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俯民
|类型:人物·传记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7
|本章字节:9894字
但孙中山不管蒋如何反对,仍坚持了联俄容共政策,未理会蒋的反对。蒋怎么回广州呢?这不要紧,自有台阶可下。原来蒋离粤返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要求免去杨西岩的理财职务。这一要求被采纳了。而廖仲恺也复信,对他的“独立自主”之论,表示完全同意。于是蒋于4月14日启程返回广州。
这时,黄埔军校已经招入考生三千多人。国民党第一届全会已于1月30日闭幕。
蒋于4月21日到广州。当日谒见孙中山。26日到军校视事,5月3日,正式被委为黄埔军校校长(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
他规定的军校课程有:人生观、革命史、军纪、军略、兵器、训练、卫生、典范令、士兵生活、军人要则、曾国藩治军语录。
他对学生的要求,是绝对服从和不怕死。他说:“军人的目的,也只有一个死字。”又说军人字典里没有难字。因而要军校学生们要以“杀身成仁”的精神,为主义而奋斗。又把不怕死精神称为“黄埔精神”。
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和夫人亲自参加。上午9时,孙中山发表讲话,提出“亲爱精诚”四个字,作为校训。又手谕训词为:“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1927年4月,蒋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时,又以此为国歌。蒋到台湾后,也未改变。同时又有军校校歌两个。其第一个为:“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主义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作奋斗的先锋。
“打条血路,领导被压迫的民众。携着手,向前行,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反对“盲从”
1924年7月7日,蒋兼任长州要塞司令。这是孙中山对他的信任。职位虽然不高,但蒋也已安下心来,进行军校工作了。
为了把军校学生训练成忠于他的未来军官,他开始在思想上训练学生们的绝对服从意识。主要是以训话形式进行。
首先是讲解三民主义。他认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同于西方民主主义政治学,而主要是从:心理学、统计学、社会伦理学、哲学、逻辑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中提炼出来的,又参考了其他科学,并根据中国的历史、法度、风俗习惯等最后形成的。
在讲三民主义的同时,又批判无政府主义。强调对三民主义要绝对信仰,绝对服从。凡是“怀疑三民主义或批评三民主义的人,就是叛党,那都是我们的敌人。
蒋介石的思想专制原则,从此已正式形成。孙中山从未说过谁反对三民主义就是敌人,而是蒋介石提出来的。
同时,蒋曲解了孙中山的重大政策和思想。例如在革命目标上,孙中山是要首先打倒北洋军阀统一中国,而后废除帝国主义的不平等条约,摆脱控制成为独立自由的中国。而蒋则于1924年9月25日,对军校学生讲话时,提出革命目标“就是先要打倒帝国主义”。
在军事训练上,也不执行孙中山的规定和对军队的编制,而实行自己的一套,树立个人的威信。对此,孙中山严厉地批评了他。孙说:
“今日开始练兵,犹不能行我所定编制,若谓练成之后,兵士长期都成了习惯,而后再行改制,则更难矣。此为我所定之制,则欲练成之后,仍可以应我方运用也。‘倘开练之时,已不能行我之制,则练成之后,我亦无心用之矣。”又批评蒋“本其日本士官、保定军官之一知半解,而全不知世界大势,不知未来之战阵为何物!……倘今日开始练实之始,不行我制,待到练成时期,谓能听我之指挥,我决不信也。”
蒋不仅以行动抵制孙中山的军事训练和编制计划,而且还为不执行孙中山的指示制造理论根据,在学生面前提出反对个人崇拜的主张。
他于本(1924)年6月24日对学生发表反对个人崇拜的讲话:
“我们革命是以主义为中心,跟着这个主义来革命,认识这个主义来革命的。决不是跟着一个人,或是认识一个人来革命的。如其跟着一个人,或是认识一个人来革命,那就不能叫做革命,那就叫盲从,那就叫做私党,那就叫做把他人当奴才、走狗了。”有一句值得特别注意。“中国人的思想习惯到如今,仍旧是几千年前皇帝奴隶的恶劣思想!”
