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疆村民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1:29
|本章字节:14496字
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省内)人。他早年随父居汉阳(今属湖北武汉市),父死依姊而居。以后漫游湘、鄂、苏、杭等地,一生落拓困顿,在贫病交迫中死于西湖之畔。
姜夔少年时就以擅长诗词著称,且又深通音律,能自创新声;他还工于翰墨、精于赏鉴。许多文人学士都和他有往来,诗人萧德藻、尤袤、范成大和杨万里等,看重他的品德、有学识,有才华,都尽力对他加以提携誉扬。其他如词人辛弃疾也佩服他的长短句,朱熹则爱他精通礼乐。
在他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都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士大夫却只顾宴安逸乐,不思恢复。在词人早期直至晚年的部分作品中,能针对这种情况,反映了一定的爱国精神和不满现实的思想,特别是晚年时,他那力主恢复、同情陷区人民的思想倾向,较之早期有着进一步的发展。
姜夔的著名词作如《扬州慢》、《八归》、《点绛唇》、《暗香》《疏影》、《鹧鸪天》和《长亭怨慢》等,有的是抒写家国之恨、有的自抒襟抱、也有些是描绘恋情的,它们能从各个角度体现出姜词独具的艺术特征。宋末张炎提出“清空”两字来概括姜词的风格特色,并说“姜白石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源》)这也即是说,在姜词中,作家风格的个性特征是表现为词人忧国感时、高洁清旷的思想倾向,还表现为托物比兴、想象丰富的描写手法以及凝炼灵动、响亮自然的语言特点。
在南宋词坛,姜夔是与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词作不仅影响了宋末的王沂孙、张炎等人,而且还下开朱彝尊等浙派词人,在宋词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有《白石词》,其中有十七首词附有旁谱,这是宋词中仅存的乐谱。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2黄昏雨。第四桥边3,拟共天随4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释】
1丁未:即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吴松:即今吴江。本年春,姜夔曾由杨万里介绍到苏州去见范成大。
2商略:评论。这里指遥望山峰,雨意很浓。
3第四桥:指吴江城外的甘泉桥。郑文焯《绝妙好词校录》。“宋词凡用四桥,大半皆谓吴江城外之甘泉桥……《苏州志》:甘泉桥旧名第四桥。”
4天随:晚唐陆龟蒙字鲁望,自号天随子。居松江甫里。作者常以陆龟蒙自比:“三生定是陆天随,又向吴松作客归。”(《除夜自石湖归苕霅》)
【简说】
燕子春来秋去,雁儿秋来春去,随云来往,飘流不定,这是作者以燕、雁自比。他的《一萼红》云:“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便是最好的本证。接着形容山雨欲来之时,数峰似相低语,是拟人化的写法。下片推许陆龟蒙,并想和他结邻,借此揭出怀古之情,最后通过残柳道出无限沧桑之感。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1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2。梦中未比丹青见3,暗里忽惊山鸟啼4。春未绿,鬓先丝5。人间别久不成悲6。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7。
【注释】
1肥水:源出安徽合肥县西南紫蓬山,北流三十里分为二:一条东流经合肥入巢湖;一条西北流至寿州入淮水。见《嘉庆一统志》。
2种相思:种下相思之情。“种”字本与相思树相关,这里是引伸。
3丹青:泛指画像。见:同“现”,显现。这句是说梦中所见未必比画像真切。
4这句是说啼鸟把他从梦中惊醒。
5春未绿:本词作于正月,这时气候很冷,草未发芽,所以说春未绿。鬓先丝:鬓发先已成为细丝,指衰老。
6这句是说离别时间一长,内心反而逐渐麻木,倒不感到悲哀了,这是极其深刻的体会。
7红莲:指灯。欧阳修《蓦山溪》(元夕):“纤手染香罗,剪红莲满城开徧。”两句是说谁使两人在每年元宵灯节之夜,各自默默沉思,在心头重温当年相恋的情景。
【简说】
这是一首恋情词,作者通过元夕一梦诉述他的思恋之情。他写本词是在宁宗庆元元年(1197),时年四十多岁,距离两人初见已有二十多年,但记忆之中她的形象仍是十分鲜明。在上年的《江梅引》中,他说:“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可见她是经常入梦的。但事实上两人已是不可能相会:“朱门深闭,再见无期。”(《月下笛》)本词所流露的伤感和悲思就为此而发。
踏莎行
自沔东1来,丁未元日2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3。分明又向华胥见4。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5。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6。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7。
【注释】
1沔东:唐,宋时州名。即今湖北武汉市。
2丁未: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元日:年初一。
3燕燕、莺莺:指作者所恋的女子。
4华胥:传说之中的国名。《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之国。”后因此将华胥作为梦境的代称。这三句写恋人入梦。
