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史迹觅踪(1)

作者:李康学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46

|

本章字节:10236字

一、古镇里耶


到湘西走玩,不可不去里耶。


里耶在哪里?它的位置在湘西之西,即龙山县与保靖县相交界的酉水河畔。如果从湘西州府吉首经花垣去里耶,坐汽车只需3个多小时即可到达。


里耶有民谣:“上有鲤鱼沉潭,下有婆树拦滩,前有玉石岩板,后有八面靠山。”这首民谣亦道明了里耶的方位。鲤鱼沉潭,即指里耶镇上面三里远的酉水河有一深潭,传说古时有个鲤鱼精在这里兴风作浪,涨洪水作乱,土家族青年勇士田大力到东海龙王处借来一柄宝剑,与鲤鱼精大战七天七夜,最终将鲤鱼精杀死,为民除了害,其地就被称作了鲤鱼潭。婆树拦滩,是指里耶镇下游五里许的沙达沟,其地河道很窄,河东一棵树与河西一棵树的树枝相互伸展过河,好似一对情侣树,为行人搭起了一座树桥,此地即被称为婆树滩。玉石岩板,是指里耶河对面的保靖县黄连乡下码头有一块平坦光滑的偏岩板,长宽各有六丈多,远看像块玉石,故名玉石岩板。八面山是指里耶镇背后的一座大山,高达1400余米,也是雄踞湘川边界的一座名山。由于此镇背靠大山,前临酉水,河两岸坪坝宽敞,风水得天独厚,当地人才将这里称为里耶。而据专家考证,里耶全名应是“梅茶里耶”,即“开天辟地”之意。


另据考证,现存的里耶古镇建筑,形成于清康熙年间,距今不过300余年。其时里耶属湖南辰沅永靖道永顺厅白岩洞长官司管辖。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土归流后,此地划归为龙山县管辖。民国元年,里耶被称为三甲里乡;民国26年,始称为里耶镇。新中国成立后,里耶一直是龙山的区镇所在地。


里耶自康熙年间形成集贸市场以来,市场交易一直非常活跃,至上世纪三十年代,镇上有常住人口4000余人,各种商户400余户,旺季赶场人数多达两万余人,是当时湘西四大名镇之一。解放后,里耶的发展更快了。特别是2002年考古界在这里发掘出36000多枚秦简后,令全世界都震惊了。这些秦简所记的文字,不仅有可能改变中国秦朝战国的历史,而且使人们对里耶这个古镇的历史也有了全新的认识。里耶在进一步发掘中发现了三大古城,一是呈方形的战国—秦代古城,位置在原里耶小学内。占地面积达四万平方米。二是魏家寨汉城,城堡面积为5760平方米。三是大板上河湾古城,占地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城龄从两汉初至东汉末,长达400余年。这三大古城遗址加上新发现的雷家堡烽火台,方圆面积约20平方公里。如此之大的城市规模,可以想见汉以前的里耶,皆是何等的繁荣。


可是,从我们现有的中国历史及地方史志中,关于里耶在秦汉以前的历史,根本没有被提到,即使汉以后至清康熙年以前的历史,也几乎没有关于里耶的记载。要不是考古界的发现,里耶过去的历史是谁也难认识到的。现在有了秦简,有了当地发掘出土的其它许多文物,我们可以初步判定里耶的真实历史了,但要弄清里耶一带详细的历史面目,却似乎还远远不够。比如战国以前,里耶是什么样子?东汉以后至清朝以前,里耶一千多年的历史又是个什么样子?这段时期为何会销声匿迹?是不是还有没被发现的古城存在呢?显然这些都还是谜,它有待于考古界继续发掘和破解。


令人欣慰的是,里耶出土秦简之后,其考古价值已受到国家高层领导的关注和重视。里耶秦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耶镇也在按全新的规划在进行大建设。不久的将来,这里极有可能会被打造成中华第一古镇,并被接受成为世界遗产之地。


里耶出土的秦简是否真会改写中国的历史?里耶的地下还隐藏着哪些宝贵文物?未来的里耶古镇又会建成一个什么样子?人们对这些问题都在关心,并在拭目以待着崭新的答案。


二、寂寞的老司城


从永顺县城到老司城,沿途在高山峻岭中转过,尔后转入一条狭谷,约一小时后,车到一条河旁,老司城即横亘到了眼前。那条河名施河,又名灵溪,河水清澈碧绿,潭深丈许。河旁有悬崖、古树,还有一座长约二三丈的小木桥。从桥上跨过河去,走百十步就到了对岸傍山的老司城中。此城名曰城,实际上只有几十户农家。城中也只有几条窄小的街道。街上很少见行人,一切显得冷清、寂寞。古司城的繁华早没有了,唯有一些遗迹还残存可见:废弃的城墙;壮观的祠庙,高大的宫殿木楼,孤零的石刻牌坊,石马雕像,以及脚下这铺着各种图案的鹅卵石街道等等,这些遗物似乎还在印证着昔日这座土司城曾经有过的辉煌。是什么原因使得这座南宋以来曾威镇湘黔鄂川边,统辖6司58旗380峒的古司城治所,在两百年前突然消失了繁荣,突然变得如此萧条寂寞呢?