他这是对孙中山的威信而言的。他反对联俄、容共,而大家都随孙中山拥护联俄、容共,于是他先是给廖写信,要廖等不要顺从孙中山,要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既而又在青年学生面前,大讲反对个人崇拜,不要跟孙中山走。
当时孙中山要蒋按其手订章则训练,但蒋就是不执行,还指示王柏龄按照他自己定的章则办事,不许更动。
反对孙中山北伐大计
孙中山一直念念不忘:北伐大计,忠心为国为民。1924年9月3日,中央政治会议第七次会议决定北伐,并发表北伐宣言。5日,大本营决定分二路进军江西、湖南。并由胡汉民代行大元帅职权。
此次北伐,系实现粤奉浙(卢永祥)三角联盟,北伐曹、吴。同时借此扩充地盘,扩大革命根据地,减轻粤民负担。当时北方正值第二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之时,是一大良机。
但是,蒋介石坚决反对孙中山此次北伐,几乎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9月12日,大本营设韶关。10月9日孙中山令蒋放弃广州,北上韶关,全力北伐,蒋却公然不从命。
孙中山命他“将所有枪弹学生一齐来韶关,为北伐之孤注”。他却要孙中山“早日回省,”并说这是“今日成败之最大关键”。以后几次电报往返,不管孙中山如何催命他迅速来韶,他就是一动不动,“稳如泰山”。孙中山心急如焚,毫无办法。
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曹锟,逐吴佩孚,直系大败。如果这时以黄埔学生军为核心,全力北上,加上樊钟秀建国豫军和赣、湘军、浙江卢永祥部则两湖可定,苏浙皖可复,再北上河南,与冯玉祥国民军会师,则可控制京津,威胁奉张,进而统一东北,再返戈南下,削平陈炯明、唐继尧。便可完成统一中国之大业。
但是蒋介石万事以个人为中心,其黄埔学生军,一兵未出,一枪未放,死守广州不动,其影响军心可谓大矣。使孙中山不能破釜沉舟,孤注一掷,致使各军因有后路可退,未能抵死一战。遂使北伐出军未几而终于失败。
1924年10月31日,孙中山又回广州。而蒋介石则始终未奉命而行。孙中山心里当然很不痛快,一直闷在心里,这对他的病体很不利,加重了病势。加之孙中山北上,路途遥远,身体又特别劳累,于是一病卧床不起。
冯玉祥政变后,即电邀孙中山北上。旋北京政府也要孙中山北上召开国民会议。孙中山于11月10日发表北上宣言。11日,命新建军队改称党军。命蒋为党军军事秘书,未给其军权。
13日,孙中山北上。24日自沪抵口本神户,停留六天,于神户高等女校讲演劝诫日本国民对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以予警惕和制止。并劝日本政府带头废除不平等条约。12月4日返抵天津,驻张园,已开始发烧,肝区作痛。31日抵北京。1925年1月20日病情急剧恶化。26日住进协和医院,确诊为肝癌末期。18日,孙中山回铁狮子胡同行辕养病。归后病情无大变化。24日孙中山胸涨,痰壅,不思饮食。26日,医嘱准备后事。
2月22日至24日之间,孙中山口授遗嘱,由汪精卫记录。遗嘱共有两个:一个是国事遗嘱;一个是交代家事。致苏政府信,则由孙中山以英语口授,由陈友仁、孙科记录。3月11日,孙中山在遗嘱上签字。12日晨9时半,孙中山逝世。
孙中山临终时,目视宋庆龄,欲语无声。并没有提蒋介石和汪兆铭的名字,也未定接班人之事。只是病中谈及同事时,意由廖仲恺、汪精卫、蒋介石三人负责,而蒋则负责军事,亦只是谈话中的意思,并无什么正式手续或文件。
孙中山死后,遗体予以防腐处理。先于协和医院进行耶稣教祈祷仪式。后抬入中央公园停灵吊唁。中央公园从此改名为中山公园。送殡者,沿途有三十万人以上。由吴稚辉、戴季陶、汪精卫等多人抬灵柩至中央公同。
