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俯民
|类型:人物·传记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7
|本章字节:11568字
再者对士兵的政治和历史、地理教育,他认为也极其重要。他认为士兵也必有一个中心信仰。日本士兵信仰天皇,也有历史、地理知识的教育,使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故作战勇敢。蒋说:“尤其是要他们对本国历史、地理的理解正确,使他们士兵人人能够增强其对国家的责任心。”总之,一年的高田士兵生活对蒋影响极大,以后他经常引用他的这段生活体验,教育他的部下。
军营的卫生要求,对蒋也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军营寝室、讲堂要求室内四角和门背面都要整洁干净;甚至痰盂也有规定,除内外整洁外,连内放水量也有规定,不得超过容量的三分之一。查卫生长官带白手套,一进室门就往门横木和角落里摸。蒋对此印象也很深,受影响也很大,他以后当政时,最讲究带白手套,并每到一处,四处都摸,看是否干净。
总括起来,蒋认为一国军队如果作到精强和富于战力,就要有三个要素:绝对服从命令;军队官兵要有中心信仰;军队为士兵最优良的职业学校。
参加革命
蒋在日本留学期间,曾几度返国探亲。1910年3月18日,毛氏为蒋生下一子,即蒋经国。1911年武昌辛亥举义以后,蒋即和张群、陈星枢闻讯回国,于10月30日离日赴沪。当时正是他二十五多生日前夕,在日本举行了一个告别酒会。告别时,他很激动,表示要干出一番事业来。当师团长为蒋等人送别时,将接到师团长长冈的一杯水时,一饮而尽,并说“阁下,我一定拼命地去干啊!”到上海后,他未及休息,即和黄郛、陈泉卿等人,被派往杭州指挥光复之役。他当然也未回家省亲,只写一封诀别家书,决心殉身革命,劝母勿以儿为念,以及死后家事处置。其母又派人至杭州安慰他,并告之“死生一视于义,毋以家事为念。”此时他已改用蒋中正之名。蒋到杭州后,就和顾乃斌等人组织“先锋敢死团”,起草起义计划。
计划草定后,蒋即回沪向陈其美报告。并于11月3日,带领一个由百余名战士组成的“敢死团”回杭,于奉化试馆和仁和火腿店待命。当日夜,上海陈其美发动起义,宦告独立,推陈其美为都督。此役中,上海商人和市民也有人积极参加。4日,将于杭州起义,临时司令部设于清泰车站。蒋率城南支队为八十二标前锋,由望江门进入城内,迅速攻克抚署。敢死团之女战士尹锐志、尹维俊身先士卒,攻入抚署。巡抚增韫跳后墙逃跑,当场被捉。自市北笕桥出发的北支队配合八十一标攻克军械局。灭明时,攻击满军旗营。一直打到深夜,旗营方受招投降。义军立即推汤寿潜为都督,成立杭州军政府。7日宣告杭州光复。上海、杭州光复,南京孤立,对全国迅速光复有重要促进作用,使清军顾此失彼,无法招架。蒋旋回上海,任陈其美沪军第五团团长。1912年1月1日,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改用阳历纪年。此后,蒋又到吴淞训练军队。其间,蒋常随陈其美到北里,遂于法租界认识房侍姚怡诚,后两人相好,蒋遂纳之为妾。(1912年冬,姚怡诚携回奉化故里,与毛氏同住)。1月14日,蒋又奉陈其美之命于广慈医院,刺杀了光复军司令陶成章。旋因舆论大哗和孙中山发电追查凶犯而逃往日本避风。第五团长由张群继任。杀死陶成章的理由是陶反对陈其美,并要谋杀陈。当时上海都督悬赏一千元捉拿凶手,这当然捉拿不到。此事孙中山一直不知是蒋所为。
