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美丽的县城(1)

作者:李康学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47

|

本章字节:10492字

一、凤凰


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王,其象征寓意是指祥瑞美丽。在我国,用凤凰命名的山不少,如陕西的凤凰山,南京的凤凰台等等,而以一县地名冠此名称的,却只有湘西的凤凰县一处。


据《凤凰县志》载,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年)始设渭阳县,城址在距今县城25公里的凤凰营,其地有一山形似凤凰,人们称为凤凰山,后来的凤凰县亦因此而得名。


今凤凰县城所在地沱江镇,原称镇筸,元明时期是五寨长官司治所,清康熙39年设凤凰厅。嘉庆二年升直隶厅,民国二年改为凤凰县。


凤凰的自然之美有不少特点。如环抱县城东的青龙山,城南的南华山,城西的凤凰山,城北的雷草坡大都山势不高,亦不险峻,但山上檀被茂密,树木葱郁。呈现出的是幽静之美。


群山之外,那傍城而过的沱江水是沅江水上游武水水系的一级支流,它的发源地鸟巢河和龙塘河均在凤凰境内。沱江流经县城一带,水势已较平缓,水上可行小船。水面清澈见底,晃现山影呈现出的是俊秀之美。


此外,凤凰的古建筑遍布全城,如保存完好的两个古辕楼,北门外的护城城墙,沿江河畔的吊脚楼,古城内的小街小巷及横跨沱江的虹桥等等,这些古建筑物是构成凤凰著名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谓古色古香之美。


“文有熊希龄,武有田兴恕”。这是凤凰人很早就流传的一种说法。其实,凤凰在历史上是以出众多的武将而最为闻名。有人统记,清朝末年,这里出过4名提督,21名总兵。47名副将。民国时期,出过7名中将,27名少将。现代和当代人中,则以出著名文人闻名。比如熊希龄、沈从文、黄永玉就是杰出代表。


从凤凰北门城楼旁往左行,转拐入一小巷再前走几十米,迎面可见到一栋黑漆油亮的空院,这即是熊希龄在凤凰的故居。熊希龄是民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内阁总理,也是从凤凰所走出的第一个知名度很高的杰出文人。据说熊希龄少时就有“湖南神童”之称。他幼年时与人出对所作的几个对联故事,至今仍脍炙人口流传不绝。其一是说有一次先生出一联让学生对,其联曰:“栽数盆花,探春秋消息。”许多学生都对不出,熊希龄木暇多思,即对了一句:“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虚。”赢得了老师赞赏。其二是说一位姓陈的举人在朱太守家里出一句上联拿熊希龄姓氏开玩笑,其句是:‘四只足行,有何能干?“熊希龄的对句是“—边耳听,算甚东西”。此联—出,立惊四座,其神童之名从此不胫而走。他最终以政治家、慈善家和教育家的身份走完了他65岁的—生。


继熊希龄之后,凤凰另一位名闻世界的大文人是沈从文。他没有读过大学,却当过大学教师,他极擅长写,却在创作的盛年期不得不告别:他更没有攻读过服饰专业学校,却考证研究写出了大部头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并被作为国宝而送给外宾。沈从文的一生就是这样奇特,就连他死后的埋葬方式也与众不同,按照他的遗愿,他不作隆重的告别仪式,火化后的骨灰,竟悄然置在家乡听涛山中的一块石头之下,棺材墓葬都不需要;沈从文的生与死,无疑都给了人们很多的有益启示。


凤凰现在还有一位著名的画家黄永玉,名气很大。黄永玉在沱江边修有栋结构别致的私宅,私宅旁有一家“沈从文客栈”,外来游人常爱到此下榻,因为在这客栈里,可以面对面欣赏秀色如画的凤凰沱江和虹桥景观,或者有幸碰到居家的黄永玉大师,可向他打听作画经历以及与沈从文先生的交往情谊,从中进而可了解整个凤凰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凤凰还有许多原始古朴的民俗民情,如赶年场过三月三、过四月八、赶“清明歌会”、看“龙场”、过“六月六”、过“七月七”、过“赶秋”等等,其浓郁的民俗风情,使得这个小城充满着无限生机和情趣。


二、乾州


1“乾州的城,凤凰的兵。”这是过去湘西人的一种流行说话。意思是乾州的城坚如磐石难以攻破,凤凰的兵是一流的兵、善于战斗。二者都是一流的质量。


乾州的城为什么很坚固而不易攻破?这有历史的战例为证。1925年6月,川军熊克武、汤子模部假道湘西返粤,途径古丈、保靖、永绥、泸溪、乾州等地。湘西统领陈渠珍等仓促撤退凤凰,而巡防军的韩天池、滕久长、周大德奉命率部坚守乾州。川军师长罗觐光等率部围攻了一个多月,并用棺材装火药轰炸城墙亦未能攻克此城。48日后,川军因军食匮乏不得不退走黔东。乾州城防之坚固,由此传出名声。