李石曾、汪精卫于3月16日选得西山碧云寺石塔暂厝灵柩,并派兵守卫。南京奠都后,再归葬紫金山。
孙中山逝世后,蒋便对任何人也不再谈论反对联俄容共之事,反而成为联俄容共的积极分子了。
第一次东征与国民政府成立
孙中山北上后,陈删明又卷土重来,进逼广州。由代行大元帅胡汉民任杨希悯为联军总司令,反击陈炯明叛军。这时蒋介石只是军委会委员和黄埔军校校长,兼长州要塞司令、粤军参谋长。蒋此时要求学生军和教导团参战,经孙中山允准,列入粤军右翼。蒋所以要参战,无非是既随讨陈宿愿,也可借此展露一下头角,又不失去黄埔根本。
蒋亲自率领三千五百子弟兵,于1925年2月3口上午9时自黄埔出发,参加第一次东征。蒋于这次东征前制定了《军队连坐法》,在东征中开始应用,初见成效。
于本月4日收复东莞、石龙后,心情甚是愉快,便在10日这天写了一首五言诗。诗曰:
“亲率三千子弟兵,鸱鹗未靖此东征。
艰难革命战孤奋,挥剑长空涕泪横。”
15日,经过激烈巷战,蒋所部收复淡水,即向孙中山告捷。此次是蒋独立指挥的第一次大胜仗,俘敌七百余人。但3月12日棉湖一役,教导团损失惨重,伤亡官兵六百余人,约五分之一强,但终于转败为胜,20日攻克兴宁等县城。
21日下午,得知孙中山逝世。蒋率其教导团全军遥祭孙中山于前线阵地。孙中山死后,蒋介石把自己当成孙中山的忠诚门徒,自称为孙中山的弟子。3月30日,蒋在兴宁城祭奠孙中山灵位,并写有挽联:“主义扬中外;精灵炳日月”。横额为“高明配天,博学配地。”同时又挽革命将士曰:“讨逆立功先我死;冲锋摧敌世尽惊。”横额为:“主义之花”、“革命结晶”、“死而荣”。
同时蒋发表演说,尊孙中山为国父。他说:“我们总理为中华民国国父”。尊孙中山为国父,是蒋丁1925年3月30日在东征途中兴宁城提出的。他这种在孙中山死后,尊之为国父,是一种尊上隆礼,是富于人情味的,为民众所接受。1940年4月1日成为定制。
4月13日,成立党军第一一旅,旅长何应钦。蒋任党军司令。复因杨希悯、刘震寰叛乱丁广州,东征军于6月9日又同师讨伐杨、刘二部。6月11日,蒋出任广州卫戍司令。
讨平杨、刘后,工人罢工反帝的高潮席卷全国。6月23日,英法葡帝国主义军队开枪射击中国罢工工人和学生,发生沙基惨案。当场有军校学生二十三人死亡,一百七十人负伤;工人等六十人死亡。总计伤者五百余人。广州革命政府对该三国立即提出抗议,但三国领事则耍无赖,推卸责任。自七月开始,爆发省港大罢工,到第二年12月止,持续一年半之久,对香港断水,使香港成为死港、臭港,罢工领导者为廖仲恺。以英国最后屈服而告终。
蒋介行接到惨案发生电话时,立即变色流涕,深受刺激。他边哭边说:“帝国主义者,不以华人为生命、屠之如豕犬。国耻至此,我何以为生?乃即下船赴省,一路风凄日暗,举目皆无光色!?”
广州政府于8月4日宣布立即和英国断交,禁止各国商船到香港停泊。并组织省港罢工委员会,领导和支持罢工运动,对英国进行了反。
在反帝离潮中,广州中央政治会议于6月14日召开。召集人为胡汉民。会议决定成立国民政府。
7月1日,选胡汉民、汪兆铭、张人杰等十六人为国府委员。汪精卫任国府主席,五常委为汪和胡汉民、谭延闿、林森、许崇智。国民政府下设军事委员会,汪精卫任主席。蒋当时只是八个军委委员之一。
8月26日,公布国民革命军五个军的军长人选。国民革命军正式成立(见后)。
本年(1925年)11月23日,林森、张继、居正、谢持等于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西山会议,决议***,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取消中共党人的国民党党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