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疆村民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1:29
|本章字节:7414字
张先(990~1078),字子野,湖州(今浙江湖州市)人。他登进士第较柳永早四年,二人创作活动的时间大致相同。稍后的晁无咎说:“子野与耆卿齐名,而时以子野不及耆卿。然子野韵高,是耆卿所乏处。”(《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前二句是从慢词的角度谈到张先的作品无论在组织结构以及语言运用方面都远远不及柳词,后面二句主要指张先的小令以“韵高”受到文人的赞赏。晚年往来于杭州、吴兴一带,与苏轼等人有交往。
张先年龄虽长于晏殊、欧阳修,但仍然接受他们的影响,尤以晏欧一派的小令擅长。他善于锻炼字句,如《一丛花令》有“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被欧阳修称之为“桃杏嫁东风郎中。”(《过庭录》)宋祁又称他为“‘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渔隐丛话》引《遁斋闲览》)
张先本来以诗为专长,苏轼指出:“子野诗笔老,歌词妙乃其余事。’(《子野词跋》)这与柳永专攻慢词又有不同。有《安陆集》一卷。
丛花令
伤高怀远几时穷1。无物似情浓2。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3。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4。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5。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6。沈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7。
【注释】
1穷:穷尽,即了结。全句说登高楼、望远人,触目伤神。这样的别恨何时能够了结?高,一作“春”。
2这句说没有什么东西比离情更为浓郁。
3引:招致。千丝:指游丝,即蜘蛛和小虫所吐的丝。陌:田间小路。濛濛:微雨,这里形容杨花乱飞。两句说放眼远望,所见到的只是游丝乱转,杨花纷飞,无不引起自己的离愁别恨。愁,一作“心”;引,一作“恁”;东,一作“南”。
4骑(ji计):名词。嘶骑,嘶叫的马。征尘:旅途风尘。三句说爱人骑马踏上旅途,越行越远,到那里去找他的踪迹呢?
5桡(ráo饶):船桨。这里引申为船。溶溶:形容水的流动。两句是说这个宽阔的池沼上有小船来往于南北两岸。这是回忆当日两人约会的情景。桡:一作“桥”。
6斜月帘栊:斜月的光辉照上了帘子和窗棂。斜,一作“新”。
7三句说仔细想来,还不如桃李还能在东风的吹拂下竞吐芳华,不虚度美好的青春。这是反映幽闺独居的怨恨之情。东,一作“春”。
【简说】
这首词写闺怨,写离愁,用桃杏喻人,以无情比有情,设想新颖。《过庭录》说:“子野郎中《一丛花》词云:‘沈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一时盛传。”
在章法结构上,采用倒叙法,上片写别后愁怀,下片是回忆当年。最后三句借羡慕桃杏犹解嫁东风,叹息人不如物,则其内心的别恨之深,也就非常明显了。
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1、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2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3。往事后期空记省4。沙上并禽池上暝5。云破月来花弄影6。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7应满径。
【注释】
1嘉禾小悴(cui脆):嘉禾,宋代郡名,即秀州。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张先年五十二岁,任嘉禾(今浙江嘉兴市)判官。倅,副职。这里指判官,是知州掌管文书的佐吏。
3水调:本是隋代民间曲子,到唐代极为流行。盛唐王昌龄有《听流人水调子》诗。晚唐罗隐有《席上歌水调》诗。
3流景:似水流年。两句说,揽镜自伤衰老,叹息年华如水般逝去。
4省(xing醒):悟,明白。全句说空自记住后约,即后会无期的意思。
5并禽:成双做对的鸟。暝:这里与眠同义。全句说沙滩上鸟儿成对地眠宿。
6陆游《入蜀记》说:“赴郡集于悴廨中,坐花月亭,有小碑,乃张先子野‘云破月来花弄影’乐章,云得句于此亭也。”廨(xiè泻):官署。
7落红:落花。
【简说】
