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康学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1:47
|本章字节:10448字
十一、永顺
大自然的造化给了永顺格外的惠顾:一条天赐的猛洞河如银链穿过永顺全境,把整个永顺的灵气全都激活了。沿着这条河流,逶迤组成了一系列的奇秒景观:如不二门、观音岩、温泉、小溪原始野生林、老司城、王村等等,这些风景点的多姿多彩,无不使游人留连忘返。
除了美妙的自然景观外,上天更赋予了这方山水以厚重的人文历史,史载春秋以前这里就有人居住,秦朝时这里属黔中郡,汉朝时设酉阳县,唐朝时置溪州。公元940年,这块土地上发生了第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其时担任溪州刺史的彭士愁与楚王马希范签订了一个有名的停战盟约。根据盟约规定,双方划分了势力范围。彭士愁的长子彭师裕接受北区成为永顺的土司之祖;次子彭师杲接受南区成了保靖的土司之祖。这个盟约被铸成一块巨大的铜柱,一直保存至今,成了后人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一块重要历史见证文物。土司制度建立后共延续了800年之久。这期间彭氏在永顷建了老司城,而建城之地现在还保留有部分遗址。
在800年的土司统治中,有一位土司宣慰使司在明史中又立下过奇功。这位土司的大名叫彭翼南,他曾在明嘉清33年率3000精兵奔赴东南沿海前线,与保靖宣慰使司彭荩臣一道,将数千倭寇歼灭肃清,为此被朝廷授过昭毅将军。
清雍正6年(1728年),永顺历史上又发生了一个重大事件。这一年,保靖土司与桑植土司之间因姻家不睦而发生战争,双方被朝廷派兵武力解决,在永顺的土司王彭肇愧感到唇亡齿寒,乃主动要求“改土归流”,清廷接受了请求,从此,永顺、保靖、桑植等地的土司都先后宣告结束统治。朝廷很快在永顺设了永顺知府,开始管辖永保桑龙4县。“改土归流”的事件意义重大,过去拥有至高无上的土司王,从此彻底丧失了大权。
清王朝设流官在永顺统治了180多年。这期间有两件大事值得记述。一件是雍正8年(1730年),永顺知府袁承宠和知县李谨领帑建永顺县城于猛洞坪,即今灵溪镇。城墙长25公里,高51米,皆用砖石砌成。第二件是太平天国时,永顺爆发过“甲寅起义”运动。领头人为永j顷土家族人彭益南,号称“珍明王”,于1854年11月率部攻陷过永顺城,后起义被清兵镇压平息,彭益南自缢而死。
民国时,永顺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接连不断。1929年7月,“永、桑清乡”司令向子云,率2000余人进攻桑植红军,在赤溪河畔被全歼覆灭,向子云亦葬身鱼腹。1934年11月7日,红二、六军团攻占永顺县城。16日在十万坪又取得大捷,歼灭国民党龚仁杰、周燮卿部大部人马。红军接着建立了以塔卧为中心的红色根据地,直到长征时红军才撤离。抗日战争时,绿林枭雄彭春荣(绰号彭叫驴子)称雄一时,其下属梁海卿于1943年1月曾率部攻入永顺城,不久,蒋介石手令湘鄂川黔清剿指挥部,限期剿办“桑、永、庸、沅间彭春荣股匪”。彭叫驴子率部坚持反抗,于1946年4月在柯溪遇袭而中弹身亡。
解放前夕,永顺县警察局长曹振亚联合汪援华、周海寰等人,发动了著名的“3·2”事变,其部数千人攻占了沅陵县城,烧杀淫掳,在省内外造成了极大震动。解放初,解放军进驻永顺,先后将国民党暂4师、暂5师击溃,副军长汪援华、暂4师师长罗文杰等投诚。师长曹振亚、旅长曹子西等被击毙。解放军还攻克五连洞,将匪首李兰初活捉。永顺及整个湘西的百年匪患被彻底肃清。
永顺县地灵人杰,在这块土地上,还出过李烛尘、彭施涤、汪之斌、向敏思、李亚民等知名人物。在当代,又出过在全国诗坛有一定影响的诗人汪成栋、石太瑞等人。
十二、永定
永定,原名大庸,现为张家界市府所在地。永定的历朝建制有过多次变迁。秦朝时属慈姑县,汉属充县,西晋改名临澧,北周为崇义县,宋元隶属慈利县。明洪武初年始设大庸卫,并筑大庸城。洪武22年分大庸卫为永定、九溪两卫。雍正7年废永定卫设安福县,雍正13年设永定县,民国3年改名为大庸县。1985年5月,改大庸县为大庸市(县级),1988年5月设立大庸地级市,原大庸市更名为永定区,1994年4月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
