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利生异心(1)

作者:清不清明不明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0:41

|

本章字节:3850字


2利生异心


很快,继承人空缺问题所隐藏的祸患就成为现实。秦王政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始皇第五次外出巡游,不料中途死在沙丘,临终留下遗诏,传位于公子扶苏。本来严密的政治制度因为始皇的猝死产生了巨大的漏洞,巨利现而异心生。


始皇的死亡巡游乃是因为一件看起来颇为玄奥,又有点莫名其妙的事情。


秦王政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秋,大秦帝国的一个使者在回咸阳的路上被人拦住,拦路者献上一块玉璧,附赠预言一句:今年祖龙死。使者赶回咸阳,献上玉璧,并将拦路者的预言告知始皇。始皇派人查验这块玉璧,发现竟然是八年前过长江遇风浪所沉之玉玺。那个拦路者出现得神神秘秘,这块玉璧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更令人震惊的是那个拦路者说的神秘预言。究竟如何趋吉避凶、化凶为吉,始皇找来卜筮令,占卜的结果是外出巡游大吉。?


于是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始皇离开咸阳外出巡游,左丞相李斯跟随,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咸阳。始皇的小儿子胡亥想外出游玩,请求随行,得到始皇的允许。始皇当然想不到,正是他一句毫不在意的允许改变了帝国的整个进程。十一月,始皇巡游到云梦,朝九疑山望祭了舜帝。尔后登会稽山,祭祀大禹。又朝南海立碑刻石,歌颂秦国功业。又渡过长江,北上琅邪(今山东胶县南琅邪台西北)。第二年七月始皇帝一行到达平原津(在今山东省平原县)。在此之前,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


在平原津,始皇病倒了,至于始皇得的是什么病,是自然生病还是被人下毒,史书中并没有记载。有人认为始皇死于心脏病或者脑溢血,另有一种可能就是始皇死于方士所炼制的丹药。方士炼制的金丹,其成分一般都是丹砂(炼制后可得到水银)、云母、玉、锡、铅等类的东西,使得丹药含有毒素,很多人因为服食丹药而丧命,其中包括一些皇帝,如后来的晋哀帝、唐宪宗、唐穆宗,可能还包括后来的雍正帝。秦始皇如此宠信方士,一心想要成仙得道,所以很有可能是服食丹药中毒。那些丹药的毒素积少成多,积弱成强,加上在外奔波劳碌,最终让秦始皇死在沙丘宫平台(现河北省广宗县西北)。


秦始皇陵兵马俑


始皇之死,有人怀疑是赵高暗中下的毒手,可是这种推测没有依据。怀疑者只是依据赵高原来是赵国人这一点,严格来讲,这根本算不上什么依据。要知道,当时七国争雄,人们的国家观念是比较淡薄的,国家破灭并不一定就会在赵高心里激发出爱国之情和灭国之恨。后世有人将赵高的所作所为演绎为赵高忍辱负重,处心积虑要灭亡秦国为赵国报仇,更是天马行空的臆想,这种假设用来写会是很好的题材,要把它当作真实的历史来看就未免太不严肃了。


虽然历史是个小姑娘,凭个人的爱好可以任意打扮,但是真正想要读历史的人还是不要随便瞎涂乱画,就让历史保留它的真实面目好了。


如果抛除他是赵国人这一点,赵高作为一个宦官所作的事情与后世的祸国奸臣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贪恋权位,专权跋扈,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地排除异己。赵高眼中所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地位和富贵,他是个为一己之私不惜毁灭千人、万人的道德败坏之徒,他是狗苟蝇营的社会蛀虫,却不是胸怀大志的颠覆者。


对于赵高这种祸国殃民的奸臣,没有几个人对他有好感。与这种印象有关的是一种普遍说法:赵高是个阉人。这种说法因为契合了人们对赵高的痛恨以及对阉人的蔑视、幸灾乐祸而广为流传,大多数人都乐意接受这样的观点,所谓三人成虎,也就把它当成史实欣然接受了。这就是大多数人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


广为流传的,未必就是对的。赵高是宦官,却不是阉人。原因很简单,当时的宦官并不就是阉人。宦人是仕于宫中之人,泛指在宫中侍从于王或皇帝的近臣。司马迁在《史记》中只说赵高是个宦人,从来就没有说赵高是个阉人。认定赵高为阉人,只不过是后世的主观臆断而已。认定的依据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也早就被专家学者驳倒。《史记》记载赵高出于隐宫,对于这个记载,已故著名史学家马非百先生认为,隐宫乃是隐官的误笔,指收容刑余者的官府手工作坊,也指收于隐官的刑余之人,与阉人根本扯不上什么关系。


无论如何讨厌赵高,赵高的许多优点我们还是应该正视的,如果我们只相信我们愿意相信的事情,对事实视而不见或者刻意加以回避,干脆去读好了,原本不必来读历史。


从赵高生于隐官这种情况来看,赵高的出身不富且又不贵,连普通人家都不如。秦国尚武崇法,从军和做官是出人头地的两条最好途径,赵高走的是从政之路。经过刻苦学习,赵高长大后精通法律和书法,身体强健,孔武有力。这样文武双全的人是不会被埋没的。秦王听说赵高彊力,通於狱法(疆力即强力),于是任命赵高为中车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