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节 第七章 胡雪岩圆世之技(3)

作者:赵月华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3:29

|

本章字节:3836字


然而,那俞三婆婆却是个厉害角色。她在胡雪岩面前装聋作哑,不想帮胡雪岩这个忙。


因为如此,胡雪岩越发不敢大意,要言不烦地叙明来意,一方面表示不愿使松江漕帮为难,开脱了老太爷的窘境,一方面又表示不愿请兵护运,怕跟俞武成发生冲突,伤了江湖的义气。


这番话真如俗语所说”绵里针”,表面极软,骨子里大有讲究。俞三婆婆到底老于江湖,熟悉世面,听胡雪岩说到”不愿请兵护运”这句话,暗地里实为吃惊。话里等于指责俞武成抢劫军械,这是比强盗还重的罪名,认起真来,灭门有余。


面对如此利害关系,俞三婆婆装出气得不得了的样子,回头拄一拄拐杖,厉声吩咐俞少武赶快多派人把他那糊涂老子找回来!


不管她是真的动气,还是有意做作,来客都大感不安,胡雪岩急忙相劝,说这件事怪不得俞大哥!他们也是道听途说,事情还不知道真假,俞大哥不至于敌友不分。他们的来意,是想请三婆婆做主,仰仗俞大哥的威名,保一保平安。


听得这一说,俞三婆婆的脸色和缓了,说此事武成理当效劳。


然而,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俞武成客居异地,手下的兄弟都不在,虽然出头来主持,无非因人或事。上山容易下山难,看来不是凭一句话就可以罢手的。


事情相当麻烦,俞武成为本帮兄弟的生计考虑,急于谋个出路,以致身不由己,受到挟制势若骑虎。萝卜只有吃一节剥一节的,好在最难的一节和俞武成拉近关系已经安然走过,已经不虑骑虎的人策虎来追了。胡雪岩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让骑虎的人安然下了虎背。


凭了胡雪岩的脑筋、实力和关系,这一点倒不算太难:伏虎,让恶虎归顺了,一切都迎刃而解。


伏虎无非就是收降。计策似乎无甚高明,仔细想来,也足见胡雪岩的眼光深远。他从一个商人的角度通盘考虑形势,深信太平军只是一时肆虐,于情势,于力量,都不大可能长久。所以胡雪岩在商业上的总原则是帮官军打太平军。天下早一日安宁,商业早一日昌盛。这批军火本来也正是此原则下着手去做的,遇到了麻烦,也正好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去考虑解决办法。


可真是一窍通而百窍通了。胡雪岩很快和俞武成及其他谋划劫持军械的江湖头目达成了协议。由胡雪岩报请官府,发给这批人三月粮饷,保证不诱降(不先降后杀),事成后编队移地驻防。胡雪岩还自己先拿出一万银子来补润。


既然生路有了,谁又何苦硬往死路上走?


这件事也见出胡雪岩务求事圆的决心、手段和恒心来。不到山穷水尽之时,决不放弃以平和的方式解决,为了能够达到平和圆满,也决不过于姑息迁就。原则是要有的,见机行事也是很必要。


这是胡雪岩”圆活”之”活”。这是胡雪岩圆融的”融”。总要使各方都感到满意,感到没有羁绊,感到活起来还算有汁有汤,有滋有味儿了,这个”圆”字才算没有白做。


胡雪岩的圆世态度,既在通,又在活,还在融,归结在一起,无非是要达到圆满无憾。通是权和变,活是趋向、目际,触是状态,满是结局。人生如此,又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谨小慎微防人妒


不招人妒是庸才,可以不招妒而自己做得招妒,那就太傻了。胡雪岩


自古以来”同行相妒”,而妒嫉的力量是很可怕的,人行走商场,最怕非议,最怕树敌,因此还是谨小慎微比较可靠,胡雪岩对这一点深有感触,他说:”不招人妒是庸才,可以不招妒而自己做得招妒,那就太傻了。”无论在他的中兴盛加还是末路时期,他都非常注意自身的举动,避免锋芒太露,因别人的嫉妒而受敌。


胡雪岩的不自招妒嫉,是为了不在同行中处于孤立的地位,是一种深刻的眼光。在创业之初,这种眼光就表现出来了。


胡雪岩因资助王有龄而被钱庄扫地出门,王有龄当官后,自然要感恩图报,给胡雪岩创业的机会。


胡雪岩要筹办自己钱庄,其时他实际上还身无分文。不过他已经筹划好了资金的来源,即以王有龄为官场靠山,凭他们的交情承办代理打点道库、县库的过往银两。代理道库、县库,可以用公库的银子来做钱庄的流动资本,而且公家银子不需付利息,这等于是白借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