蒋到日本后,创办《军声》杂志。其所撰发刊词纯为民族独立革命思想,或富国强兵思想,其言日:“各国之殖民政策,以兵力为后盾,二十世纪以后,太平洋沿岸将成为各国驰骋角逐之场,祸在眉睫,我人必讲保国之道。”
“夫太平洋沿岸其为万国竞争之焦点者,独我中华土地耳。西人有言日:‘两平等之国,论公理,不论权力;两不平等之国,论权力,不论公理。’是则俾斯麦所倡之铁血主义,正我国人所当奉为良师者也。”
“我国此次之革命,名为对内,实为对外;对外问题最重要者,为军事。”从这个发刊词中可以看出蒋当时只是富国强兵的民族独立思想,并无什么民主思想。
军声社设于日本东京代代木山谷一四三番地。国内上海棋盘街、北京琉璃厂、汉口花楼底等处设有发行机构。《民主报》并为其发了广告。他于该刊发表多篇文章:
《征蒙作战刍议》文章中,主要对平定“外蒙独立”进行筹划,并有挥师蒙古的壮图。其中认为外交应为作战策略之根据,是其重要军事原则。此外又写有《蒙藏问题之根本解决》一文,主张征蒙抚藏。因为西藏内部不团结,易于征讨,蒙古则必须以强力征讨方可。同时声讨袁政府对外妥协,“何吾政策,……一忍再忍,甘为退守,丧权辱国莫此为甚!噫!岳家军全胜之威方震,十二道金牌之诏先下,思念及此,……又不觉为吾国前途痛哭也!”《军政统一问题》一文中,他认为应当军民分治,反对各省督军兼管民政。因为督军兼管民政就等于成了中央的总统,也等于唐朝的藩镇,是亡国之政。故一国之军事,必须统一于中央,不许各省长官自统军队。否则“势必致各省独立,互相残杀”。统一之法,是“将全国军队,破除省界,分为数大管区。”大管区之下,又设军,师管区,直隶于中央政府。此为美国军制。《革命成功后军政之经营》二文,则广泛议论军事、政治和对日本政府的政策问题。主张孤立日本,遏制其扩张势力。关于军事,有边防和内地的配备兵力筹划,以及军费预算占总国民经济的比例(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军队组成,应以陆军为主,海军为从;国家兵力数目,应以经济实力为据,如以国际水平规定官兵待遇,或以国际待遇减半发给,我国当时(1912年至1913年)只能养六十万军队,因此,必须裁军。《巴尔干战局影响于中国与列强之外交》主张竭力联合美国,并与英、德、意、奥各国相交往,而孤立俄国和日本。
综观以上军事论说,可见蒋介石的军事和治军思想体系已基本形成。战术、战略思想主要来自德国;军事组织和军队统帅,则主要吸收美国军制。此后,其军事思想更进一步完善。
1912年年底蒋回到故乡。次年6月,蒋决心赴德留学,特往上海晋谒孙中山先生。时值孙中山倡导二次革命,正需人手,孙不同意蒋出国留学。经孙先生劝导,蒋打消赴德意图,遂于上海参加二次革命。
7月12日,李烈钧反袁于江西湖口;15日黄兴举兵于南京;次日,陈其美起义于上海,任上海讨袁军总司令,18日发表独立宣言。蒋建议陈首先进攻上海制造局,不同意张群首先夺取海军的建议,陈其美采纳蒋策,发兵进攻制造局。但制造局为上海镇守使郑汝成所严防,又收买海军总司令李鼎新,任护卫任务。结果陈军自二十二日到二十三日的总攻击,因为海军支援郑汝成而失败。
28日,蒋又秘密到龙华运动九十三团(原第五团)参加战斗,再与钮永建部南北合攻制造局,战斗极为激烈。直到次日,终因弹尽而撤退。同时郑汝成又胁迫闸北商民,如不迫陈其美撤走,即对商民开炮。商民与红十字会、租界外国人等,一齐向陈其美施加压力,逼陈再退吴淞、宝山。湖州会馆的讨袁军,也被英军解除武装。到8月13日,讨袁军完全失败。