5争得:怎得。薄情:薄情郎,即指作者。这两句追忆梦中恋人诉说别后相思之情。
6针线:指亲自缝制的活计。郎行(háng杭);郎边。这三句写梦醒后遥忆她别时赠送亲手做的活计,别后又亲自作书相寄;想象她的魂魄追随于情郎左右。这里暗用“倩女离魂”事:陈玄祐《离魂记》叙唐代张镒之女倩娘与表兄王宙相恋。后镒将女许配别姓,王宙悲恨赴京,倩娘因而卧病闺中,其魂魄化形为人,随宙至四川,生二子。五年后夫妇归宁,病中的倩娘闻讯出迎,两女翕然合为一体。
7冥冥:遥空。这两句以皓月千山衬托恋人离魂于夜里寂寞归去,同时又暗示了作者的相思之情。
【简说】
本词亦是恋情之作。上片描绘梦中与恋人相会。下片揣想恋人的相思之情。结尾以凄寂无人的月下千山来点出词人孤独的心境。用一“冷”字将自然界的静态转化成词人缠绵悱恻的情意;显示出作者对语言运用方面是既富于暗示性而又极其凝炼。
齐天乐
丙辰岁1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2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辞甚美。予裴回末利花间3,仰见秋月,顿走幽思。寻4亦得此。蟋蟀,中都5呼为促织6,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7。
庾郎先自吟愁赋8。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9,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10。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注释】
1丙辰:宁宗庆元二年(1196)。
2张功父:即张镃,张俊之曾孙。有《南湖集》。达可或系功父之昆季。
3裴回:即徘徊。末利花:即茉莉花。
4寻:不久。
5中都:指北宋汴京。
6促织:即蟋蟀。《汉书·王褒传》:“蟋蟀俟秋吟。”师古注:“蟋蟀,今之促织也。”
7象齿:象牙。这句是说将象牙雕镂成楼台来贮放蟋蟀。
8庾郎:指庾信。《愁赋》:庾信所作。宋人有记载。刘辰翁《须溪词》中《兰陵王》(送春):“更江令恨别,庾信愁赋。”此赋今已不传。
9铜铺:铜制的铺首(装在门上用以衔住门环)。这句是指露水沾湿了大门上的铜铺。铜捕、石井都是借以泛指人家的庭院篱落。
10伊:即蟋蟀。这句是说屋外院落中,处处能听到蟋蟀的鸣声。
两句说闺中思妇听见鸣声,无法入睡,起来寻觅纺织的机杼。
屏山:屏风。
砧杵:衣用具。这两句是说蟋蟀的鸣声为什么经常断断续续地和衣声唱和呢?
候馆:郊外的宾馆。离宫:帝王行宫。这三句是说秋夜月下,在客舍、行宫中听到蟋蟀鸣声会引起无限悲思。
豳(bin宾)诗;指《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漫与:随意成篇。这句说将蟋蟀写入了诗篇。
这两句描写儿童夜里点了灯到篱边井旁去捉蟋蟀时的情态。
琴丝:指乐曲。
【简说】
小序指出本词是赋蟋蟀之作,也即通过蟋蟀哀音抒发个人愁思,慨恨统治者“玩物”丧国。
上片先点出“愁”字,并以吟诗声、私语声、机杼声来形容蟋蟀声。“西窗”句承上接下,再用雨声、砧杵声、琴声来比喻蟋蟀声。候馆、离官,是进一步刻划怨思,而篱落儿女的笑乐,更反衬出词人内心的凄苦。
本词善于运用虛字以使前后两句互相呼应,如“先自”和“更闻”。换头“西窗”句联系上下片词意,在句中使用“又”字使句意显得更为灵活。
念奴娇
予客武陵1,湖北宪治2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予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3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4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5于琉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朅来吴兴6,数得相羊荷花中7。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8,记来时尝与鸳鸯9为侣。三十六陂10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孤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注释】
1武陵:宋时名朗州武陵郡。即今湖南常德县。
2湖北宪治:指湖北提点刑狱的官署。
3薄(po破):迫近。这句是说把船驶近荷花,在它旁边饮酒。
4寻:一寻为八尺。寻尺,指八尺到一丈。
5间:间或。
6朅(qiè窃)来:即来到之意。朅是发语词。吴兴,今浙江吴兴。
7相羊:同“徜徉”,游戏之意。这句是说屡次在荷花之下游赏。
8舸(gě葛):大船。闹:作动词用。指打破荷花丛中的静寂境界。红:指红荷花。这句是说乘着游船荡进红荷丛中观赏。
9尝:曾。鸳鸯:指小序中所说“游人画船”中的男女游客。
10陂:池塘。三十六陂:宋人诗词中常用“三十六陂”,这是虚指而非实地,说三十六是言其多。王安石《题西太乙宫壁》:“三十六陂烟水,白头想见江南。”
水佩风裳:本指美人衣饰,这里指荷叶、荷花。李贺《苏小小墓》诗:“风力裳,水为珮。”珮同佩。全句写水上荷花、荷叶,一望无际。
翠叶:荷叶。这句写清风送来了荷叶的清香。
玉容:荷花。这句指花辦浅红,好似酒意方酣。
孤蒲:即菰蒲,浅水生植物。菰即茭白。
媽然:形容花容如同美女的微笑。两句写荷花随着清风摇动,象是美女在微笑,弥漫着高洁的情调和清新的气息,从而启发了词人的诗兴。
青盖:指荷叶。这句形容荷叶好似亭亭玉立的仙女。
争忍:怎忍。凌波:形容女子步履轻盈。两句以荷比人,说她不忍翩然离去,是由于还未和情人相会。
舞衣:即荷叶。南浦:水边,这里泛指离别之处。两句是说只怕秋风一起,就要翠销香残,只剩下败荷残叶。李璟《浣溪沙》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这两句意思与李词相近。
田田:形容水面荷叶茂密。几回:几次,再三。《古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沙际:沙滩边。这两句写荷叶长得青翠茂密,使人走在沙滩边的归途上,犹屡屡回头遥望,欲去还留。
