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周邦彦(十六首)(2)

作者:上疆村民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29

|

本章字节:7588字

潮:早潮。汐:晚潮。这句希望花儿不要随着潮水流走。


断红:唐卢渥到长安应试,偶然从御沟中拾得宫中飘流出来的一枚红叶,叶上题诗道:“流水何太急?深宫竟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卢渥后来娶遣放出来的宫女为妻,发现她原来就是题诗在红叶的人。事见范摅《云溪友议·题红怨》。何由见得,即何由得见,亦即几时重见。这两句是用上有题诗的红叶比喻落花,惟恐落花随水流走,使自己的相思之情无从表达。红,原作“鸿”,从《阳春白雪》卷一。


【简说】


《六丑》是周邦彦创制的新调。周密《浩然斋雅谈》说:“(徽宗)问《六丑》之义,莫能对。召邦彦问之,对曰:‘此犯六调,皆声之美者,然绝难歌。’”可见本词在音律上的要求很高而又极其动听。


本词是一首咏物词,主要是借花谢寄托作者身世之感。在结构方面亦显得颇具匠心:上片通过两个问句领起下文。“为问”句反衬客子无家,“多情”句暗喻无人怜惜。这是因人及花。下片承上而来,并由花到人,以“成叹息”一语概括出三件事,即“牵衣待话”、“强簪巾帻”和“落花难见”。最后以问句作结,且与上片照应。是惜花兼以自叹,从而又进一步表达了题意。


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1。隋堤2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3。谁识。京华倦客4。长亭路,年去岁来5,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6,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7。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8。望人在天北9。悽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10,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注释】


1两句形容堤上柳树成行,投下的柳荫连成一直线;笼罩在轻雾里的柳条,随风袅舞,闪弄它娇嫩的碧色。


2隋堤:隋代开通济渠,沿渠两岸筑堤,后来就称之为隋堤。


3故国:指作者旧游之地。


4京华:即京城,这里指汴京。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倦客:作者三次入京师,先后共留居十余年,所以说是倦客。


5年去岁来:年复一年。


6哀弦:哀怨的琴声。弦是琴的代称。


7梨花:《东京梦华录·清明节》:“但一百五日最盛……缓入都门,斜阳御柳,醉归院落,明月梨花。”榆火:旧俗自冬至之后一百五日为寒食节,后二日为清明节。寒食节前后共三日,民间禁火不举炊。清明日取榆柳作柴煮食物,名为换新火。


9半篙:指撑船的竹篙经常有一半没入水中。迢递:遥远。这三句是说箭也似的顺风船快得使人发愁,回头望望,一下已驶过了好几个驿站。


9望人在天北:这里的“人”指送行的人。这句是指船中旅客凝视水天相接的北岸,似乎看到了送行者惆怅的形象。


10这句说送别的水滨只有水波在旋绕,意思是指船去人远。


津堠(hou后);码头上瞭望和歇宿的地方。这句也是说人去后码头一带十分静寂。


这句是说斜阳缓缓西沉,引起无限春愁。


月榭、露桥:泛指两人昔日夜游时的华美场所,贺铸《青玉案》:“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月桥,花院,琐窗、朱户亦是泛指佳人居住的处所;月、花等都是形容之词,极言小桥、院落、窗户制造得精致华丽。


【简说】


本词以柳为题,是托物起兴,抒写别情。


毛《樵隐笔录》说:“(高宗)绍兴初,都下盛行周清真《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以周词凡三换头,至末段声尤激越,唯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者。”可见这是一首流行的送别之歌,而以声调激越为它音乐上的特色。


第一段起首直接点题。“隋堤上”三句是送客见柳,与后面“长亭路”三句写折柳送客相呼应;用来突出“登临望故国”的那个“京华倦客”的形象。全段描写都切合“柳”字。而“送行色”三字又生发出下面两段的词意。


第二段“闲寻”承“登临”而来。“旧踪迹”指旧事,“哀弦”、“离席”则是今情,然后再以寒食节令点明时间。“愁”字以下,放笔写船行如飞,直到相望而不能相见。“望人在天北”,写遥望柠立码头的送行者,这是代船中行客设想之词,其实船已远去,分别之处的人和景物都在视线之外了。


