥相望,两年之后才能再次聚首。”


“一年之后,姑娘结束了劳动锻炼,回到北京,而小伙子还要再等一年才能回来。姑娘等啊,盼啊,眼看着圆润的面庞一天天消瘦。她的办公室正好就在我的对面,这些,我都看在眼里。”


“记得有一天,我到她们办公室去办事,刚刚踏进门去,小姑娘听见了我的脚步声,飞快地推上了面前的办公桌抽屉,抬起头来,若无其事地看看我,但那惊慌的神情,却是掩饰不住的。我装作并不在意,什么也没说,就走过去了。可是以后,这样的情景又陆续发生了多次。这就不能不引起我的怀疑:小姑娘在偷偷摸摸地干什么呢?也许抽屉里藏的是零食?如果总在上班时间吃零食,这个习惯可不大好。但我依然没有说她,也没有问她。一个初出校门的女孩子,面皮儿薄,可不能轻易伤害了她的自尊心,况且,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我还没弄清楚呢。”


“后来又有一次,我走进她们的办公室,小姑娘竟然没有发现,仍然低着头,专注地盯着什么东西。我轻轻地从她身后绕过去,终于看清了,在半开的抽屉里,放着一张照片,那英俊的相貌是我熟悉的,正是我们派往西非的第一位大学生,她苦苦思念的恋人!她看得是那么专注,完全没有察觉到我就站在她的身后,洞察了她的秘密。此刻,她虽然人在北京的办公室里,心却已经飞往大西洋上的拉斯帕尔马斯!”


“我不忍心惊动她,又轻轻地退了出来。我为我曾经误解她而感到歉意,也庆幸并没有因此而伤害她的感情。我不能不问问自己:十五年的艰难创业,我们的干部和职工作出了多少牺牲?我又为他们分担了多少忧愁?就说眼前的这位姑娘吧,与热恋中的恋人天各一方,她满腔的离愁,无尽的思念,又向谁诉说?那时候,我们整个公司才只有一部长途电话,和西非的信件要由使馆信使队代转,寄一封信往往一两个月才能收到,怎不把恋人的心儿揉碎!”


“有一次,张延喜总经理去拉斯帕尔马斯,姑娘拜托他给小伙子带去一包东西。张延喜从北京先去美国,又从美国去阿根廷,最后一站才是拉斯帕尔马斯。等到把这包东西交给小伙子,打开来一看,原来是四罐青岛啤酒!张延喜提着这沉甸甸的四罐啤酒,跑了半个地球!啤酒并不是什么稀罕物,在拉斯帕尔马斯可以买到全世界各国产的啤酒,难道还用从国内特地带来吗?不,此啤酒非彼啤酒,它寄托着姑娘深深的爱,捎来了姑娘的一片心啊!……”


这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像磁石一样吸引住了所有的人,其中有一位中年干部忍不住失声痛哭,他就是故事的男主人公周杰。啊,当初的钱处长,如今的钱总,这些事你还记得那么清楚?你今天的这一番话,像是翻开了十几年的旧日历,周杰今夜又要失眠了!


他记得,他当然记得那许许多多的往事,其中有一件事至今难以启齿:那天,他实在无法抑制对张玲的思念,就悄悄地拨通了总公司的电话。接电话的正是钱处长,问他找谁,他说:“找张玲。”钱处长又问:“你是哪里?贵姓啊?”电话的这一端,周杰支支吾吾,没有胆量说出自己的名字。那边,钱处长便冷冷地说:“张玲不在!”把电话挂断了。周杰好后悔,后悔自己太胆儿小,躲躲藏藏地不敢承认自己就是周杰;他又不禁埋怨张玲太懦弱,你为什么眼看着“无情”的钱处长“挡驾”,而不挺身而出,上前接我的电话呢?其实,周杰不必太自责,也不必埋怨张玲,那个时代的青年,哪有今天开放?


至于钱处长当时为什么那么“无情”,时至今日她也没有说破:当初周杰走后,年轻漂亮的张玲留在北京,追求者仍然不乏其人,钱静杰惟恐半路上再冒出个竞争者,对这种“匿名”男士的电话自然特别警惕而且要“挡驾”了。那是她在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张玲,像保护“军婚”那样为在前方冲锋陷阵的周杰守家护院啊!


2003年3月,中水远洋渔业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又正好赶上中水船队首航大西洋十八周年。十八年,新班子,恰似一艘新的航船重新起航。这艘新“船”应该叫什么名字呢?就叫“1801号”吧!庆祝会上,钱静杰诗兴大发,即席朗诵自己的诗作《携手嘉年华——中水远洋“1801号”航船起航》:


十八载光阴飞驰,悄然无息,


不知是时间的巧合,还是上帝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