【简说】
通首写荷花,并以荷寄托身世。小序写赏荷时的情景,是幽闲不类人境,从而衬托出绿荷的高洁,也暗示了词人的襟抱。这种描叙在本词的内容表达方面起着相互配合的作用,也有助于对全词的理解和领会。
词中将荷花比成姿态袅娜的美女,并认为她的微笑弥漫着高洁的情调和清新的气息,从而启发了词人的诗兴。至于描写荷花零落迟暮,则不仅是伤美人的身世,亦是词人的自伤。结末寄托心情于自然景物,不仅达意,且能传神。
八归湘中1送胡德华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2。无端抱影销魂处3,还见篠墙萤暗,藓阶蛩切4。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5。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6。渚寒烟淡,櫂移人远,缥缈行舟如叶。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7。
【注释】
1湘中:作者曾客湖南长沙一带。胡德华:事迹不详。
2三句写雨后静夜,莲花落粉、梧桐摇落的景致。
3这句写自己平白无故的顾影神伤。
4篠(xiǎo小):小竹。蛩(qiong穷):蟋蟀。两句写雨后院落中竹墙边闪闪的流萤和苔阶上唧唧的虫声。是写夜景。
5水面琵琶: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江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两句是写送客时闻水面琵琶声而感叹。
6未款:指交谊不是太深。这三句写两人相交未深,就又匆匆分别。
7文君:即汉司马相如之妻卓文君。这里借指胡德华之妻。翠尊:酒杯。这五句遥想胡德华家人望归心切,以及他回家后两人团聚之乐。又这五句系从李白诗运化而来:“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看秋月。”(《玉阶怨》)
【简说】
作者傲敞湖山,自标高致,他的为人既不同于苟安求和的奸佞之辈,也不同于庸俗的清客文人,这样的思想行为,使他的作品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也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这首在湘中所写的《八归》,是他早期的作品,其中感慨系之地道出了对国事的忧念,表现了词人思想倾向中不忘现实的一面。
本词主要借江上送客之时,面对大好河山,因而引起无限家国之叹。“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是与陈亮的“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都以声情激越见长,而又寓意深远。
扬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1,予过维扬2,夜雪初霁,荠麦弥望3,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4。千岩老人5以为有黍离乏悲也6。
淮左7名都,竹西8佳处,解鞍少驻初程9。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10。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荳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10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
1至日:即冬至日。
2予过维扬:姜夔二十多岁时沿长江东下,路过扬州,这时(1176)距金主亮南侵(1161)、扬州受到敌骑蹂躏已有十六年。维扬即扬州。
3荠麦弥望:野草满眼,即望出去只见遍地野草。一说荠即荠菜。《淮南子·地形训》:“麦秋生夏死,荠冬生中夏死。”
4自度此曲:自己创制了《扬州慢》这支词调。
5千岩老人:即南宋名诗人萧德藻,他的侄女是作者之妻。
6黍离之悲:《诗经·王风》有《黍离》篇,头一句就是“彼黍离离。”诗中感慨故宫荒废,长满禾黍,进而吊念西周王朝的倾覆,低徊哀叹写成本诗。后来就以“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
7淮左:即淮东。方位以东方为左,扬州一带,在宋时属淮东路,故称“淮左”。
8竹西:地名兼亭名。苏轼《广陵逢同舍刘贡父》诗:“竹西已挥手,湾口犹屡送。”自注:“竹西,湾口,皆扬州之地。”扬州旧有竹西亭,在北门外五里,今废。
8解鞍:解开马鞍。程:里程。这句是指作者长途旅行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可以稍事休息。
10春风十里:形容扬州的繁华。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两句是说作者历经过之处本是扬州繁华的地区,如今却是野草遍地、满目荒凉。
胡马窥江:指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犯至长江边的采石。到孝宗隆兴二年(1164),金兵又复渡淮河南侵。
这两句用拟人法,是说连荒废的池沼和高大的树木比对敌人的侵略残杀感到十分厌恨。
清角吹寒:寒风送来了清亮的号角声。
杜郎:指唐代诗人杜牧。俊赏:风流逸兴。
缴:即使。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又《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三句足说即使杜牧再来此地,想重续豆蔻梢头之诗,薄幸青楼之梦,亦将由于这里人迹寥落而无此逸兴歌咏儿女缠绵之情。
二十四桥:扬州在唐吋极为富盛,城内可纪的桥共二十四座,北宋时还存七座。见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