蒋又被迫第四次东渡日本,9月1日到达长崎。对此,日本外务省政务局长松井庆四郎于9月23日将《有关亡命来日之中国人调查报告》书,交警视总监安乐兼道。报告中有孙文、黄兴、陈其美、蒋介石(并称蒋介石为陆军少将)。
到9月12日,四川熊克武反袁最后失败。10月15日,北京总检察厅明令通缉孙中山、黄兴、陈其美、张继、李烈钧、柏文蔚等。11月4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并撤销国会议员430余人。国会解体。袁于1914年1月10日,解散国会。3月18日,开“约法会议”,历经四十天制成“新约法”。5月1日,废除“旧约法”实行“新约法”。规定大总统有权招集解散立法院,并决定法律、预算等事项。大总统还可以终身任职。如此说来,袁就如同皇帝一样。
参加中华革命党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深感党人不听指挥和命令,行动不一致,导致革命失败。为此下决心组织中华革命党,为早日促成革命成功,他暂时不得不实行党魁独裁制,要党员绝对服从他。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并不是党的根本原则,并且入党宣誓中也明明写着实行“民权、民生”两目的,又说“创设五权宪法,使政治修明”等,仍是以建立民主共和国为宗旨。因此孙中山此举并不是封建性或会党式的消极性质。蒋介石认为是“以严密的纪律,组织中华革命党,坚决地贯彻国民革命的宗旨”。所以他坚决地加人中华革命党。蒋是于同年自日本回国后在上海加入的。他的“入党誓约”为一〇二号。主盟人为张人杰(静江)。入党时间为1913年10月29日。签名为蒋志清。
蒋于上海入党后,不久又东渡日本。12月,于东京和孙中山单独见面。这年蒋27岁。蒋对此引以为最大光荣,以后常常提到。但当时他并没有熟读孙中山的著作,而是热衷于王阳明、曾国藩。“尤喜读王阳明、曾文正、胡文忠三集,手未暂释。……军事学即以巴尔克战术为基础,而政治学则以王阳明与曾文正二集为根底也”。曾国藩的自立自强思想对蒋影响极大。曾的中心思想是“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
中华革命党成立后,蒋认为只有陈英士、朱执信诸人是真正的革命者,对于不服从孙中山的干部,蒋很看不惯,并决心报复,给点颜色看。
蒋参加中华革命党后,孙中山交给蒋的第一件任务,是于1914年初夏,到上海再发动一次起义。蒋本人兼第一路司令。这时海军中将郑汝成为松沪镇守使,继续防卫上海。蒋到上海后,总结二次革命失败教训,决定分三路进攻:一路由蒋本人统率,为主力部队,担任攻击市区谭子湾、小沙渡、曹家渡、梵王渡一带的任务;第二路以陈荣廷统率,主攻上海警署;第三路司令为何文龙,主要破坏铁路、电信、并突袭长江南岸宝山、北岸海门,封镇海军活动,使其不能像上一次那样配合陆军作战。但因保密不周,事前泄露军机,5月13日夜晚,捕去陈乔荫、王锦等人。小沙渡司令部也被查抄,行军草图、军队名单等全被搜去。陈乔荫、王锦殉难于西炮台。这次起义,未及发动即行夭折。6月15日,袁世凯即以大总统名义下令通缉蒋和廖轰、陈荣廷、何元龙等人。蒋成为第一个通缉对象。通缉令指出:“此次谋乱,系蒋介石代表孙文主持一切,伪示地图及款项均由蒋介石受孙文伪令给付……。”蒋在一个晚上逃到张人杰处,张不在家,便转往别处小坐一会后,再回张宅。但到张宅附近时,因见情形不对,立即走脱。据说此由叛徒王金发告密所致。正在此时,陈其美(英士)从东京发来电报,要蒋立即东渡,再定大计。