永定境内,历史上还建有茅冈土司较为闻名。其安抚使覃添佑被明朝廷封任过“开国镇夷将军”。另一以造反闻名的土司覃垕王,曾任慈利安抚使。明朝初年,覃垕王以茅冈为中心据点,与征剿明军血战数年,失败后,被明军解押至南京凌迟而死。《明史》中对此有过许多记载。因覃垕王死于农历六月初六,当地土家人至今还保留着六月六晒棉袍以纪念覃垕王的传统习俗。
永定历史上的名人还有许多,如清朝时当过水师提督的郭宏升,任过台湾镇总兵和甘南各军提督的刘明灯,民国初期任过湘西护国军司令的罗剑仇,北代时任过建国联军第二路指挥的覃辅臣,抗日战争时任过少将的覃子斌等等,都是名闻青史的一代武将。
永定自然风光得天独厚,胜景之多,闻名天下,除了世界一流的景区张家界之外,还有百里茅岩河画廊,天门山森林公园、闻名古史的崇山,山奇水碧的茅溪,著名石窟玉皇洞,江南名刹普光寺,土司故地温塘、七年寨,峡谷幽深的仙人溪,城北的青龙山回龙阁等等,这些景点都十分迷人。
随着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永定的城区建设也在旧新月异地不断发生着变化,飞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都拥有了,城市面貌与过去相比也有了天壤之别。但是,相对世界一流的美丽风景区而言,目前的城市建设与管理还稍显滞后。为此,省市区几级政府领导都已意识到这个不足,并在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再过三五年,永定的城市面貌比现在肯定会显得更靓更美。
十三、桑植
桑植古城是在澧水河畔倚山而建的一座小城,原址称做瓦窑岗,是个做瓦窑的地方。西汉时,这里属充县。明朝时有个叫李樵的千户,始筑了一座300多丈长的土城,清雍正7年改土归流,设了安福县,后才改称桑植县,这时有个知县连际颖主持修了一座周长3里多的石城,建了3个城门,桑植才像模像样的有了一座县城,如今那些古城墙古城门早已不存,只是在一些倚山的厚土处,偶尔或能寻到一些当年筑古城的基脚遗址。
现在的桑植县城建得很有些时髦,地上铺着彩砖,街上竖着一栋栋崭新的私房或公房,面积已扩充了好多倍。游人若要知晓此地历史,只要找点有关桑植的资料研究一下,你就会发现,桑植这块地方,其人文历史和游览景观都十分丰富。
桑植最神秘鲜闻的历史是其土司的历史。
桑植的土司延续了800年之久。最早的土司,是柿溪州军民宣抚司,建于宋开宝4年(971年)。其首领为向克武,他是奉皇上圣旨调征建立了功业才授此职的。柿溪州的司衙建于上峒,即今上洞街乡政府所在地。
向克武之后的第九代宣抚使向仕金,娶永顺土司的女儿彭竹英为妻,生下三子,名仲爵、仲贤、仲贵。向仕金死后,经朝廷同意,三子分袭父职,并划分上、中、下三峒地域,各设土司进行管理,上峒土司衙仍在上峒街,中峒建司衙于上峒乡长岭岗之盐井塘;下峒建司衙于两河口乡田家村。
桑植的另一支土司鼻祖是向思胜,他原是巴蜀盘龙洞主向秀发的长子。宋景炎三年(1278年)奉命来桑征苗,因功被授湖广桑植等处地方军民宣慰使司职。向思胜在桑植筑了一座老司城,地点是今沙塔坪乡茶盘口官屋场。到其孙向仲山在位时,又建旧司城衙署,地点在两河口乡旧街村。这支土司的最后一任土司王为向国栋,他在位时,土司城已迁至今陈家河镇所在地。向国栋手下有个内侍大臣叫唐宗圣,曾三次叛变,发起内乱。朝廷最后以改土归流方式结束了土司间的纷争,并将向国栋安置到了河南为民。向国栋当土司王期间,与湖北容美宣慰司经常发生冲突,数年纷战后,两土司王于雍正二年会聚今五道水镇的大岩屋,决定结盟和好,并各题写4字刻在大岩壁上留作纪念。向国栋题了“山高水长”4字,容美土司王写了“忆斯万年”4字。两土司王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友好结盟的佳话,但这几个大字在1973年修公路时已被炸毁,只有大岩屋现还有遗留。
桑植除两支主要的土司王外,另有土酋廖炎在今桑植白石乡廖城建过城堡,名为“白砥城”。桑植蹇家坡乡西南角亦曾建过俄蒂、天罡两城,系土酋唐忠和苗王尚俄蒂所建。桑植入潮溪乡还有土司邓钧忠所建的署衙旧址等。这些地方的古城堡大都已被毁,仅有一些遗址尚存。