第三段“渐别浦”两句,从“愁一箭风快”四句而来,所愁的是“风快、舟快、路远,人远”。是“离愁”的实写。“斜阳”句写景而又融情入景。“月榭”两句,就是下面“前事”的实写。结末两句与首段倦客淹留京华之苦遥遥挽合,息息相通,且又不着痕迹。


本词音节短促、笔力奇崛。在章法上首段写景,第二、三两段分述别时感想和别后愁怀。咏柳而不说柳,但所用“寒食、别浦、津堠、斜阳、月榭、露桥,”都仍与柳有关,并没有离题,且能由虚入实,情景交融而又韵味无穷。


西河金陵


佳丽地1。南朝2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3。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4。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5。空余旧踪郁苍苍,雾沈半垒6。夜深月过女墙7来,赏心东望淮水8。酒旗戏鼓甚处市9。想依稀、王谢邻里10。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释】


1佳丽地:即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2南朝:指宋、齐、梁、陈四朝,都在建康(即金陵)建都。


3故国;即故都,指金陵。髻鬟:指山峰。两句说长江两岸环绕着对起的山峰。


4风樯:张着风帆的船。樯本是船上的桅杆。这句是说只见帆船顺风驶向远远的天边。


5莫愁本不在金陵,但宋时已有莫愁在金陵的传说,所以本词也说倚在断崖下的倒挂老树曾经系过莫愁的小船。


6这句是说夜雾沉沉,遮没了营垒的一半。


7女墙:城上带有垛口或射孔的蔽身小墙,俗称城墙垛。


8赏心:指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是宋丁谓所建。淮水:秦淮河。


9酒旗:挂有酒招的酒店。戏鼓,演戏场所。甚处:何处。


10王谢:指东晋时王姓、谢姓两大望族,都住在乌衣巷。全句是说这里仿佛是王、谢两家比邻而居的乌衣巷。


寻常巷陌:平常的街道。这两句是说燕子不知道人事的变迁,仍然飞进了昔年是高门大宅而今已成为寻常街巷的房屋中。


【简说】


周邦彦的怀古、咏物词,都是有所寄托,不作泛语。本词亦是咏史之作。其中隐括古乐府及唐刘禹锡所作《石头城》、《乌衣巷》诗意而成。


首段“佳丽地”,点出金陵,“南朝盛事”,点出怀古。“山围”等句,用《石头城》诗意,叙述金陵的山川形胜:“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第二段主要以古乐府《莫愁乐》点出古迹:“莫愁在何处,住在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在雾夜的断崖旁边凭吊古迹,月下莫愁系艇的旧迹仍在,而人事已非。


第三段将《乌衣巷》诗句融化入词,原诗是:“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又从眼前景物如酒旗戏鼓、寻常巷陌和日暮双燕等等,引起对金陵古都中朝代更替的无限兴亡之感,从而表达出咏史的题意。


蝶恋花秋思


月皎惊乌栖不定1。更漏将残,辘牵金井2。唤起两眸清炯炯3。泪花落枕红绵冷4。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意愁难听5。楼上阑干横斗柄6。露寒人远鸡相应7。


【注释】


1这句说月色皎洁明亮,使乌鸦以为天晓而栖息不定。


2辘;即井上的滑车,是用来转动吊水桶上的绳子。案“辘”原作“辘轳”,此从吴讷本《片玉集》。这两句是说天将亮时,井上有人来吊水,辘转动水桶绳子,发出响声。


3炯炯:眼光凝注、神情惊讶。这句是说忽然被人唤起,睁大眼睛,形同痴人。


4红绵:装在枕头里的丝绵。这句是说因惜别而落泪,使得枕头里的丝绵,又湿又冷。


5徊徨:傍徨。犹疑不定的样子。这三句写清晨握手分别时,秋风吹动双鬓,行人欲行又止,多少离情别意,即使说出来也因过分愁苦而听不下去。


6阑干:横斜貌。乐府《善哉行》:“月落参横,北斗阑干。”横斗柄:指北斗星的柄横斜低移。


7这句是说等到行人已经去远方始感到清晨露寒,而晨鸡此起彼落的啼声更触发起室迩人远的忧思。


【简说】


月光明亮而惊起了乌鸦,乌鸦因栖息不定而啼,这里暗示人亦睡不稳。井边的汲水声更是扰人清梦,这些都是写别前。两人执手相别后,但见北斗横斜,只闻晨鸡啼声,此时行客已经远去,再见又无因由,佇立而望,内心的凄楚更是无法表达。


玉楼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