其实,乾州的城也并非那么难攻,乾嘉苗民起义时,苗民领袖吴八月等就率义军攻占过此城。1937年9月9日,龙云飞率“湘西革屯抗日救国军”2000余人,靠里应外合的办法,也一举攻占过乾州城。可见城墙再怎么坚固,如若防守者内部松懈,也很容易就能攻破。


乾州的城很有名,其建筑的历史比较悠久。明朝万历年间,在苗疆筑边墙之前,这里已初步筑了一个高1丈5尺,周长239丈的小城。那时乾州一带还隶属于辰洲泸溪管辖。清康熙43年(1704年)始设乾州厅,厅治即在乾州城。嘉庆二年(1797年),乾州同知赵贵览在任时,将乾州扩修,环城石墙高12丈,周长600余丈,底宽8尺,顶宽6尺。全用青石砌就。此城墙修起后,又在周边险要处筑了营盘、碉卡10余座,城内外驻兵达1300余人,民国12年,乾州改厅为县,此后乾州还设过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湘西绥靖公署、湘西屯边公署等机关。陈渠珍在乾州曾多次执政,并建有公馆。抗日战争时期,国内沦陷区大量难民涌入湘西,乾州城一时人满为患,其古老的城墙及祠堂庙宇等就在这期间几乎全被拆毁作了他用。到如今,乾州的城墙除了东门一小段已难觅踪迹,只有古老的街巷和庙宇还剩有几处,依稀可辨出一点昔日乾州的遗迹。


2清朝和民国时期,乾州出过3个在全国有影响的人物。


第一个是杨岳斌,乾州厅冲角营人。他是曾国藩属下的水师将领。曾国藩办湘军团练,得力于训练了一支湘军水师,而杨岳斌就是这支水师的统帅。杨岳斌生长于山区,为何会成为水师将领?这源于他少年时爱好习武骑射,又学会了水上泅泳,年轻时以行伍身份考上了湘阴汛外委,常在湘江出入活动,因而熟喑水上作战技术,曾国藩督办团练,在衡阳操练水师时,就将杨岳斌调去任右营营官。杨岳斌运用所学之长,在水上督师作战屡获战功,从而深得曾国藩的赏识重用。


太平军起义镇压平息后,杨岳斌一度被清政府授为陕甘总督,派去西北镇压回民起义,但杨岳斌乃水上战将,并不熟练山地作战,到西北后又因未能防范兵变,不久即被革职解任回藉。在乡里一筹莫展,度过了17年寂寞时光。1884年,法军侵犯基隆、台北告急。朝廷乃想到又起用这位老水上勇将。杨岳斌奉命率部再度出征台湾,并迫使法军撤出基隆。中法北京和约谈成之后,杨岳斌班师过海,仍回了原籍养亲,直到1890年6月病逝,享年69岁,清廷在其死后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衔,谥勇愨。


第2个是抗击八国联军的天津总兵罗荣光,他曾镇守京津门户之大沽口炮台达24年之久。


罗荣光是乾州雅溪村人。出生于1833年,比杨岳斌小11岁,他也是年轻时投奔曾国藩的湘军而逐步升任到总兵的。与杨岳斌的经历有所不同,罗荣光在军营时主要得到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的信任,让他带过亲兵营,并送他到上海随英国戈登学习过炮兵技术,尔后即当了开花炮营的统带。


1876年,罗荣光奉命镇守天津大沽口炮台,从此一干就是24年。1900年6月16日深夜,八国联军的炮舰突然向大沽炮台发起进攻。罗荣光率部奋起反击,他亲自操炮击沉沙俄主力舰“机略克”号。但八国联军攻势凌厉,贪生怕死的北洋水师统领叶祖圭不战而退,裕禄控制的清军援兵也不见踪影,大沽炮台弹尽援绝,罗荣光率领部属在往北突围中,壮烈牺牲。传说罗荣光阵亡时,其老家雅溪的漩潭枯了3天。人们说,漩潭干了,犀牛要归位了。过不久,罗荣光的灵柩果然运回了老家安葬。因罗荣光之死是为国捐躯,所以他死后深深得到了后人的称颂。


