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登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5
|本章字节:8856字
避免疲倦显然也能避免心烦意乱
任何一位医生都会跟你说,倦怠使身体的抵抗力降低了,使人易于患感冒,或受到其他各式各样疾病的困扰;医生还会告诉你,倦怠使你无法抵抗恐惧及担忧的情绪。所以,避免疲倦显然也能避免心烦意乱。
其实,避免心烦意乱只是一种温和的说法。雅库森博士曾就这方面写了两本书——《慢慢放松》和《你必须放松》。作为芝加哥大学门诊病理实验室主任,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研究以放松身心作为医学治疗的一种方法。他主张“在身心完全放松的条件下,任何神经性或情绪性的问题绝不可能产生”。换言之,“只要能放松,就不可能继续忧虑”。
消除倦怠与烦恼的首要秘诀就是:充分休息,在疲倦之前就应休息。
休息真有这么重要吗?的确如此。因为疲劳的加速度实在是惊人。美国陆军多次测试结果表明,即使精力充沛的年轻人——而且是受到陆军严格培训出来的年轻人——在卸下装备,以及每小时10分钟休息的情况下,操练的效果会更好。因此,美国陆军就制定了这个硬性规定。像美国陆军一样,你的心脏也应该如此敏锐。人的心脏每天输出足够的血液输送到整个人体,在24小时内心脏所消耗的动力足够将20吨煤输送到3英尺高的平台上,它日复一日地如此运作,可能要运输五六十年甚至九十年。心脏怎么能坚持这样呢?哈佛医学院教授凯侬医生解释说:“人们都以为心脏是全天不间断工作,从不停息的。其实不然,每次收缩后,心脏都有一段休息时间。如果以正常的每分钟70次脉搏为标准,心脏每天实际工作时间为9个小时,说得确切一点,它每天休息的时间为15个小时。”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丘吉尔已年届70岁,还每天工作16小时,并且年年如此,领导大英帝国参战。实在是很了不起。丘吉尔的秘诀是什么?他每天在床上工作,到早上11点才起床,他在床上报告、下达口令、打电话,甚至在卧室召开重要会议。午餐后,他会午睡一小时。在晚上8点至晚餐前再睡2小时。他不需要驱除疲劳,因为他根本没有疲劳,他已经事先防止了疲劳。由于他经常休息,才能保持头脑清醒地工作到午夜。
洛克菲勒也曾打破两项特别纪录。首先,他是当代财富积累最多的人;其次,他达到98岁高龄。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主要的原因是他有长寿的遗传因素。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每天中午在办公室午休半小时,在长沙发上休息,就是美国总统打电话,洛克菲勒也不会在午休时间起来接听。
在乔瑟林杰出的著作《为何疲倦》中说道:“任何事都不做并不是休息,休息就是恢复。”短暂的休息有消除疲劳的奇效,即使睡上5分钟,疲劳也能消除!棒球老将柯尼?麦克告诉我,如果赛前的下午,他不能午休片刻,他甚至都支持不到第五局,不过只要能打个盹儿,即使只有5分钟,比赛延长他也不会觉得疲劳。
我也请教过入主白宫12年的罗斯福夫人,怎样才能忍受繁重的工作安排,她回答说演讲或出席会议前,她一定要先安心坐下来,闭目养神,休息20分钟。
在麦迪逊广场旁的私人更衣间,我曾访问金?奥特瑞,他是当时著名的牛仔演艺明星,我注意到他的更衣间内放有一张简易床。金?奥特瑞说:“我每天下午躺在那儿,午睡一小时,在好莱坞拍戏时,我常躺在摇椅上休息,每天休息两三次,睡10分钟,对我恢复精力很有帮助。”
爱迪生认为,他充沛的精力与坚强的毅力,应归功于他随时随地想睡就能睡的习惯。
