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峰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4:07
|本章字节:11892字
刘亚楼还指出中央提出的对苏空军援助计划有一个缺陷,中央提出的请苏联训练飞行员1200名、机械员500名的比例不切实际,应是飞行人员少,地勤人员多,比例是1∶2较为合适。
刘亚楼最后的要求是必须再建6所航校,并从陆军中征召飞行学员进行速成训练,以攻击台湾,一名飞行员要飞150小时~200小时方可达到作战水平,一个航校能训练60名飞行员。因此除现有1所航校外,还要组建6所新航校,速成训练时间10个月到1年,东北、华北地区机场多,交通方便,开办航校有利于速成训练。
应从陆军中选调政治条件好,具有高小、初中文化程度,年龄在20岁左右、身体健壮的连排级干部到航校学习飞行。
听得非常认真,听完后点头:“我们东北航校培养出来的和接收国民党空军的家当太小、底子太薄了,胜任不了解放台湾的任务。”
说到这里,用很温和的口气问:“你们觉得中央在电报中提出的飞行员太多了,地面机械人员又太少了,飞机数量不够,不能夺取制空权,是不是这个意思?”
“主席,您说得完全正确。”刘亚楼回答说。
沉思片刻,说:“你们谈的意见,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修正了中央26日电报提出的方案中的一些问题。我看就以你们的意见作为正式方案,同苏联商定具体计划。
“组建空军是件大事,刚才你们谈的意见,能说明问题,为中央出了好主意。希望你们努力工作,把空军建设好。还有什么要谈的?”
刘亚楼回答说:“没有。我们坚决按照主席的指示去做。到莫斯科以后,向刘少奇同志汇报主席的指示,谈判的情况及时向主席、中央报告。”
点头微笑:“好嘛!你们的任务就是去谈好建空军的具体计划。至于空军领导机构的组建、飞行人员的选调等问题,我告诉恩来同志着手办理。”
这一夜,刘亚楼想着领袖的重托,久久不能入睡。
8月1日,北平雨后初晴。刘亚楼、王弼、吕黎平、翟云英在前门外火车站登上一列北去的列车,开始了遥远的征程。
五
刘亚楼一行经哈尔滨、满洲里,抵达苏联境内的赤塔市。从哈尔滨到满洲里,高岗送来了自己的专列,高岗思想的不健康苗头此时已有流露,他的专列是一辆特制的柴油机车,设有装修豪华的会客室、卧室、餐厅、厨房,甚至还有专门的洗澡间和专用的厨师,专列所到处,沿途一路绿灯,所有客货车均须停驶让道。刘亚楼对列车的豪华极为惊讶,说:“这车在苏联恐怕也只有中央政治局委员才有资格坐,我连中央委员都不是,坐不起哟。”
一行人在赤塔换乘一架运输机,飞往莫斯科。这架飞机不是客机,而是一架二战美国援苏的c47,原有的22个座位,拆掉10座再加上一张沙发床,非常简陋。从赤塔到莫斯科的航程有5100多公里,途中在新西伯利亚、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各住一夜。这是刘亚楼第一次乘坐飞机,夏季气流不稳,飞机上下颠簸,他在空中呕吐得很厉害,连黄水都吐出来了,苦不堪言。只有吕黎平当过飞行员,不在乎这点小颠簸,他一边跑前跑后搞卫生,还一边同刘亚楼开玩笑:“你是未来的空军司令,可不能带头呕吐呀!”
刘亚楼苦笑着说:“看来这个空军司令还不好当啊!”
终于苦苦地熬过了3天的折磨,刘亚楼一行于11日下午飞抵莫斯科,下榻于莫斯科郊外的一座疗养院。
空军司令晕飞机的故事传出去后,成了老革命们茶余饭后的笑谈,后来被“钦命”终身海军司令,同样从陆军转行的肖劲光大将下海晕船,知道后笑着说:“空军司令晕飞机,海军司令晕船,这就是鄙人的干部政策。”
他们所下榻的疗养院原是沙皇的夏宫,富丽豪华自不待言,环境也幽雅至极,刘亚楼、王弼想起当年只是以一个普通留学生的身份来到苏联,和当时所过生活的清苦,自不免有人生无常之叹。
住下第二天,刘亚楼等四人不顾身体不适,赶到刘少奇住处汇报,刘少奇说:“要赶紧同苏联武装力量部部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联系,约定会谈的时间,我只能和你们谈个原则问题,主要靠你们,我要回国参加9月的政治协商会议和10月1日的开国大典。”然后刘少奇很感慨地说:
“跟斯大林已经谈妥了,斯大林还认为我们现在建立空军已迟了一些,如早一年,就可用于解放中国南部的战役。”