第3个是民国时晋封过上将军衔的傅良佐。他是乾州城人,出生于1873年,其父是清授五品衔侯选知县。傅良佐能成为上层知名人物,主要得益于年轻时考入北洋武备学堂,不久又赴日在陆军士官学校毕业,与蔡锷等是同期学生,回国后,他在北洋军队供职,得到段祺瑞的宠信。1916年袁世凯死后,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傅良佐升任陆军次长,主持部务。时人称他和徐树铮、靳之鹏、曾毓俊为段祺瑞的“四天王”,并有“外事不绝问徐傅,内事不绝问靳曾”之说。


战争的爆发,傅良佐仓惶逃回北京。此后段祺瑞任边防督办后,又委他当过参谋长。1920年,直皖之战爆发,皖系失败,从此傅良佐心灰意冷,转而投入天津文殊寺院念经拜佛。1924年傅良佐在为期3月的“沐浴斋戒”期间一病不起,不久即卒于天津。


3乾州的文化教育在历史上也很有名。明朝正德年间,苗族塾师吴鹤曾在上涝、三岔坪、司马溪、马颈坳等地设帐授徒教学,史册上留有其名,清康熙时设过镇溪学馆,乾隆时设过镇溪书院,光绪时设过立诚书院,当过乾州厅学政和陈渠珍统领部秘书长的滕传恕,就作过立诚书院的主讲。1936年,乾城县始设湖南屯区各县联立初级中学,后改名为省立第13中学。其时,由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向长清始任校长,担任教员的有后来成为中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的肖红美;有后来任国家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的周礼全;有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授和在《易经》学会当主任的钟启禄;有在北京戏剧家协会当过编审、顾问的杨毓氓;有作家肖离、肖凤夫妇等知名人士。解放以后,省立13中学又先后更名为湘西民旅中学、吉首民族中学等名称,1978年更名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学,至今该校仍用此名称。该校位于乾州城郊万溶江畔小溪庵坡上,贺龙女儿贺捷生抗战期间避难乾州,还曾以第8名成绩考入该校读过书。抗美援朝时牺牲的著名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也曾是从该校入伍的学生,学校为此还修有“盛教厅”以示纪念。如今,该校已总计毕业初、高中学生两万余人,培养的各类人才己遍天下。


41949年解放后,随着吉首县的建立,在乾州的原乾城县于1953年被撤消。此后,乾州便成了县辖的区、镇政府所在地,机构被撤,建置缩小,使得乾州一度失去过昔日的光彩,古老的乾州随之沉寂落寞了多年。如今,随着湘西州首府城的不断扩建,乾州已和吉首市基本联成了一体。从吉首到乾州,一条大道贯穿全境,大道两旁基本都已被开发,而吉首市府在规划中又将搬至乾州。随着大西部开发热潮兴起,古老的乾州,也必会在不远的将来再度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吉首


假如时光倒流,历史回到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时,吉首这个地方才始设镇溪砦,镇溪之名,即始于此。


而吉首从镇溪称为所里,又过了327年时光。即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原镇溪砦设立了镇溪军民千户所。据史载,朱元璋曾对江西人段文说:“朕有弹丸苗地,命汝前往设立千户所……,汝子子孙孙将享用无穷。”千户所名字太长,当地苗人就干脆称这里为所里了。


所里之名改称为吉首,中间又历经了556年时光。即公元1953年,“湘西苗族自治区”(1957年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其时才将所里按苗语语意改称为吉首。在苗语中,吉为指向虚词,首为养的意思,其本义解释是靠我们供养的地方,而苗族人又称吉首为“玛汝果得”,意思是很乖很美的地方,故现在一般都把吉首作后一种解释了。


吉首从宋朝时的一个寨子,发展到解放前夕,也只是乾城县辖的一个乡镇而已。何以解放后的短短几十年里,这个地方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变,一跃而成为建筑星罗棋布并拥有10多万人口的湘西著名的山城呢?


追溯其根源,抗战时期的一次重大发展契机功不可没。1937年,随着抗日战争的需要,一条横贯湘川边境的大动脉——湘川公路建成了。这条公路途径乾城县境,正好从所里穿过。围绕公路两旁,修起了商店、旅社和车站,从此所里有了第一条全长一华里的茅草街。随后不久,抗日战争爆发,湘西又成了抗战的大后方,前方沦陷区的大量难民纷纷涌进湘西,本省和外省的许多政府机关学校也都撤到了湘西,小小的所里一带顿时挤满了流亡的人群。建在所里的各种住房多了起来,所里的经济贸易和商业更是前所未有的开始繁荣了。连美、日、英国的商人都在所里开了“义瑞公司”、“正大公司”,做起了难民生意。其它本省与外省来的商人就更多了,如“今裕商店”、“怡永丰”布店、“合成南杂店”、“左记商店”、“酱园铺”等,都是比较闻名的商家。商业贸易的繁荣,大大地促进了所里的经济发展,这个山城的建设,也就是在那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