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峰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8 09:40
|本章字节:11722字
天边的雷霆
1953年,根据中日之间的侨民协议,为中国空军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七航校日籍人员,大部分都依依不舍地返回了日本,决定暂不回去的林弥一郎被送到西北一个农场开拖拉机。后来在北京办党校时,又质疑林弥一郎的入学资格。1958年,林弥一郎只好以侨民的身份回到祖国日本,因为他率部为红色空军效力,为共产党培养人才,被认为是大逆不道,在当时***气氛浓重的日本,林弥一郎受尽歧视,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日本警视厅的严密监视,等待他和家人的是失业和饥饿。在当时经济大发展、急需人力资源的日本,由于背后的鬼影,大大小小的工厂却没有一家肯收留林弥一郎,结果他只能靠夫人林清子到处打工维持生计。费尽周折后,林弥一郎才找到一家工厂做门卫栖身,以后又靠拆船维生。
1972年9月,中日两国人民盼望已久的邦交终于恢复了,中国工程船监造组组长王涛访问日本,向日本朋友指名要见自己的老战友林弥一郎。林弥一郎得知消息后,直接从拆船现场穿着工作服赶到饭店,与王涛握手相拥,尽述师生战友之情。两人握手告辞时,林弥一郎说:“让我拿去两个馒头,行不行?”
王涛不解:“为什么?”
林弥一郎说:“王涛先生,您是我回日本后初次见到的中国人,又是在空军建设中一起工作的同志,所以实话实说了吧,我回国之后一次也没来过像这样的饭馆吃中国菜。看这个馒头多白!想带回去叫妻子和孩子尝尝,共享美味!回忆中国的朋友们!”
王涛的眼睛顿时湿润了:“别说了,多拿去几个,还有点心什么的,他们喜欢什么,就拿什么,多拿点,都拿去!”
随着中日邦交的正常化,两国人民两千年的友谊、情感迅速恢复,日本很快兴起了一股中国热,日本友人在中国空军创建早期所起的巨大作用也逐渐为世人所知。日本新闻机构称林弥一郎为“红色中国空军之父”,中国人称他为“中国空军之友”。林弥一郎的晩景有了很大改善,他将自己的余生全部献给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事业。
晚年的林弥一郎多次访问中国,受到了彭真、杨尚昆、王震等许多国家领导人的重视,见到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伍修权时,提到当年向伍修权索要佩枪一事,两人不禁相视而笑。
在日本,林弥一郎先后组织了“航七会”、“中国归国者协会”、“日中和平友好会”等致力于中日友好的日本民间组织。1993年,张开帙等老航校代表应邀访日时,由于林弥一郎的精心安排,受到日本各地的友好人士热情接待,到处都唱起老航校经常唱的革命歌曲,一时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解放军进行曲”、“白毛女”的歌声在日本的土地上四处回荡……林弥一郎在1993年给中国朋友留言:“衷心感谢中国老朋友指引我们后辈走向光明之路。我们将永远维护和发展日中和平友好事业!祝老朋友健康长寿!”
1999年8月14日,“中国空军之友”林弥一郎因心脏病于羽浅野中内医院去世,享年87岁。
朝鲜战争结束3年后,刘亚楼率中国航空代表团应邀参加苏联航空节。被邀请的还有美国空军参谋长特文宁上将、英国空军大臣伯奇、法国空军参谋长布洛克、埃及空军司令、朝鲜空军司令……宴会上,身着中国空军上将军服的刘亚楼被安排在主位旁,坐在赫鲁晓夫和朱可夫元帅之间,美国空军上将特文宁位于朱可夫元帅和布尔加宁中间。
刘亚楼被安排在大会祝酒,他端起酒杯说:
亲爱的朋友们,亲爱的同志们:
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代表团应苏联国防部长朱可夫元帅的邀请,来到苏联红色莫斯科参加航空节活动,感到十分荣幸。首先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和提供的良好机会,使我们能同世界各国空军同行接触,增进航空人员之间的友谊。
在刘亚楼讲话时,特文宁上将一直注视着这位美国空军在朝鲜天空的对手。
当刘亚楼的祝酒辞翻译成英语后,特文宁上将立刻站起来,伸过酒杯,欲和刘亚楼碰杯,在座所有国家首脑﹑军队统帅和新闻记者,都清晰地记得两个还在互相敌对的国家不久前发生的那场战争,都在等待着看将会发生什么。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向美国空军参谋长特文宁上将落落大方地伸出了酒杯。
当!
中美两国空军首脑的酒杯响亮地碰到了一起。
现场的闪光灯立刻闪成一片,快门声响成一片。
一位记者抢先问道:“请问,这是不是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将军同美国将军的第一次碰杯?”
刘亚楼平静地回答:“是。”
记者又问:“这是不是象征着友谊?”