湘西土司自元朝之后大致可分为永顺、保靖、桑植、大庸茅岗等四大土司。其中永顺土司经历时间最长。永顺和保靖土司都是彭士愁的后代。彭士愁的父亲彭瑊本是江西客官。后梁开平年间,彭率部征战来到溪州(今永顺会溪坪一带),将土酋吴著冲消灭,他从此成了统治该州的一方霸主。溪州之战后,彭士愁的长于彭师裕入主溪州,成了永顺土司的先祖,次子彭师昇则成了保靖土司的先祖。永顺土司历代相传,到南宋时(约1135年左右),司主彭福石宠将治所从下溪州的会溪坪迁向灵溪边的老司城。此后的600年间,永顺土司衙署一直设在老司城。其间十多代土司不断承袭,基本上都能维护“父传子,子无传嫡兄弟”这样一条袭职规则。只有少数情况下才发生一些特殊变动。


永顺土司中,历代有作为的司主也不少。其中不少土司主为朝廷征调,在四方征剿平叛中立下过赫赫战功,有的被朝廷授为总兵或将军,有的授布政使、太子太保,乃至一二品官职。历代皇帝所给的赏赐也很多,最常见的有金银财宝、飞鱼服、大红蟒袍、麒麟服等等。土司供给朝廷的贡物更是惊人,其中朝贡最多的是大木和马匹。大木最多一次有献600根的记载,明、清皇朝修建的著名宫殿,恐怕座座都有永顺土司所献的大木。从永顺到北京,路遥遥数千里,试想仅运输一项,当时该要动用多少人力物力。土司为朝贡而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于此亦可见一斑。


清雍正初年,时任云南总督的大臣鄂尔泰首先提出了“改土归流”的建议,此议得到了雍正帝的大力赞赏。此后,朝廷便采用分化瓦解或武力威逼等多种手段,将全国各蛮夷土司逐渐灭掉了。


就在改土归流的浪潮到来之前,永顺土司内部的统治也已危机四伏。土司主这时对土民的统治仍至高无上。土民只能绝对服从,稍有不从或犯偷盗、反叛之类罪,轻则以断指、割耳、挑脚筋处置,重则用砍头凌迟等严刑相处。土司主住高楼华厦,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土民却只能住茅屋,连瓦屋都规定要高级别的土司官员才有资格居住。土司主一般都荒淫无度,老百姓结婚时他要享受新娘三天初夜权。末代的白鼻子土司荒淫无度,乱行无道。这个白鼻子土司大约因好色犯了性病,鼻子时常发痛,每当鼻痛发作时,他就要杀人。因他得罪土民太多,唯恐司城土民造反,最后不得不在雍正4年将司城迁住了颗砂。永顺末代的土司主真名叫彭肇槐,但他是否就是民间传说中的那位白鼻子土司?按照史书的记载,彭肇槐是因病乞休而在1726年主动接受改土归流的,雍正帝为此诏授他为拖沙喇哈番,准予回江西原籍,并世袭参将之职。彭肇槐的最后归宿看上去还比较体面,但无可置疑的是,永顺土司正是在他的手中最后断送的。


200多年过去,老司城如今只是永顺麻岔乡的一个小村。世事沧桑,延续过800多年的永顺土司消亡得无影无踪。如今人们对老司城的文物及景观价值的认识正在不断提高。前不久,老司城巳被批准列为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随之而来的各种保护措施正在实施,进入老司城的旅游通道也在抓紧修建。用不了多久,寂寞的老司城便又会重新变得热闹起来。


三、荒草萋萋旧司城


这是一座位于桑植两河口乡境内的土司城,小地名称旧街或旧司城,其地距桑植县城约20多公里。


旧司城前临澧水,后靠大山,河畔有坪坝台地数百亩,地势相对比较开阔。住在这里的村民约有百余户,但是昔日土司城的繁华早已逝去,司城街道已全被毁,土司住的宫殿早已倒塌,唯有一些粉墙黑瓦的残垣断壁还保持原样竖立着,上面生出的青草迎风摇曳,恍忽在向人们诉说着昔日土司城发生的桩桩史事。


