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永不陨落的加加林(1)

作者:耿立

|

类型:诗词·散文

|

更新时间:2019-10-06 16:24

|

本章字节:11402字

——纪念人类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


宁明



今年的3月27日,是人类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牺牲43周年纪念日。而4月12日,则是加加林飞上太空的50周年纪念日。


我打开相册,让目光追寻着记忆再次回溯到莫斯科中心繁华的列宁大街上,仰望这个人类第一位飞向太空的英雄——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加加林气宇轩昂地站立在高高的纪念碑底座上,仿佛将身体***了云端。


他极目远方,脚下是相对于太空的高远而显得非常渺小的地球。加加林的双臂微微张开,像一只正欲振翅高飞的雄鹰。


在俄罗斯的不同城市,众多的广场上都耸立着不同尺寸、形状、材质及不同色彩的加加林雕像。每年的3月27日,那些记忆深刻的人们,尤其是老人和孩子,会不约而同踏着厚厚的积雪默默地来到加加林雕像前,献上自己心中的怀念与崇敬。这位为人类、更为前苏联、也为如今的俄罗斯赢得了永恒荣誉的航天英雄,是俄罗斯民族的巨大自豪。但是,这位英年早逝的英雄,不是陨落于太空,却是在完成太空遨游之后的一次普通飞行训练任务中牺牲的。他的生命太意外地消失在了人们的敬慕之中,这让那些崇尚英雄、仰慕蓝天的善良人们,从此多了一个用泪水与叹息构筑起的哀伤的春季。加加林,一个让俄罗斯三月的天空从此每每回首而落泪的名字!


1968年3月27日,在莫斯科北郊弗拉基米尔新村附近的一片森林里,人们在厚厚的积雪中发现了一个6米多深的大坑,这是加加林与他的战友谢列金驾驶的米格15歼击教练机以自身5吨重的躯体猛烈撞击地面时形成的。大坑的四周散落着飞机的残骸碎片。两名飞行员的尸体已残缺不全、无法辨认。在飞机残骸的前座舱左操纵台上夹着一截断臂,这也许是加加林留给人间的唯一一块相对完整的“骨肉”了。至今,谁也说不清加加林是怎么牺牲的。他的死因成了几十年来人们猜测不断、又一直解不开的谜。也许,只有加加林自己才能说得清楚,他们的飞机为什么在仅有250~300米的很低高度时竟还处于几乎垂直的俯冲状态。在这样低的高度上,飞机居然仍以140~150米秒的下降率急速下坠,这无异于在空中就已宣布了两名飞行员的必定死亡。两秒钟后,在飞机坠地的瞬间,于一声巨大的轰响声中,两名出色的飞行员却以另一种无声的方式宣告了自己从此将对这个世界永远保持缄默。如今,加加林在飞机坠落的地方以雕像的姿容留给人们一副永恒的微笑。那些每年如期而至的一簇簇鲜花已唤不醒人们心目中的航天英雄。对自己飞机失事的原因,加加林用永远的习惯性微笑做出了无言的回答。他仿佛是在有意考验人们的想象力。即使在克里姆林宫红墙外的墓穴里,加加林也一直恪守着这个天大的秘密。加加林和斯大林这样的人物一起葬在克里姆林宫红墙外的墓地里,他们的前方不远处,是深红色的列宁墓。我想,即使列宁这位令加加林景仰、信赖的革命领袖回首询问时,他也是不会轻率地说出自己飞机失事的秘密的。两年前,几十名专家向普京政府联合请愿,要求重新调查加加林之死的原因,还这位航天英雄一个“清白”。但是,政府自有政府的考虑,最终还是拒绝了这些只知追求“真理”而不太通晓政治玄奥的科学家们的善意请求。


无论飞行员还是航天员,也许,从他们选择飞行这个职业的那一天起,就意味着选择了随时的牺牲。死的方式对他们来说其实并不重要。他们的生命最终将以怎样的方式告别蓝天,或在什么时间、地点完成人生的最后一次坠落,既无法预测、也是并不重要的了。无论悲壮还是平静,牺牲的飞行员的青春已融化进了蓝天白云之中,在日升日落中,他们的灵魂必是永远年轻。