刘亚楼微笑着点头。
宴会厅顿时活跃起来,在欢笑声和鼓掌声中,苏联国家领导人赫鲁晓夫笑容满面地站起身,与刘亚楼和特文宁碰杯。
……
1984年7月,中国空军副司令员王海上将,随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美国,美国空军参谋长加布里埃尔上将提出要单独见王海,他也曾上过朝鲜战场。
王海上将来到五角大楼加布里埃尔的办公室,看到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好些飞机模型,王海一眼就看到了1架翅膀上喷两条黄线的f86,马上跟加布里埃尔讲,喷黄线的f86是你们美国空军第五十一联队。
朝鲜战场上最先装备f86的美国空军部队是第四联队和第五十一联队。翅膀上喷黄线是五十一联队的标志。
加布里埃尔很吃惊,问:“你怎么知道?”
王海说:“在朝鲜战场,我们经常碰到的就是喷黄线的f86。”
加布里埃尔又问:“你认为是喷黄线的技术好,还是没喷黄线的技术好?”
王海很直率,说还是喷黄线的技术好,没有喷黄线的第四联队不行。
加布里埃尔很自豪地笑了,说:“我就是五十一联队的,在朝鲜战场上,我是第五十一联队的中队长。
接着在五角大楼的会议室里,当介绍到王海时,加布里埃尔上将微笑着说:“我们认识,我们交过手,我就是被他打下来的。”
王海也笑了:“你们再侵略我们,我还把你打下来。”
中国军事代表团团长、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说了一句:“这叫不打不成交嘛!”
中美两军的高级将领们都笑了。
……
1989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在俄罗斯,许多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生活都极度困难。
中国人民是懂得感恩的民族,从来不会忘记帮助过自己的朋友。
中国空军司令员王海上将,将曾经帮助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苏联空军名将阔日杜布的夫人维罗尼卡请到中国。阔日杜布当时已经去世,其遗孀的生活非常困难,王海和林虎等三人,从自己的工资里一人掏了一万元人民币。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万人民币是很值钱的,几位中国空军的最高将领,用自己的3万人民币,为已经逝世的异国老朋友的遗孀,买了一大堆羽绒服、鞋之类的日用品……此外,王海和林虎还一起接待了苏联老红军代表团,王海上将代表中国空军向这些为保卫世界和平同中国空军一起战斗过的异国老人说了三句话:“我们中国空军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对我们的帮助。第一,是你们教给我们技术。第二,是你们带领我们打仗,我们一开始去的时候是你们带领我们打。第三,我们中国飞行员本来都不喝酒,你们每天晚上教我们喝——那个时候也是太累了,在抗美援朝中,最多的时候我一天起飞三次,我专门试验过,上天三次掉了一公斤肉。开始我们中国飞行员不喝酒,和苏联红军在一个食堂吃饭,我们不会喝你们就逼着我们喝,最后我们都学会了。”
曾经叱咤蓝天,而今白发苍苍的俄罗斯老人们顿时笑成一团……1992年6月27日,安徽省芜湖基地,中国空军歼击航空兵三师驻地。
当年抗美援朝空三师九团副团长林虎,而今已是白发苍苍的中国空军中将副司令员。
按照惯例,中国空军的最新型歼击机一般都先装备三师九团,今天,又一批新型战斗机将要列装。
军旗猎猎,战阵威武。
一阵阵战机的轰鸣从天际传来,26架外形极凶猛威武的双垂尾大型战斗机从远方的俄罗斯飞行了两千公里后轻盈地降落。
这是俄罗斯最先进的苏27战装机。
也是全世界最先进的第三代战斗机中的代表作。
它将装备中国,让以歼七为主力的中国战斗机技术水平一举前进30年。
战机降落时,久经战阵的林虎中将眼睛不禁有些湿润了,是他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一手主持引进苏27的。
他将中国战斗机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推进了一步,从此,中国空军继朝鲜战争装备米格15后,第二次拥有了世界最先进水平的战斗机,为此,他被外电称为“中国空军第二次现代化之父”。
中国领空的安全随着这批先进战斗机的到来,初步摆脱了战斗机水平落后西方30年而导致的危急局面。
随后,中国大量引进这种世界最先进的战斗机,将中国空军的战斗力提升了整整一代。庞大而落后的中国空军,从此以苏27为核心开始了攻防兼备的现代化转型。
而中国大批量引进苏27,也使俄罗斯的航空工业熬过了苏联解体后不堪回首的岁月,在大崩溃中幸存了下来,为今天的俄罗斯保住了一个强大的航空工业基础。
中俄兄弟般的真诚合作,再次结出了双赢的硕果。
1997年8月24日,莫斯科机场,国际航空展。
经林虎中将的老朋友、俄罗斯试飞院总顾问莫斯科维杰也夫上将的请求和斡旋,俄罗斯国家元首叶利钦总统,特批70岁的林虎中将试飞最先进的苏30战斗机。
这是一次轰动世界航空界的飞行。
已经退役的林虎中将迈着依然矫健的步伐跨进了苏30战斗机的座舱。
随着一阵撼天动地的发动机轰鸣,苏30直上蓝天,接着战鹰在上空翻筋斗,半筋斗,翻滚,横滚,超低空大速度离场。
一个又一个漂亮的高级特技如雄鹰翱翔般健美自如……中国空军规定战斗机飞行员最高飞行年龄为45岁至47岁。
林虎70岁还在驾驶世界上最先进的苏30战斗机。
他的勇毅和刚强,是伟大的中国空军战斗历程的一个真实缩影。
机场上空,苏30的机头突然立起呈90度垂直状态,如盘旋的眼镜蛇向上垂直探头,吐着长长的信子整体向前推进,令人瞠目结舌。
70岁的林虎飞出了最高级的眼镜蛇特技!