蒋到13本后,于东京筑地参加了中华革命党成立大会(7月8日)。会上有三百多人参加,共推孙中山为总理。孙于会议中提出第三次革命问题,并要大家“等待时机,不可轻举妄动。”不久,蒋又奉孙中山之命,继陈其美于东北培植革命根基之行,与戴季陶等到东北筹备革命的发动,或探索东北发动的可能性。同行者还有日本山田纯三郎(1900年殉难惠州之役的山田良政之弟),于东北逗留约三四个月因袁军防范极严,终不得志,加之蒋又生病,便“饮泪回东”。
这次东北之行,蒋的行动受到日本关东军的照顾,并在日本人掩护下于满洲里、哈尔滨、长春等地住了三个月。在此期间,欧洲大战于7月28日爆发。蒋于29日即自东北上书孙中山,主张乘欧洲大战和13本与袁世凯矛盾尖锐之时,“乘势急进”。并建议今后宜将革命根据地转移于浙江,进而克复南京、上海。蒋离开东北前,曾在长春铁路饭店日本军人招待会上,向日本军人转达了孙中山的话:“日本人如果不将东北和台湾交还我们,并保证朝鲜独立,我们国民革命运动是不能停止的。这实际上是向日本表明,孙中山一定要进行国民革命运动。日本军人联队长听此后,大为不满,蒋介石说他“面红耳赤而去”,第二天日方就叫蒋离开东北。蒋返回日本后,即向孙中山如实报告,承认失败而归。
欧战爆发后,13本决定断然对德宣战,说是要铲除德国在亚洲的根据地,提高自己国际地位,实际上是想独占中国。因此英国不同意13本参战。后经日本保证只限于南中国海、北太平洋、胶州湾地区后,英国才于8月14日同意日本参战。袁政府怕卷入战争中去,8月6日即向世界宣告中立,反对在中国领土上和租借地上作战。但日本对此决不会同意,袁政府也深知如此,便又于8月7日,由外交次长曹汝霖向日本驻华临时代办小幡酉吉(公使山座园次郎于五月二十八日在北京死去)表示可以允许日本登陆山东,侵占青岛,但有一个交换条件,就是日本方面要将亡命日本的革命者驱逐出境。
19日日本政府新任驻华公使日置益便草拟四项交换条件和六项要求,于8月25日呈日本加藤高明外相。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9月2日,日军十八师团在山东登陆。10月6日侵战济南。11月11日,以日置益六项要求为基础而扩大的“二十一条”,于日本内阁临时会议通过。
同年(1914年)9月3日,蒋自日归国到上海。8日,日本政府则通知日本驻沪领事有吉明监视蒋。9月20日,郑汝成将中华革命党党员范鸿仙刺死。11月23日,杭州革命党人夏之麟之领导机关被破坏,又有三十人被捕杀。此后不久,蒋复东渡日本。
1915年2月,陈其美再回上海发动起义,仍未能如愿。8月1日,陈亦返回日本。10月中旬,陈奉孙中山命再回上海发动起义。同时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和檄文。不久蒋介石也奉陈命再到上海参加筹划起义具体事项。总机关设于法租界霞飞路渔阳里五号。蒋与丁景梁、薄子明共同在陈其美指挥下工作。
蒋首先和陈等决定诛锄郑汝成。正巧11月10日,日本大正天皇举行加冕典礼,上海镇守郑汝成当然要前去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致贺,于是在这一天,在郑所可能经过之地沿途埋伏敢死士十多人,特别于必经之地外白渡桥,令王明山、王晓峰埋伏桥侧百余公尺处,每人配备一支手枪、两枚炸弹。上午11时,郑的汽车来到,郑车刚到桥头正巧出了毛病,车速减慢,眼线看清后大叫,就是这一部车。此时郑身着大礼服,坐在车内。王明山首先闯上前去连投两颗炸弹,将汽车炸坏,王晓峰则跳上车,对准郑的脑袋连发十枪,将郑头打得稀烂。两王也因未及时逃走而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