亨利?福特80大寿前,我采访过他,他的精神好得令我惊叹,我问他有什么秘诀保养。他回答说:“我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也绝不坐着。”
现代教育之父荷瑞斯?曼,年事渐长后也采取同样的办法,他曾任大学校长,他在接见学生时,有时甚至是躺在长椅上接见的。
我曾说服一位好莱坞导演试试这个办法,他也觉得确实有效。我又说服了另一位大导演不妨一试,几年前他来拜访我时,还是米高梅公司的一个部门负责人。精疲力竭时,他什么法子都尝过了,矿泉水、维他命、药物都不起作用。我当时建议他每天给自己放个假,怎么办呢?与编剧开会时,躺在长椅上,轻轻松松地主持。
两年后,我再次与他会面时,他说:“我的私人医生说,真是神了,从前我组织编剧们开会时,总是坐在椅子上,神情紧张,表情严肃,现在躺在长沙发里舒服地开会,感觉好棒,现在我一天的工作时间比原来长了两个小时,而且我一点也不觉得疲倦。”
这些是否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假如你的职业是秘书,你肯定不能像爱迪生那样随意在办公室说睡就睡;假如你是一名会计,也不该躺在沙发上和老板讨论公司的财务情况。不过,如果你的家离工作地点很近,回家吃过午饭后,仍可以午休10分钟。马歇尔将军就是这样利用这段时间的。战争期间,他指挥美国陆军作战,肩上的担子实在繁重,所以他每天都要午休。如果你已年过半百,觉得这种调养是没必要的,那最好尽快买下所有人寿保险,现代丧葬费用开销很大,而且还能为你太太留笔遗产。
如果你中午实在没时间午睡,至少在晚餐前可以躺一个小时,这样的效果很好,且比一杯餐前酒来得便宜,而且稍事休息,工作效率会倍增。如果晚餐前,你能休息一小时,几乎是增加了保持一个小时清醒的时间,饭前睡一小时再加上睡眠6个小时——共7个小时——这样会比连睡8个小时恢复的精神好。
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休息次数越多,工作效率就越高。伯利恒钢铁厂的管理工程师弗瑞德里克?泰勒发现每个工人每天连续工作可以装12吨半的生铁,到中午就没力气了。这位工程师估算了一下,找出所有造成疲劳的因素后,声称工人们每天不应该只装12吨半的生铁,应该是每天47吨。他认为工人们应能达到现有工作量的4倍,而且不太会感觉疲劳。但是他必须努力证明这点。
泰勒任选一位工人进行测试,他工作时旁边有个人不断发出指令:“开始搬,走过去……现在开始休息……开始工作……现在休息。”
结果这名工人每天都能搬运47吨生铁,其他工人仍是保持原样搬12吨半。后来的几年,这名工人一直保持着高效率的工作量,因为在疲倦前他就先休息以恢复体力,每小时工作时间为26分钟,休息时间为34分钟。他休息的时间比工作的时间还多——工作量却是别人的4倍。这不是耸人听闻、胡编乱造的,在泰勒所著《科学管理原则》中有据可查。
再提醒大家一点,按照美国陆军的方法——时常休息放松。按照人心脏的做法——疲倦前休息充分,你可以在每天赢得额外一个小时的清醒时间。化解疲倦,让你的心灵变强大
有个科学结论可能令我们大吃一惊:只从事脑力劳动是不会令人疲乏的。听起来似乎难以置信。但几年前,科学家试图估算出人脑要集中精神多久才会有“超负荷”的疲劳,也就是为“疲劳”下个精确的定义。科学家发现,当人脑活动时,流经脑中的血液毫无疲劳迹象!可是如果从正在紧张工作的工人身体中抽取的血液,就含有“疲劳毒素”以及疲劳代谢物。如果对爱因斯坦脑血管的血液进行化验,就会发现其中并不含“疲劳毒素”。
工作8个小时,就脑力活动来说,甚至消耗12个小时的脑力后的身体状况与工作前并无明显差异,头脑是不会疲倦的,可是到底是什么使你感到疲倦的呢?
