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俯民
|类型:人物·传记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7
|本章字节:6708字
日本内阁见势不妙,遂主张投降。而冈村宁次却要率领“中国派遣军”十二个军,百余万人,准备确保中国伪满,放弃日本本土,全力进攻重庆、西安,消灭中国抗日根据地。但日本大本营不同意冈村的计划,并令冈村的总参谋长松井制止之。但冈村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竟不理睬大本营的意见,径直命令园部和一郎之第六方面军执行进攻四川计划,即湘西会战。
他此次作战的目的,是侵占四川,制止中国军队总反攻,并促使中国政府崩溃。冈村以第二十军进攻湘西,蒋以王耀武第四方面军迎击,节节抵抗,6月16日,击溃日寇第二十军。总计歼敌约近五万人。这时抗战最后关头的最大一次战役。
雅尔塔会议
1945年1月至2月,波兰、匈牙利、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相继光复。于是美、英、苏三国于2月上旬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雅尔塔召开三国首脑会议。
2月4日,雅尔塔会议举行。对此会议,蒋甚为忧虑。2月8日,会议发布第一次公报(对于中国问题,却未予刊载)。蒋则猜测,他们三国,是否会背着他出卖中国?但他尚不敢肯定,只是疑问。甚至还认为美国决不会和英、苏一个鼻孔出气,还存有些希望,于是就耐心等待罗斯福对他实告一切。
但令人失望的是,罗斯福并未告诉他有关牺牲中国的密约部分。到3月1日,罗斯福在国会报告时,还公然撒谎,说什么雅尔塔会议是讨论欧洲问题,与太平洋地区无关。关于密约之事,甚至连副总统杜鲁门都不知道。
最先获此密约内容的是国民政府驻美大使魏道明。他于3月15日密电报告重庆。蒋得此密约内容,愤怒已极。他说:“阅此,但有痛愤与自反而已。”
蒋一气之下,萌生了与日本单独媾和念头,遂有缪斌的东京之行。缪斌到,日本后,首先访问皇族东久弥宫。缪对东久弥宫说,重庆不愿看到日本完全被摧毁,因为日本是中国的堤防,如果现在缔结和平,我们仍可以阻止苏联出兵。因此蒋愿与日本单独媾和,以联日***拒苏。但日本必须取消南京政府和归还东北。尽管日本小矶首相愿进行和谈,因日本天皇和陆相杉山元、外相重光癸坚决反对,谈判未能进行。小矶首相遂于4月5日辞职。继由铃木贯太郎组阁。
5月间,蒋又通过何柱国派吴树滋再与日本政府联系和谈之事。条件是日本从全中国撤军(包括东北在内);和谈成功后,中国不妨害日本在中国以外战场的行动。但因为时已晚,日本海军已经垮台,日本陆军撤走,也必被美、苏围攻,而且日本仍不愿撤军,故日本政府未予答复,此事不了了之。
赫尔利于雅塔会议后,在2月底返美述职(已出任驻华大使),看到了雅尔塔会议密件。赫看后,大吃一惊,便将密约抄录下来,附上自己的意见,请罗斯福过目。他问罗是否否认了自己原来的信守的二战以来的一切宣言(主要是《开罗宣言》)和原则,并且是否否认了总统自己3月1日的国会演说?