桑植是贺龙元帅的故乡。以红色革命根据地闻名于世,是该县的又一显著特色。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以贺龙为首的一大批革命者,在这块土地上浴血奋战,留下过许多革命遗址。如贺龙两把菜刀起义的地方芭茅溪,贺龙出生的故居洪家关,桑植县城内的苏维埃政府,贺龙指挥战斗过的梅家山,大败向子云的战场赤溪河,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出发地刘家坪等等,这些地方的遗址文物大都保存良好。与贺龙一起革命过的许多烈士在史册上也很著名,如王炳南、贺锦斋、贺英、谷吉庭、贺敦武、贺满姑、贺桂如、彭玉珊、余愿学、谷青云、谷有廉、谷耀武、汤伏林等等。另外一些人物,如陈伯陶、陈牧农、陈有维、陈慕素、陈图南、陈策勋、余光奎、谷状猷、谷梅桥、谷毓英、李重华、陈士、何三畏等等,在当地也是有名人物,有的当过国民党的高官,或是共产党的反面人物,这些人的一生历史有的很复杂,有的有功有过,其现象也颇值得历史研究。
在湘西,桑植又是个以土家族、白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其中几个白族乡在全省独一无二。白族源自大理,为什么会繁衍到湖南桑植来呢?这中间有一个迁徙的漫长过程。椐有关考证,1253年,忽必烈与大将兀良合台率部远征攻下大理国。1258年,兀良合台率军从云南广西直捣南宋潭州、鄂州,出发时在云南征召了两万多人的“寸白军”,其中大部分是白族人。1259年到达鄂州后,由于内部倾轧,忽必烈下令将“寸白军”遣散,这些人一部分返回了云南,一部分流落到了长江流域。桑植白族的始祖谷均万、钟千一、王朋凯等人,从长江过洞庭再沿澧水即到了桑植芙蓉桥、马合口、麦地坪一带。《谷氏族谱》载:“均万公,自江西溯长江、渡洞庭、漫津澧,时蓄天门山,攀萝缘蓄,跻其绝庐,慷慨悲歌,有志高远兴之志。”当时芙蓉桥一带人烟稀少,白族人来到这里“插草为标,指手为界”,每个姓氏都占据了一方部落,因有“谷家錾子岩,王家覆锅岩,钟家狮子岩,熊家鱼儿岩”的说法。钟氏祠堂还曾有两幅对联,一幅是:“遗滇池,衍宗系,飞鸿舞鹤贻漠远;落楚天,光祖范,高山流水世泽长。”另一幅是:“源天山,落鱼龟,义让经堂羡麦地;根滇地,更回龙,德昭知音倚文山。”谷氏祠堂亦有对联:“吾祖先多见多闻褒承经库传千里,我本主有灵有感稳坐滥船渡众生。”王氏家庙有对联曰:“起西滇,寄江西,溯长江,渡洞庭,漫津澧,安慈邑,业创千秋,永久勿替;抵南楚,匿患难,竖草标,辟阡陌,力争扎,思广益,宗衍八支,长昭流荒。”这些对联内容也证实了桑植白族是从云南迁徙而来。白族人在桑植世代繁衍,已有700多年历史。他们的后裔都自称“民家人”,同时在语言、服饰、风俗等方面,还保留着许多云南大理白族人的种种特征。1984年,湖南省民委派专家经过反复调查后,下文正式确认了桑植县10余万人的白族身份,同时批准成立了芙蓉桥、麦地坪、马合口、刘家坪、瑞塔铺、洪家关、竹叶坪7个乡为白族乡。
桑植境内发源的澧水,有好几条支流。围绕这些支流,有许多可观的景色。如沿澧水南源而上,途经两河口、陈家河、新街、上河溪以及廖家村、上洞街等乡镇,这些乡镇所在地大都风光秀丽、景色绮丽。沿澧水北源而上,途经凉水口、沙塔坪、芭茅溪、五道水、八大公山等地,风景更为秀丽。五道水的七眼泉、茶角溪,景色相当迷人。八大公山以原始次生林闻名,海拔2003米的斗莲山为全省的最高山,气势极壮观。还有成片的古树,一棵棵有几人合抱粗,在省内外也很罕见。
澧水的另一大支流溇水,在桑植境内流经人潮溪、氽湖等地而入江垭水库。沿河风光也相当美妙,目前这条河正在开发为旅游景区。从桑植县城往东,还有一条支流酉水小河,途经瑞塔铺、刘家坪、芙蓉桥、马合口至双泉水库,沿途几个乡镇风光如画,其中尤以芙蓉桥之恐龙挖掘遗地和刘家坪的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碑等地十分有名。
从桑植县城沿澧水而下,途经赤溪和利福塔两个乡镇。赤溪河地势开阔,山峦秀美,峰回水转。利福塔境内则有著名的九天洞地下景观,还有一个苦竹河古镇,有500余米的青石板长街,这两地既能观山又能赏水,同时感受古朴的民俗风情。澧水至苦竹河镇后,再往下即进入永定境内的茅岩河漂流区。总之,作为张家界核心景区的补充,桑植县的各处胜景,其实都很值得游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