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诗五言责子

作者:陶渊明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2:29

|

本章字节:3018字

[说明]


这首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四年(408),陶渊明四十四岁。


责子,就是责备儿子。诗人以风趣幽默的口吻责备儿子们不求上进,与


自己所希望的差距太大;勉励他们能好学奋进,成为良才。其中流露出诗人


对爱子们的深厚、真挚的骨肉之情。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1)。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2)。


阿舒已二八,懒惰固无匹(3)。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4)。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5)。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6)。


〔注释〕


(1)被(pi披):同“披”,覆盖,下垂、鬓(bin):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肌肤:指身体。实:


结实。


(2)五男儿:陶渊明有五个儿子,大名分别叫俨、俟、份、佚、佟,小名分别叫舒、宣、雍、端、


通。这首诗中皆称小名。纸笔:这里代指学习。


(3)二八:即十六岁。故:同“固”。曾本云,“一作固”。无匹:无人能比。


(4)行:行将,将近。志学:指十五岁。《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后


人遂以十五岁为志学之年。文术:指读书、作文之类的事情。


(5)垂九龄:将近九岁。觅:寻觅,寻找。


(6)天运:天命,命运。苟:如果。杯中物:指酒。


〔译文〕


白发覆垂在两鬓,


我身已不再结实。


身边虽有五男儿,


总不喜欢纸与笔。


阿舒已经十六岁,


懒惰无人能相比。


阿宣快到十五岁,


也是无心去学习。


阿雍阿端年十三,


竟然不识六与七。


通儿年龄近九岁,


只知寻找梨与栗。


天命如果真如此,


姑且饮酒莫论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