罗斯福被逼之下,不得不向赫尔利承认自己错了,并派赫尔利到伦敦和莫斯科进行补救活动。这是罗斯福玩两面手法,他一方面向赫尔利认错,一方面又于4月11日致电丘吉尔,认为签订密约没有任何不妥之处。结果丘吉尔和斯大林均不予理睬。但他的内心深处,并不平静。3月1日当他在国演会说时,就是软瘫在椅子上,坐着讲的,而且言语吞吞吐吐,似是而非,足见其内心的矛盾状态。
4月12日,罗斯福就患脑溢血溘然而逝。他当然是背负着欺骗中国人民的沉重包袱死去的。
雅尔塔密约的有关中国部分,主要是承认外蒙独立;大连开为国际商港,苏联有优惠权利;苏联租借旅顺为海军基地;中东、南满铁路由中苏共管。美国以出卖中国权益换取苏联出兵东北,以节省其兵力损失。这就是罗斯福的和平观念和原则。一
关于欧洲部分,美英承认东欧为苏联势力范围。朝藓和印度支那部分则先行托管,而后独立。
这实际上是在划分战后势力范围。
这个密约当然是罗斯福对《开罗宣言》的背叛。而杜鲁门上台后,依然维持密约原则,未做变动。
可见,当时的中国仍未有独立可言。蒋介石自己也完全承认这一点。他说:“中国之独立统一,自由民主政治之建立,而烦友邦劳心,且劳其征求英、俄同意,殊为我国耻辱。国不自主,人不自强,宇宙之大,其尚有我民族生存之地耶?能不戒惧乎哉!”(见蒋介石1945年4月25日日记。)
如无1944年的中国战场大溃败,蒋的国际威信,或许不至于受到如此损害,而被关在三强雅尔塔会议门外。但这只能怨蒋自己既抗战,又不忘未来大打内战,置胡宗南之重兵而不用,遭1944年之惨败而受辱于英美苏三巨头。
《荒漠甘泉》
1944年中一连串的失败,不但使蒋意识到要改革军、政,而且在他的思想性格上,也打上了烙印,使他在孤臣孽子的心境上,更进一步寻求新的精神支柱,以度过难关。本来中国历史上孤臣孽子的奋斗史迹和思想资料极其丰富,尽可以够用。但在这次重大的挫折中,他也感到不足以应付了。于是他在1944年7月,又找到一本宣传基督教的书,叫《荒漠甘泉》,用心,后来一直到台湾,每日必读此书。
《荒漠甘泉》是一部哲理性的书,鼓励人在逆境中奋斗不息,勇往直前。一篇篇地排列开来的道理或哲理文字,其行文和格式,很像《论语》。
蒋的哲学思想,主要是王阳明的“心物一体”论。在此思想指导下,蒋以《荒漠甘泉》来修养自己的灵性,尽量提高人的价值、人的能动性,从而战胜重重难关,百折而不回。
他在《存心忍耐,奔……》的一篇文章中,有一段话说:“在袭击之下,继续工作,心中负着重压,仍不停前奔,灵里深感痛苦,仍然勉力尽职,这才是基督的忍耐。”(蒋经国:《风雨中的宁静》,第5页。)
的确,蒋有着非凡的毅力和“没有一件东西可以伤害我”的坚强自信心。蒋在任何困难中,好像不曾丧失过自信心!如到台湾后,也一直未失掉过“反攻大陆”的信心,就是一个实例。
在1945年1月3日的批注中,蒋又提到此书对他的影响。他说:
“去年下半年,饱经艰危,而能坚忍不拔”,安然度过者,实得力于此书不少。”(蒋经国:《风雨中的宁静》,第9页。)
蒋介石不但从《荒漠甘泉》中汲取精神力量,还在1965年,将此书传给蒋经国,并让他把自己在该书中的批注全部抄录下来。
日寇无条件投降
1945年4月,铃木组阁后,就因日本海军已经全部被歼,极愿早日停战议和。但是陆相阿南则因为尚有一百六十余万军队在中国各地,坚决反对议和,铃木也不得不顽抗到底。
7月16日,美英苏三国于德国柏林郊外波茨坦召开会议,决定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次又不邀请蒋介石参加会议,这是对蒋的歧视,也是并未真正承认中国为四强之一,当然也是对参加抗日战争的中国人民的歧视。参加会议的三国首脑,美国总统杜鲁门,英国首相丘吉尔,后是艾德礼参加;苏联仍是斯大林。
波茨坦公告拟好后,通知蒋介石,经蒋同意,于7月26日以中、美、英三国签字发表,斯大林未签字。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后,才予补签。
公告内容主要是:要日本无条件投降;实施《开罗宣言》,促进日本民主化;日本不得有军火工业;在日本的占领军待新政府成立后就撤出日本。
但日本拒不投降,声称要“决心战至最悲惨的结局”。7月30日,又想通过苏联争取“有条件的和平”。这当然是无望的。
在波茨坦会议进行期间,杜鲁门于7月21日得知国内的原子弹试验成功的消息,就问马歇尔是否还需要苏联的帮助?但马歇尔对原子弹威力仍心中无数,因而未和苏联决裂。但也已经认为既有原子弹,就不必过于依靠苏联了。
亚洲所受的威胁,主要是来自苏联的扩张,为此,美告诫中国在中苏谈判时要态度强硬。此外,杜鲁门还派哈里曼到苏联劝说斯大林放弃东北特权,但斯大林不予理会。
因此,美国赶快于8月6日晨8时,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迫日投降。但日本并不理会。斯大林见此情况,岂敢怠慢,便于8月8日急忙对日宣战,立即出兵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