其实斯大林这话说得很虚,此时苏联还同国民党政权保持着外交关系,苏联驻华大使罗申甚至在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前,将苏联驻华大使馆随国民党政府一起迁到了广州。而屡次要求秘密访苏都被斯大林拒绝,不到中国革命的尘埃落定,胜负分晓,斯大林是绝不会给中国革命真正的援助的,他也要站在苏联的利益上考虑问题,虽然他是社会主义家庭大家长。
说到这里,刘少奇又关切地问:“你们有没有带外汇啊?”刘亚楼说没带,他便指示随行人员留下了1万卢布,作为刘亚楼一行在苏联期间的活动费用。
空军司令出访,竟然未带外汇,足见刘亚楼此行的仓促。
第二天,刘少奇、王稼祥带着刘亚楼、王弼、吕黎平来到苏联武装力量部大楼,当他们走进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会议室时,朴素庄严的气氛扑面而来。会议室的正中悬挂着列宁、斯大林的并肩肖像,离肖像约3米处放着一张4米长、1米宽的长方形桌子,两端呈工字形摆放着两张同样宽度、约5米长的长条桌,长桌上铺着军绿色的呢绒布,给人非常威严的感觉。主持会谈的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与中国是有相当大的缘分的,1945年,就是他出任远东总司令,统一指挥150万饱经战火考验的苏联红军,瞬间横扫了“皇军之花”日本关东军,解放了中国东北地区。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热情地和刘少奇握手,然后微笑着说道:“我已经得到斯大林同志的指示,由苏联援助中国建立空军,请中国同志先谈谈建空军的方案、要求与设想,以便根据你们的意见,定出援助的具体计划。”
说起来,苏联已经不是第一次在空军方面援助中国了,在中国最艰难的抗战初期,为了帮助中国人民,也为了保证自己远东领土的安全,苏联就曾大规模援华飞机近千架,仅武汉保卫战期间援华飞机就高达565架,甚至组织大批空军志愿人员来华直接参战,最多时竟达8个大队,空军志愿者达2000多人,占当时世界援华飞机和空军志愿者的95%以上。中苏两国人民确实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
刘少奇指着刘亚楼介绍道:“我们党中央已经决定由刘亚楼同志出任空军司令员,现在由他代表我们党中央谈谈关于组建中国空军的方案和意见。”
在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注视下,刘亚楼站起身,用极其流畅的俄语介绍了我方现有的飞行员、机务人员及其他勤务保障人员和飞机数量,以及飞行员的训练状况和技术状况,还介绍了所掌握的国民党空军的主要情况。然后刘亚楼详细谈了组建空军的设想和意见,仍然是以解放台湾为基础做的计划:“无论从渡海作战、解放台湾的直接需要出发,还是从巩固国防战略考虑,中国都需要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空军,希望苏联援助我们,在1年之内建立一支由300架~350架飞机组成的空军战斗部队。以上就是我们组建空军的初步意见,请苏联同志帮助我们拟出一个开办航校、聘请专家、购买飞机和相应设备的具体方案,以便共同商定。”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仔细地听着刘亚楼的发言,不时点着头,显然对这位既有风度又有口才的中国空军司令员印象很好。
接着王弼也站起来做了补充发言,也是一口流利的俄语。
这时在座的苏联空军司令员维尔希宁元帅问道:“请问你们提出第一步训练300名~400名飞行员的根据是什么?歼击机、轰炸机的比例怎样确定?哪里机场最多,最便于飞行训练?”
原来的设想是派遣1700名空军人员去苏联学习,而斯大林则希望派苏联专家和飞行教员到中国帮忙开航校,所以提出了一个机场的问题。
这次由吕黎平回答:“歼、轰比例是否2∶1较为合适?现在,哈尔滨、长春、沈阳、锦州、天津、北平、济南都有可用于训练的机场,各方面条件比较好。”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听到这里点点头:“听了中国同志的方案,我们有了初步依据,我们原则上同意这一方案。为把援助计划搞得更具体细致,建议刘亚楼同志同维尔希宁元帅进行一次更详细的会谈。草签协议后,我们报请斯大林同志批准。刘少奇同志,您对下步会谈和安排有何意见?”
