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节 第十章 胡雪岩的谋划之策(9)

作者:赵月华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3:29

|

本章字节:3550字


既然生意场上,无时无刻不承担着风险,就要做好”万一出事”的思想准备,因此,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一桩生意投入运作之前,要想着为自己留下退路。


善于使用连环手法


用连环计,要计计相连,环环相扣,滴水不漏,方能有效。胡雪岩


伟大的哲学家休谟曾经说:”一切都是有联系的,没有联系就没有事物的存在。”休谟在这里揭示出了一个真理,即事物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存在着的。


既然万物是普遍联系,那么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则必须在相关性、连环性背景下进行。由而引出的一个方法论是连环方法论。在谋略上则引申出连环计。这都是基于万物间的联系客观的存在的哲学原理。连环计,环环相扣,一环都不能松,一环都不能失败,否则整个计谋都将失败。这充分反映了事物的联系、相关性的哲学理论。


胡雪岩就是一个十分善于施展连环计的商界高手。典型一例就是在与”隆昌”米行斗法的过程中。


在”隆昌”米行,谭柏年不是老板,胜似老板,真正的老板名叫石三官,远在苏州乡下,是个纨绔。父亲死后遗下一大笔财产,又继承了年代颇久的一家老米行。石三官喜欢斗鸡走马玩蟋蟀,疏于生意买卖,便把米行一切事务交给舅舅谭柏年,委托他全权处理一切,连账本也不过目,每年只须按时交付赚来的银子,便不过问。谭伯年得了授命,仗着长辈关系,在米行中行使老板权利,对伙计十分苛刻,店里上下没有一个不惧他的。


有一天,谭柏年用过早餐,吩咐备轿,去”福轩”客栈会一位重要的客商。一路上,谭柏年脑中飞快盘算,思考见面时要做的事。今岁苏州乡下风调雨顺,谷米丰收,隆昌米行趁机敞开收蚴,仓房里屯集了上万石新米,需要寻找买主。谭柏年干米行生意,屈指算来已有30多载,精通业务自不必说,做米生意的个中奥秘亦了如指掌。


论谭柏年的资历和才干,本可以开一家米行,做真正的老板,但命运偏偏与他作对,家道本属小康,一场突如其来的兵火,房屋财产付之一炬。沦落到给人帮工的地步,慢慢爬到米行档手,所靠的几位老板相继破产,谭柏年惶惶如丧家之犬,不断寻找新的避难所。幸而上苍有眼,天不灭曹,外甥石三官聘用他做”隆昌”档手,无比信任。谭柏年蛰伏多年的念头又萌动起来。尽管在隆昌,大小事情他说了算,但还不是真正的老板,辛辛苦苦赚来的银子必得如数交给石三官,他心里就发痛。外甥待他不薄,年俸可观,外加不少红利,但终究不是自己的米行。谭柏年打起”小九九”,要做老板,得靠自己的手段,账目上做手脚,略施小计,石三官看不出来,这里头揩的油,抵得上两三个档手的年薪。但雕虫小技,难成大器,真正大把捞进的机会在于存米销出的方式。


谭柏年此刻便是寻找这种机会。


昨日,山东米商潘家祥抵达上海,谭柏年闻讯前去码头相迎。他俩是老相识,言谈之间,谭柏年得知对方有意要在上海收购大批谷米,运往北方。此前,潘家祥见到《申报》刊登快讯,知道齐鲁适遇大早,庄稼歉收,急需大米救灾。两相应证,潘家祥肯定要做一笔大生意。上海米行林立,各家竞争激烈,这块肥肉到底落人谁家之口,尚难料定。谭柏年决意拼力一争,做成这笔生意。


凭经验,谭柏年知道潘家祥本钱雄厚,不屑于做零碎买卖。与小本米行锱铢必较,费力费神,且不能满足需要,能看得上眼的大米行,在上海不过三五家。谭柏年把几家米行加以排列,估量实力,隆昌属前三名,可以力争。谭柏年同样喜欢做大买卖,报损率高,回扣可观,一笔生意下来,除了应付石三官,自己还能落下一笔银子。


然而,见到潘家祥之后,潘却说他已经与胡雪岩已经签订了契约并将契约掏给谭柏年看。


谭柏年只瞅了一眼纸上”胡雪岩”三个字,便明白对方说的是实话,敢于把这事告诉他人,证实这桩买卖已铁板钉钉,笃定泰山,不会生变故的。谭柏年霎时充满失望之感,心里暗骂:姓胡的忒狠毒,竞把手伸到上海,虎口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