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正向积极的思维开启思维的无限潜能(8)

作者:马登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5

|

本章字节:9668字

他并没有吹牛。后来,斯坦利在他第一次失败的刺激下坚持不懈地努力,一直到他成为全国最大的生产玉蜀黍糊的商家之一。假如没有这次沉重的打击,他恐怕永远只是一个平庸的推销员而已。在受到打击之前,他一直很满意自己的工作——这种自满的心理足以消解他那种追求上进的冲劲。那个粗鲁的经理对他表现出来的无理蔑视,正好成了促使他上进的原动力。若非经受如此打击,他的一生恐怕会被改写。有时,要想战胜不恰当的自满心理,经受一个沉重的打击可能就是最好的方法。


有一次发生的一件事,使得美国汽车铸造公司的总经理威廉?h伍定的自信心被完全粉碎了。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很不错的演说家。因为他当过国会的议员,而且之前他的演说常常会赢得满堂的喝彩。


一天晚上,他在一群煤矿工人面前发表演讲,这些工人中有的是外国人,有的则完全不识字。整个大厅里都被人挤满了,大家似乎都迫不及待地想听他的演讲。他的演说词准备得很详细,并且自我感觉还不错。演讲一开始,听众就鼓起掌来。愈到后面欢呼声、鼓掌声也愈大,他自己也相当满意,以为这次的确讲得不错。到演讲结束时,热情高涨到了极点,他们狂热的喝彩声差不多持续了整整15分钟。然后,当他很高兴地坐下时,他对旁边坐着的一个新闻记者说:“他们对我的演讲似乎很满意。”


那个新闻记者答道:“你难道不知道这群听众中只有三到四个人会讲英文吗?”


“那他们为什么会鼓掌呢?”伍定问。


“噢,如果你注意的话,就会发现当那个会说英文的人觉得应当鼓掌的时候,他就会发出一个暗号让其余的人跟着鼓掌。”


提起这件事,伍定后来回忆说:“后来,当第二个人上台演讲时,我才发现情况的确如此。而且,那个懂英文发令鼓掌的人似乎也不怎么高明,因为他往往在不该鼓掌的时候叫人鼓掌。这时,我才明白我一心想的只是我自己的口才和演讲,而丝毫没有考虑到我听众的情况。”


伍定知道成功是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来衡量的。有时,我们沉醉在自己的成功中时,别人却并不和我们有同样的想法。


纽约电话公司的总经理麦卡罗在小时候曾被人开过一次非常大的玩笑,在那之后他开始醒悟。那时的他还只是一个幼稚的野孩子,太容易相信别人。所有和他在一起的人都知道他的这一特点。他总是不假思索地一味相信别人。当时,他在火车站的车道上做着零碎的工作。


酷夏7月的一个下午,车站西岸的山岩与河流之间就像火热的锅炉一样蒸得人透不过气来。有一个叫比尔哥林斯的工头,叫麦卡罗去拿一点“红油”来点灯。他告诉他“红油”在离那里一里地远的一座圆房子里。麦卡罗谦恭地听完工头的话,便一心一意朝着那座圆屋子走去,去完成交待的任务。到了圆房子之后,他就向那里的人要“红油”。


“红油?”那里的人感觉他问的这个东西很奇怪,于是问道,“它是做什么用的?”


“用来点灯的。”麦卡罗解释道。


“喔,我知道了。”那个人心里明白了,于是就对麦卡罗说:“红油在那边那个圆房子的油池里。”


于是,麦卡罗在那滚烫的焦煤渣上又走了一里多路。结果到达后,那里的人告诉他那儿并没有什么红油,而且也不知道哪里会有,他们建议他最好还是到站长办公室去问一问。于是,麦卡罗又迈开脚步继续往前走。结果,那个炎热的下午,他从这个面带笑容的同事面前走到那个面带笑容同事面前,但是却仍旧没有找到所谓的“红油”。最后他实在没办法了,便跑去问一个年老的工程师,这个慈祥的老工程师可怜地看着他说:“孩子,那些红光只是在红玻璃下映射出来的。他们欺骗了你,你到工头那里去跟他评评理吧。”