据有关地方志载,宋景炎三年(1278年),向思胜被授桑植宣慰司职,同年始建桑植土司城,其地位置在沙塔坪乡茶盘口村,55年后,其孙向仲山迁址将老司城迁移至两河口,从此在旧司城绵延达396年之久。最后一个土司王名叫向国栋,此人饱读诗书,精明能干,从他留给后人的一篇文章自述便可看出。但向氏土司在他手中为何会走向崩溃瓦解,这其中自有很多的曲折和是非可论,但最根本的原因,其实也就4个字:争权夺利。和历代封建朝廷一样,土司内部为了争得承龚土司王的位子,各有实权的人物之间,展开的角逐争斗都是相当激烈残酷的,即使父子兄弟和亲属之间,常常都会杀来杀去,斗得你死我活。比如这向氏土司,到向国栋这一代共有十弟兄,其中有几个是庶出的。按照土司承袭惯例,袭位是要按嫡亲和大小来轮次序的。在向国栋之上,有个兄长最大,其名叫向国柱。老土司向长庚闭眼之时,曾亲口嘱托众臣要扶持向国柱。无奈向国柱继位之后并不争气,此君沉迷于声色犬马,性情又残暴无比,这时候,掌管经历大权的大舅唐宗圣便想废了向国柱,另立自己的女婿向国柄继承王位,但向国柄是庶出之子,即使向国柱废了,也轮不到向国柄继位。唐宗圣于是与掌管中营的舍把兄弟唐宗靖商议,两人决定发动宫廷改变,将向国柱和其二弟向国栋一并杀了,以便为向国柄继位扫清障碍。为了避人嫌疑,唐宗圣在安排事变阴谋后,借故去了津市出差公干。结果,唐宗靖指挥的一场叛乱虽杀死了向国柱和宫中总理孙宣等人,向国栋却侥幸逃到了云旗寨。在云旗头人甄大绪等人的拥戴下,向国栋举兵平息了叛乱,入宫做了司主。唐宗靖被迫逃往容美司避乱。事情过后,向国栋碍于母亲唐夫人面子,没有追究大舅子唐宗圣,仍让他主事当经历。而唐宗圣又暗暗谋划着再次政变。不久,邻近的湖北散毛土司内发生动乱,土司主覃煊因乌罗司案被朝廷革职,其叔父覃燔乘机夺了司位。覃煊为此奔至桑植土司求援,向国栋出兵散毛司,帮覃煊从覃燔手中夺回了司主大印,递呈缴给了湖北制台。但为此他惹上了官司,覃燔到荆州道台处告了一状,向国栋被传讯至九溪协侯案。当官司久拖不决之时,唐宗圣乘机发动了第二次叛乱。这一次他通过族弟唐宗璜等说动向国材,由他出面准备篡位。谁知唐宗璜等谋事未成,反被忠于向国栋的主官尚朝先等杀死。向国材被解送至九溪,由向国栋发落。向国栋再次原谅了兄弟向国材和大舅唐宗圣。当散毛司官司了结,朝廷判决最终由覃煊之子袭司位,向国栋方才从九溪重返两河口。这时容美司主田旻如认为向国栋保举覃煊之子承袭到底,能守纲纪正道,特派使者给予祝贺并邀结盟和好,向国栋随即相允。双方以此才有后来在五道水大岩屋举行结盟仪式的佳话。此后数年,向国栋与唐宗圣之间,表面上相安无事,而实际上双方的矛盾却并没解决。不久向国材又暗中串通内衙数人再次篡位,不科事未举反被人告发,向国栋赐了他自尽。唐宗圣为此怕受株连,于是指挥三个儿子和女媳向国柄等策动了第三次叛乱。这一次,叛兵集聚上千兵士将土司宫作了包围,宫内总管傅俊林、向长伟等被逼死,向国栋仓促趁夜逃至永顺避难。唐宗圣父子占了土司宫,因没抓到向国栋,遂将宫中的财物抄掠一空,然后带千余人马奔逃至慈利管辖的洪家关。九溪协副将包进忠闻讯,将唐宗圣等头目带至武昌,向督府状告向国栋滥收银两,激起民变。督府令长沙府对此案进行审讯。向国栋再次被传讯到长沙应诉官司,双方到庭会审,判决结果是:桑植实行改土归流,土司主向国栋发配河南为庶民,唐宗圣父子等安插岳州为民。向国栋遭此判决,不由得发出惊天感叹曰:“伤哉,嗟嗟,世路艰虞,人情险恶,方令天下受冤抱屈者,亦不乏人,然未有叛主杀人,巨奸大憨反得全美而使良苦无辜之人负屈于后世,忠义事主之士含冤于九泉,此真古今稀有,远近骇闻之事。……此余所以夙夜念之未尝不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也。”


历经451年的桑植土司历史,就此宣告了终结。被贬为庶民的向国栋,自认为受了天大的冤屈,他或许至死都没弄明白,朝廷各级官员为什么会对此不主持公道,其实,为着巩固大清王朝的需要,朝廷要的就是收回各地土司的管辖权力。所谓改土归流,即把土官改为朝廷派驻官员,这个改的过程本是缓慢进行,而桑植土司发生的内乱,却正好使朝廷在桑植改土归流有了理由,所以,向国栋最后受到的冤屈也就成了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