心理学家声称,人们会感觉倦怠主要来自心理态度及情绪状况。著名的英国心理学家海菲德,在其著作《心理的动力》中提出:“我们的倦怠感绝大部分来自于心理状况,因生理产生的纯粹疲倦是很少见的。”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利尔阐释得更加清楚透彻,他说:“身体健康的工人感到疲倦的原因,百分之百是由于心理作用,也就是情绪性因素。”
什么样的情绪促使工人感到疲乏易倦呢?是快乐?是满足感?不!肯定不是的!而是呆板、满腹怨气、厌恶、被忽视的感觉,焦急、烦躁及忧虑的情绪——这些情绪使人疲惫、易患感冒、生产能力下降,并把神经性头痛带回家。确实,之所以感到疲倦,完全是因为情绪引起生理方面的应急反应。
在谈论“疲倦”的小册子中大多数保险公司也指出:“工作辛劳,很少会引起恢复不过来的疲劳……心烦意乱、神经紧张、情绪困扰才是引起倦怠的三大主因。人们总是指责体力或是脑力工作是原因,请记住紧张的是工作中的肌肉,平时放松,才能节省精力,对付关键的任务。”
现在立刻停下手里的工作,做个自我检查。在这几行字时:是否眉头紧皱?双眼觉得酸痛吗?是在椅子上轻轻松松地坐着吗?你的双肩耸起吗?面部肌肉紧绷吗?只要全身放松,像个布娃娃就好了,否则你现在就在让神经及肌肉紧张,正在制造疲劳。
为什么人们会下意识地产生这些无用且有害的紧张呢?乔瑟林说过:“我发现最主要的心理阻碍……是世上所有的人都相信工作努力必须表现出一种很费力费心的感觉,否则事情不算办得好。因此,精神集中时就会皱眉,耸着双肩,使我们的肌肉进入一种‘费力’的状态,其实这对我们的思考毫无裨益。”
可悲的是:许多人在金钱方面非常节俭,却毫无节制地奢侈透支自己的精力。
这属于精神倦怠,我们该如何处理呢?答案是放松、放松、努力放松!在工作中学会放松。
很容易吗?当然不容易,可能你一辈子都得为改变这种不良习惯而努力,不过这种努力是物有所值的,因为这可能改变你的人生并有巨大的变革作用!威廉?詹姆斯在他的论文《放松的佳音》中说:“美国人紧张过度、生活无规律、躁动不安把自己搞得喘不过气来……其实所有这些都是坏习惯。”紧张是一种习惯,放松也是一种习惯。坏习惯当然可以改正,良好的习惯也可以培养。
怎样才能放松?是从放松大脑开始,还是从放松神经开始?都不是!首先要放松你的肌肉。
让我们试试,比如先从眼睛开始放松,先读完这一段,往后仰,轻轻闭眼,心里对自己说:“放松!放松!不紧张了,不再皱眉了,放松,放松!”重复、重复,至少坚持一分钟……
有没有发现,几秒钟后眼睛开始接受你的指令,紧张开始消除,确实这么神奇,在一分钟内,你已体会到放松的秘诀。下巴、脸部肌肉、脖颈脊椎、肩膀及全身都可以运用这个方法。芝加哥大学的雅库森博士非常大胆地预言,只要你眼部肌肉能放松,一切烦恼皆可避免!眼睛在消除精神紧张方面至关重要,主要是因为双眼消耗了人整个身体四分之一的精力,许许多多视力正常的人饱受眼睛紧张的痛苦,就因为眼睛很容易疲倦。
著名家维琪?鲍姆的童年时代,曾经有人给她上过使她受用终生的一课。有一次,她从高处摔下,膝盖跌破了,手腕也受伤了。一位曾做过马戏团小丑的老人抱起她,对她说:“你受伤完全是因为你的全身太僵硬,你必须想象自己非常柔软,像个软布袋。来!让我教你怎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