那个工头当时肯定想不到当初跟他开玩笑的对象会是未来的纽约电话公司的总经理,谁也不会料到这个看起来有点愚笨的小孩将来手下的职工会发展到6万之多。麦卡罗经历过这次教训后便觉得,这样被人耍弄的孩子脑子肯定有问题。于是他知道了应当学着把眼睛睁大点、耳朵张开些,同时要明白,脑袋不只是用来放帽子的。


麦卡罗得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教训——不过分相信、依靠别人。但是他并没有走向另一个极端——对所有人都抱着猜疑的态度。这也是受到嘲弄和批评的人容易掉入的另一种陷阱。


对于那些批评我们的人,不管他们的动机有多恶毒,我们也不可因此去猜忌身边每一个人,把所有的人当成自己的仇敌,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


“大人物难免会受到一些不公正的批评、无理的侮辱以及恶意的诽谤。人人都崇拜的民主主义的偶像、大圣哲杰斐逊就曾经被人用泥团和臭鸡蛋打过。一个一心服务于大众的人,如果不曾受到别人的侮辱和嫉恨,就称不上一个成功的大政治家,因为他的许多决策往往会触及某些人,特别是那些当权者的利益,因此他受到侮辱也就在所难免了。”


每个人都会有仇敌。那些大人物的仇敌往往比普通人更多,不过,敌人的数目并不要紧。伟人们就常常能充分利用敌人的诋谤而得到更高的地位。因为面对敌人的打击,他们并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在敌人的攻击面前把自己认识得更清楚。


敌人的批评,往往都有一定的道理。而许多人对待批评的态度是,不管自己是对还是错,总是想方设法替自己辩护,长此以往,这样就会慢慢地养成一种自以为是的观念。“顽固不化的人往往就是那些思想简单、智力有限的人。”这句话很有道理。


美国救生圈公司副总经理兼美国航空救生公司的总经理查尔斯?皮兹,有一次不得已开除了一个很有希望的年轻高级职员,就是因为他不能以正确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批评。这个青年开始是一个小职员,到后来才一步一步升上来的。因为他很有才干,而且人缘也不错,所以升得很快,一直升至该公司工程统计部的主任,负责该公司各项工程的预算。


一天,一个速记员查出他的估算中有2000美元的差错,于是赶紧汇报给了他的上司。后来这事也被皮兹知道了。


但是当年轻的主任知道这件事情后,他表现得非常愤怒。“这个速记员有什么资格去查问我的核算!”他气愤地说,“而且他不应当把这个错误提出来。”


“但是你得承认你的核算确实是出现错误了,对吗?”皮兹问他。


“是这样的。”他说道。


“那你还认为速记员不应该说出来,让公司蒙受损失,从而让你保留自己的威严吗?”这位年轻的主任以为理当如此。


皮兹便耐心地规劝他,告诉他如果这样做,就很难做成一番大事。过了一段时间后,大家渐渐把这件事忘记了。一年之后,这个主任递交了一个关于美国中西部的某项工程的两万美元的预算。这名主任的上级主管在核对了他的预算后,觉得这个数目还远远不够,至少应当再增加一倍。他把这事告诉了皮兹,于是皮兹便把这个主任叫来。结果你肯定想象不出这位主任对皮兹说了些什么。他说:“我知道你是想利用这项工程来陷害我。你们一直因为上次的事情记恨于我,于是你故意让工程师说是我计算错了。我的计算没有错,是你在欺侮我。”


皮兹回答说:“那好,你自己去请几个工程师来再计算一下,看看是什么结果。”


最后,在无可争辩的事实面前,他只有承认是他计算错了。于是皮兹对他说:“很抱歉,我们无法接受一个连公正的批评都不能接受的人。看来我们以后只能各走各路了。”


像这个青年人的这种态度,实在是万万不可取的。总是把自己的错误归咎于别人,认为别人在有意倾轧自己,而以为自己是完美的。如果我们真像自己认为的那样完美,那必定不会有什么上进心了。一个人一旦产生了这种观念,在社会上便很难立足。


克制愤怒,冷静应对对方的无理攻击


有一次,麦金利总统在完全有理由发怒的情形下,控制住了自己的愤怒。这证明他是一个善于驾驭自己情绪的人。他用了一种很聪明、很简单但又非常有效的方法,制伏了那个发怒的对手。


