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月华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3:29
|本章字节:4192字
做一个成大事的人,要善于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曾国藩所说的失败原则,指出了仕途中所引以为戒的主要方面,对现今当领导之人,有极大的借鉴意义,。韩国的大宇汽车集团,后期领导层决策昏暗不明,盲目贪图企业规模,致使自身不断膨胀,终于无法控制,陷于破产解体的窘
迫境地。
第四章曾国藩的牵手之智
曾国藩认为:人生在世,须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曾国藩善于建立自己的人脉资源,并懂得如何经营人际关系,并且随着地位越高越善于经营,越善于注重与人”牵手”,真可谓明白人做明白事。人际关系好,人脉资源丰富,就意味你做事情所得到的机会就会越多,你所能够利用的资源也会越多,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选择朋友就是选择命运
曾国藩语录: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选择朋友是人生最关键的一件事情。一个人一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跟他所结交的朋友是否才华出众、品性优良紧密相关,因此,选择朋友这件事情我们不能不慎重啊!
曾国藩的处世经可以说是他广交朋友的处世经。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个不朽,都是在朋友的砥砺和影响下取得的。因此,他深知选择朋友的重要性,无论什么时候,都十分注意交朋友,特别是那些德才兼备之友。曾国藩所交的益友,对他的人生及事业起了重要作用。其中有给他出谋划策者,有赏识提拔者,有危难之时两肋插刀者、从各个角度烘托着他的事业。因此,他比别人更深刻地体会到选择朋友是人生最关键的一件事情。
曾国藩为母亲回籍奔丧的这段时间,是否出山办团练,与他一生功业关系极大,其进退为难之际,就全靠了众多好友的竭力相推和晓喻决断,才使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把握住了进退隐显、出处决断的好时机,从而使他事业获得了成功!
1852年6月,曾国藩授为江西省乡试正考官,奏准回籍探亲。当他走到安徽太湖县的小池驿时,忽接母亲江氏去世的讣闻,遂调转方向,由九江登船,急急回原籍奔丧。曾国藩一到湖南,满耳听的是太平军节节北上,清军抵挡不住,形势如何紧迫的风声。实际上在曾国藩逆长江行至汉阳时,湖北巡抚常大淳便告诉他:长沙已被粤匪围困。他只得由水路改走旱路,经湘阴、宁乡而达湘乡。在这时,曾国藩突然接到了朝廷命他留籍襄办团练事务的谕令。
咸丰皇帝让曾国藩留乡办团练既有一般性又有他特殊的背景。此时,太平军势力浩大,清军无力对抗,清政府下令地方官举办团练,尤其任命回籍的官员为团练大臣,利用人地两熟,在地方又有号召力的官员组织地方武装,对抗太平军。仅仅1853年3月到4月,就先后任命45人为团练大臣,仅山东一省就有13人,曾国藩也是在这时被任命为湖南团练大臣的。但是,曾国藩的被任命,有他不同一般的个人背景:在他回籍奔丧的路途中,早年的朋友和老师唐鉴向咸丰皇帝荐举了他。
唐鉴于1845年致仕,告老还乡,到江宁主讲金陵书院,名震江南。1852月7月,咸丰帝召他入京,连连召见,垂问军国大计。唐鉴向咸丰帝举荐曾国藩,请皇上任命他为湖南团练大臣,授给他便宜行事之权。并且详细地向皇上讲述了曾国藩的出身、学问、为人、才干,说”曾涤生才堪大用,为忠诚谋国之臣”。他还以自己的一生名望作担保,请咸丰帝坚信曾国藩将来必成大事。
曾国藩于
1853年1月8先接到帮办湖南团练的命令,当时热孝在身,虽接命令,并无立即出山之意。但是形势的发展,却越来越令曾国藩感到决断去从之难,大有骑虎难下之势。
此时,太平军在湖南的节节胜利,激起湖南地方官吏和地主、士人保护乡邦的激情,同时又有几股力量冲击着曾国藩。一是他多年的湖南籍朋友都主张让他出山创办武装力量,镇压太平军。如曾国藩向皇帝推荐的人才之一江忠源,早在道光末年,湖南农民反抗运动兴起,他就主动举办团练,与起义力量相对抗。听说曾国藩回籍办团练,他多次来信,表求坚决支持。罗泽南也是曾国藩向皇帝推荐的人物,直至这次回家奔丧,二人才得见面。此时罗借着举人身份和乡村教师的地位,培植忠于清政府、仇恨农民起义的力量,其弟子中如王矗、李续宾、李续宜、蒋益沣、刘膝鸿、杨昌浚等,后来都是湘军的勇将。曾国藩回籍后,罗泽南正举办团练,感念曾对他的知遇之恩,也极力怂恿曾国薄出山领导地方团练。同时,湖南地方官也力请曾国藩出山。当太平军围攻长沙之前,云南巡抚张亮基授调湖南巡抚,赶赴长沙抗拒太平军。当时身为举人、作乡村教师的左宗棠投军作张亮基的幕僚,左向张推荐了曾国藩,请曾出山协助镇压太平军。张亮基一边上奏要求皇帝下旨令曾出山,一边给曾国藩写信,请求他出来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