刘少奇点头:“我同意,元帅同志,我近日将要回国,今后会谈就由刘亚楼同志全权代表。”
之后刘亚楼同维尔希宁元帅连续进行了两次会谈,会谈进展十分顺利,达成了援华协议。协议主要项目有:苏联派遣878名航空专家顾问赴华,由苏联帮助中国建立2所轰炸机航校、4所歼击机航校、1所飞机修理总厂和6个小型飞机修理厂,卖给中国各型飞机434架、12。9万吨航空汽油、1。29万吨润滑油等。
毫无疑问,苏联的宝贵援助就此为共和国空军奠定了家底,打下了中国空军腾飞的基础,当然,这笔援助不是免费的,而是按世界通常价格计算,先用记账的方式由中国政府核实计算,将来偿还。但是,当时这些苏联航空产品并无国际标准价格,也就是说没有明码实价,纯由苏联单方面说了算,中方金钱上吃点亏是难免的。
与维尔希宁元帅草签协议后,刘亚楼满心喜悦,三次会谈期间,他感到对方深深的尊重和敬意,想想当年在苏军中做一个少校参谋,还差点被杀头,不禁感慨万千。
苏联这次援助中国的歼击机是拉9,轰炸机是图2,苏联同志当时把拉9和图2吹到天上去了,特别是说拉9比美制p51厉害。俄罗斯的民族自豪感之强本来就是世界有名的,但说句实在话,轰炸机是美国世界第一,拉9与p51野马也只是伯仲之间。别的中方都很满意,但对这两型飞机的性能有点吃不准,王弼对刘亚楼说:“苏联同志把拉9说得处处比p51强,可能有点过分。”
p51是当时台湾国民党空军的主力战斗机,我军手上也有十来架因对方飞行员起义而接收的p51,对其性能比较了解。
吕黎平也说:“我也感到苏联同志有些保留。”
王弼说:“拉9的上升性能、转弯半径、火炮威力,都优于国民党空军装备的p51,但俯冲性能、载弹量、火炮射速和最大航程不及p51。
刘亚楼沉思片刻后说:“苏联同志是热情真诚的,有些问题他是有保留,但我们组建空军事急,离不开人家的帮助。拉9虽不尽如人意,但可与p51抗衡,能担起协同陆军渡海解放台湾的任务。所以党中央指示的谈判目的已经达到,因此可以签订这个计划。
实际上,苏联向中国销售的机种,的确有所保留,1944年设计的拉9战斗机,即使是在苏联螺旋桨战机中,也不是最新型号,苏联空军这时已经装备了最后的螺旋桨战斗机拉11,性能已比拉9改善很多,更不用说已经在大规模换装第一代喷气战斗机的王者米格15了。
向中央发完电报后,刘亚楼对王弼和吕黎平说:“根据我过去在苏联办事的经验,苏联政府批准援助计划,至少还得两个月,这段时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抓紧时间做些参观考查工作,以便更多地积累经验。”
于是,在维尔希宁元帅盛邀下,刘亚楼一行参观了苏联空军总部、飞行航校、航空工程学院、飞机制造厂、飞行部队基地,还请苏联航空专家上了好几堂课,学到了建设现代空军的许多知识,甚至还看到苏联空军的骄傲,绝密的米格15。
这一天,刘亚楼一行被请到莫斯科以西一百多公里的一个秘密基地,坐下后,一架新型战斗机缓缓滑来,刘亚楼他们看着飞机瞪大了眼,这架飞机竟然没有螺旋桨,脑袋上光秃秃的!
苏联空军的军官们掩饰不住满脸的自豪,指着那呼啸着升空,转瞬就飞得没影了的后掠翼战机说,这是喷气式战斗机,是比活塞式螺旋桨战斗机整整先进一代的新型原理战斗机,它的编号是米格15!
米格15的确是值得苏联空军为之自豪的航空名机,二战中,纳粹德国的航空技术领先世界,并率先搞出了全世界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me262。美苏打进德国本土后,对德国的航空技术和航空人才进行了地毯式的搜刮,使各自的航空技术都发生了飞跃,美国先搞出了喷气式战斗机f80和f84,接着又搞出了经典型号f86佩刀,而苏联先搞出了喷气式战斗机米格9,接着米高扬设计局又于1947年拿出了让苏联空军大喜过望的新产品,这就是航空史上超级巨星之一,累计生产了16500架之多的米格15。
在战后第一代歼击机中,米格15是出类拔萃的代表,时速1076公里,军械系统为3门机炮,1门为37毫米口径的h37型,2门为23毫米的hc23km型,均装在机头下部,炮弹各200发,火力十分强大。刘亚楼去的当天,苏联空军原来准备做4机编队表演,后因天气不好,只得改做单机通场飞行,当米格15从观礼台前隆隆而过时,苏联军官自豪地向刘亚楼透露,这是米格15第一次向外国人展示。
毫无疑问,这是苏联空军给了中国空军司令极高的礼遇。
但当刘亚楼问到该机的性能时,苏联人则遮遮掩掩很少正面回答,回避了过去。刘亚楼此刻心中肯定对这种全世界最先进的战机充满惊叹与兴趣,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苏联空军很快就将米格15开进中国,帮助新中国保卫领空和大上海,他更没有想到的是,米格15竟会成为中国空军的第一代主力战机,此刻还在襁褓中的中国空军将会因为米格15一步登天,飞快地迈进喷气时代。
刘亚楼心中还有一个愿望,先后派了那么多人到苏联学习,能不能找到一些在苏联学航空的中国人才,好带回国为建设人民空军出力,结果还真给他找到一个唐铎,唐铎的资历可就老了,他是国共合作时学航空的第一批人才,广东航校一期的,1925年与刘云、王翰、王勋一起赴苏深造,这是真正的革命航空先驱。后来唐铎加入苏共,在苏联一个航校当军械教员。唐铎虽已在苏联娶妻生子,仍想回国建设人民空军,经刘亚楼全力斡旋,唐铎终于回国,后任哈军工空军系主任,为中国航空人才培养做了自己的贡献,后来登坛拜将,唐铎佩上了少将军衔。
刘亚楼在焦急中一直等待了五十多天,甚至无比遗憾地错过了开国大典,一直到10月5日,苏联才批准了支援中国空军的协议,其实这个速度对苏联庞大的官僚体系来说,已经是很快了,刘亚楼终于可以在万分欣喜和期待中离开苏联回国。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