有几个代表,对总统委派某人作为收税经纪人这件事表示非常不满,向总统提出抗议。带头的人是一名议员,长得人高马大,脾气也很粗暴。他以愤怒的口气责骂总统,其中还夹杂着一些侮辱的话语。对此,总统先是一言不发,任由这位议员发泄他的愤怒。然后,总统用平和的口气对他说:“现在,你感觉痛快一些了吗?”总统接着说:“以你刚才讲话的这种水平来看,你实在没有资格弄清楚我委派某人的理由,不过我还是要告诉你事情的原委。”


那位议员顿时尴尬地脸红了,他向总统先生道歉,总统仍然面带微笑地说:“无论什么人,如果对事情的真相还不了解,那么,即便丧失理智也是很正常的事。”然后便把事情的原委详细地解释给他听。


麦金利总统这种冷静中微含讥讽的答复,足以使这个议员对自己粗暴的行径无地自容。这次委派对错与否暂且不谈,只说总统这种聪明的应付方法,就使这个议员一下子处于不知所措的被动境地。


这个议员回去后把交涉的结果告诉其他人时,他只能这样说:“伙计们,我忘了总统具体是怎样说的,不过他是正确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发怒就是向别人承认自己是错的。如果你能控制住自己想要发怒的情绪,这样就能多少证明你自己是正确的,对方也就无计可施了。你会凭借自己冷静的行动使对方也冷静下来。或许,对方的意图就是要激怒你,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使你承认自己做的事情不够合理,让你为此感到后悔。如果你跌落在这种陷阱里,那实在是有点愚蠢。如果对方毫不在乎你的愤怒,那么你对他发怒,实际上是无济于事的。没有什么比冷静更能挫败一个愤怒的对手了。


大律师乔特简直把这种泰然自若的冷静策略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开庭的时候,他不是高高地把脚跷起,就是往后仰着椅子,双手抱着头。或者直直地伸着腿,把手斜插在口袋里。他似乎从来没有激动地发过脾气,也从来不会感觉到吃力。辩护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游戏。与其说是在争论,不如说是在表演。他用高超的幽默感,使法庭充满了笑声。在他那沉着冷静的态度面前,对他吼叫或愤怒是毫无用处的,也是愚笨而可笑的。”


如果你能用这种冷静的方法使你的对手大发脾气,那就更有效了。对方本来想以激起你的愤怒的方式获胜,而你以这种不以为然的冷静态度处之,反而让他很容易被挫败。


在愤怒者面前,麦金利总统总能保持一种安定自制的态度。


有一次,一个行为可鄙的上议员在麦金利总统面前滔滔不绝地标榜自己如何诚实、大公无私、忠心耿耿。实际上,他的行为恰恰相反,总统对此一清二楚。麦金利总统咬牙强忍住自己的愤怒。等到那个议员离开之后,才把愤怒宣泄出来。他用力地捶着桌子,对那个议员说谎的行为异常愤怒,以至于当时唯一在场人(也就是他的一个好友)看见了这样的情形,惊讶得跳起来说:“他就像一只被激怒的狮子一样”。


一个冷静的人并非永远不会发怒,只是他们知道愤怒的情绪应该在什么时候发泄。他们会用一种“安全活塞”去制止太过于激烈的愤怒。


200多年以前,诗人德赖登曾把一句拉丁文成语翻译成这样一句诤言:“对于一个有耐心的人的愤怒,你们千万要当心。那种太长久、太受压迫的情绪一旦发泄出来,将是最激烈的爆发。”


一个大商人曾经这样说:“我绝对不会让别人看出我要发怒。这个时候,我会赶快离开,跑到楼顶上,到我办公室旁边的健身房去和教练比赛拳击,以此发泄我的怒气。如果教练不在,我就把沙袋作为对打的对象。”


这个人的想法的确是正确的。当他被激怒的时候,他并不是原地不动地压抑自己的愤怒,而是跑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发泄情绪,在和拳师或沙袋的对打过程中把怒气发泄出来。他也许在对打的过程中把沙袋想象成激怒他的那个人,因此,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发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