这是文人送春之词。上片自伤身世,又惜年光如流,后事难知。下片以沙鸟双栖、花影婆娑,显出环境冷落,暗寓惜别之意,并从飘风落花归结到送春本题。
“云破月来花弄影”,描绘了云散月出,花枝在月光下摇曳弄影的景致,用以衬托作者伤春又兼伤别的寂寞心情。《后山诗话》说:“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飞絮无影’,世称诵之,谓之‘张三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张先词的主要风格特色。
渔家傲和程公辟1赠别
巴子2城头青草暮。巴山3重迭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4。杯且举。瞿塘5水阔舟难渡。天外吴门6清霅路。君家正在吴门住。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7。为君将入江南去8。
【注释】
1程公辟:名师孟。曾提点夔路刑狱(主管一路司法、刑狱和监察的长官。见《宋史·本传》)。
2巴子:今四川巴县。周时为巴子国。张先六十三岁时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今四川重庆市一带)。巴子在渝州之附近。
3巴山:东汉末刘璋在四川置巴郡(巴县)、巴东(奉节县)、巴西(阆中县)三郡,合称“三巴”。三巴都可以称巴山。这里的巴山指巴子一带。
4占巢:相传燕子在立春后清明前从南方飞回北方,进入旧巢。花脱树,指花开后花瓣从树上落下来。这句点明两人相会的时间。
5瞿塘:即瞿塘峡,在四川奉节县东南,为三峡之首,长江流经其中,是水路出川的门户。《太平寰宇记·夔州》:“瞿塘峡在州东一里,古西陵峡也;连崖千丈,奔流电激,舟人为之恐惧。”这句写二人在瞿塘峡边饮酒道别。
6吴门:今江苏苏州市。清霅(zhá扎):指霅溪(今浙江吴兴县南)这句说我所要去的苏州和霅溪远在天外。
7春满缕:指刚折下的柳枝,春意盎然。
8将:持,拿。这句说当替你把柳枝带到江南去。
【简说】
这首离歌摹仿民歌手法,从长江头写到长江尾。先写与程公辟相会在巴山重迭之处,相别在瞿塘水阔之地。再叙自己将回江南,当为家住吴门的程公辟带回巴山春色(指来词所云对方折柳送别)。词意回转如环,情致缠绵动人。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龙头舴艋2吴儿竞。筍柱秋千3游女并。芳洲拾翠4暮忘归,秀野踏青5来不定。行云去后6遥山暝。已放7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饧花过无影8。
【注释】
1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寒食:清明节前三日(冬至后一百五日)。旧时这天是出城扫墓和游春的日子。
2龙头舴(zé责)艋(měng猛):样子象蚱蜢的轻快小龙船。宋朝寒食节、清明节有龙舟竞渡的风俗。
3筍柱秋千:竹子做的秋千架。游女并:游女面对面地打着秋千。
4拾翠:指游女在郊野采集百草。
5秀野:秀美的郊外。谢灵运《入彭蠡湖口》诗有“春晚绿野秀”之句。踏青:旧时称春游郊野为踏青。来不定:来往不停。
6行云去后:浮云散尽。暗喻游女散去。
7放:停止。
8两句形容在清莹的月色下,杨花无声无影地飘过,以此反映出作者恬静的襟怀。
【简说】
作者写作本词时已是八十五岁高龄,但仍然兴致勃勃地描绘出一幅寒食节的风俗画:先写清明时节,吴儿乘着龙舟竞渡,游女来到郊外踏青,打秋千的、斗百草的,无不兴高采烈,直到傍晚还不想回去,这是动景。再写寒食节之夜,游女已经散尽,歌声已经停止。只见月色清明,杨花纷飞,反映作者在热闹的一天过后恬静的心境。这是静景,一昼一夜,一动一静,把寒食节的,景和作者的情交代得十分清楚。
青门引春思
乍暖1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2,又是去年病。楼头画角5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注释】
1乍暖:天气骤然热起来。
2中酒:喝醉了酒。《汉书·樊哙传》:“项羽既飨,军士中(zhong众)酒。”这两句是说花已残、人已醉,去年此时犯的老病(指喝醉酒)又复发了。
3画角:军中乐器。以竹木或皮革制成,亦有用铜制者,因外面加上彩绘,故称画角。
【简说】
这是一首春天怀人之作。从气候的忽冷忽暖,风雨时至,联系到人的思想活动。不说酒意被角声所惊而渐消,却说是被风吹醒。《蓼园词选》说:“角声而曰‘风吹醒’,‘醒’字极尖刻。”又说:“末句那堪送影,真是描神之笔。”这是说入晚月明人静,只见隔墙送来秋千之影,由此而可以想及白天那个打秋千的人儿,从而点明了他醉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