能飞这一威震蓝天的“眼镜蛇”特技的飞行员,在世界上也屈指可数!
一碧如洗的蓝天中,那架苏30拉起机头,直刺苍穹,疾射而去。
天边,顿时滚过一阵隆隆的雷霆……
附录
米格15与f86的故事
当年在北朝鲜的天空上,涂着白五星标志的飞机遮天蔽日,将地面上的一切炸成了焦土,美国空军骄傲地宣称:“朝鲜的白天和太阳是我们的。”但很快,一支涂着“八一”航徽的新军冲进了朝鲜天空的硝烟中,与美国空军展开了凶猛的搏杀。随着一架又一架拖着长长黑烟的美国飞机坠向地面,美国空军参谋长兴登堡上将惊呼:“共产党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空中强国之一。”
志愿军的飞行员都是刚脱下陆军军装不久的战斗英雄,大多只在螺旋桨飞机上飞了几十个小时,在喷气式飞机上只做了十多个小时的应急临战训练,就义无反顾地冲上蓝天,并在世界上第一场喷气式飞机大决战中,将那些有上千飞行小时的美国二战王牌们打得心惊胆战,创下了世界空战史上的空前奇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奇迹的产生,固然是因为志愿军空军飞行员的英勇无畏和精湛技艺,但也与他们使用的战斗机有关。这种战斗机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被美国人惧称为“绝对武器”的米格15。这是苏联第一种后掠翼喷气式歼击机,它的名字连同中国空军和苏联空军的优异战绩一起永远载进了世界航空史。
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喷气式飞机是1942年德国人研制成功的me262,德国空军曾指望它以质胜量扭转胜局,用喷气式推进技术击败占据了天空绝对优势的盟军螺旋桨战机机群。为此,德军著名王牌、战斗机总监加兰德将军甚至专门从各大战斗机部队抽调了一大批飞行尖子,在莱希弗尔德机场组建了德军第四十四战斗机中队,连世界空军头号王牌、有352架击落纪录的哈特曼也欣然入伙,人送外号“专家中队”。me262投入战场后,轻而易举追上或甩下对手的速度让盟军飞行员目瞪口呆。跟它风驰电掣的速度比起来,盟军的螺旋桨飞机就像在空中抛了锚一样“定格”不动!
但是,革命性的me262虽然对盟国空军造成强烈的冲击和巨大的心理震撼,但因为过少的数量和许多还不成熟的技术缺陷,这种开启喷气式时代的先进武器和“专家中队”最终也未能挽回败局。美苏打进德国本土时,抢夺的科技重点之一就是远远领先自己的德国喷气式航空技术。美国从欧洲带回大量me262的技术资料,详加研究后发现了me262机翼前缘缝翼低速着陆的秘密,后来用在了朝鲜战场上大出风头的f86佩刀式战机上。苏联更是在自己的占领区,派出大批技术小组深入德国各喷气式飞机生产基地和机场不漏一针一线地搜刮。他们在德国东部的贝恩堡如愿以偿缴获了容克公司的jumo004发动机,并在此基础上仿制出了pa10型发动机。德国战败前夕,苏联米高扬飞机设计局已开始了喷气式飞机研制工作。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有了优秀的发动机,米高扬很快搞出了双发的喷气式米格9,并生产了500架。这个机型是苏联第一代喷气式飞机,性能并不是十分突出,和美国同期的f80、f84差不多,都属于“过渡型飞机”,主要装备到部队供飞行员熟悉喷气式飞机操纵和使用。苏联空军期待着米高扬设计局拿出更好的产品,他们对新一代歼击机的要求是,时速超过1000公里,火力强,爬升率大,万米以上飞行机动性强。由于面对美国强大的战略轰炸机实力威慑,苏联空军提出新歼击机的主要对手是轰炸机。针对米格9推力不足的缺点,在吸收英国尼恩发动机技术和德国me262后掠翼技术的基础上,米高扬设计局于1947年拿出了让苏联空军大喜过望的新产品,这就是航空史上超级巨星之一,累计生产了16500架之多的米格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