揣着加加林牺牲这个巨大的谜团,我于2000年10月来到了俄罗斯联邦加加林空军军事学院留学。两年里,在这所世界闻名、以加加林的名字命名的俄空军最高指挥院校里,我有机会接触到了一些与加加林有关的人,也听到了许多与加加林死因有关的传说。但是,从我查阅到的有限的资料看,还没有发现任何一份资料记载与加加林飞行事故的直接原因有关。也就是说,两年来,我所见到的与加加林生前有过交往的人,或与加加林之死有关联的传说,以及所能查阅到的有关的俄文资料,均不能够说明加加林是怎么牺牲的。加加林之死,不仅在外界人们的眼里是个永远的谜,即使在加加林空军军事学院的专家、教官那里,也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团。看来,解开这个谜还需要时间或需要一个契机。也许,这个谜已没有了谜底——谜底早在43年前已被加加林带走了。而谜,又总是诱人的。人们在不停歇地耗费着自己的想象和热情,在试图为加加林的死因寻找到一个自圆其说的答案。


20世纪这个最大的航天谜团,曾一次次掀起人们热议的波涛,但最终也没有水落石出。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太空飞行。历时108分钟的太空遨游,把人类航天的梦想推向了崭新的高度。7年后,他34岁的年轻生命如短暂的太空飞行一样,在天空中划过一道一闪即逝的弧线,永远消失在了人们的仰望之中。


在加加林空军军事学院的办公大楼里,进门后的右侧,有一尊不到两米高的加加林塑像。塑像的身后,交叉悬挂着俄罗斯空军的军旗和加加林空军军事学院的院旗。在这样肃穆的背景下,头戴飞行帽的加加林显得格外英武。


我在俄罗斯联邦加加林空军军事学院留学期间,几乎天天与黑黝闪亮、用花岗岩雕塑成的加加林见面。夏天,艳阳下,加加林的脸上映现着闪烁的阳光,就像他的笑容一样灿烂;冬天,下雪后,他就戴上了一顶白帽子,以一副调皮、滑稽的逗人模样看着走过的行人。有时候,加加林的头顶上还会落下一只鸽子,不是觅食,而是不停地咕咕鸣叫,仿佛它要把这位久眠的航天英雄在晨光中唤醒。在俄罗斯联邦加加林空军军事学院的正门广场旁,加加林就这样永远帅气十足地微笑着,并将目光投向无尽的高远。他的心仿佛从没有停止过飞翔,而且越飞越高,直到彻底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4月12日是俄罗斯的航天节。2001年的这一天,我和不同国籍的同学们一起参观了展放在俄罗斯空军博物馆里的“东方1号”宇宙飞船。俄罗斯空军博物馆离我们留学的加加林空军军事学院很近,出了学院南门往右拐,步行十几分钟就能走到。大家围在这个看上去并不算太大、仅有475吨重的宇宙飞船的船舱下边,一边仰望,一边指指点点,并小声议论着加加林当年是怎样跨进这个小小座舱的。我登上两米多高的梯架,攀爬在离宇宙飞船很近的护栏上,透过飞船的舱门口,仔细查望了加加林当年坐过、并飞向太空绕地球飞行108分钟的太空座椅。座椅显得很狭窄,整个飞船座舱内也很狭窄。我想,在太空中的加加林一定是稍微蜷曲着双腿飞行的,尽管加加林的身高仅有157米。


一位看上去有六十岁上下的工作人员为我们当解说员。他的眼眶上方有一双很浓又很长的眉毛,说话的时候随着面部表情的变化,眉梢一颤一颤的,显得特别生动。他介绍说,加加林飞上太空,也是一个偶然的奇迹。当初加加林并不是唯一的人选。27岁的加加林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有人建议,应由另一位训练成绩同样优秀的宇航员戈尔曼·季托夫替换下加加林,去完成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太空飞行。但是,从心底里一直喜欢加加林的苏联火箭和航天系统总设计师谢尔盖·科罗廖夫还是坚持了最初选定加加林的决定。


他相信加加林一定能实现他个人、也是全苏联人的伟大梦想。科罗廖夫喜欢上加加林,也是由于一个偶然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在当时,人们可能还并没有谁这么肯定地说过。


加加林是位在训练上十分认真、刻苦的宇航员。他的梦想就是第一个飞上太空。当然,这也是其他宇航员的共同梦想。加加林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和意志坚定的品质。23岁时,也就是1957年,加加林从齐卡洛夫第一军事航空飞行学校毕业了。这位个头不高但却非常精悍的小伙子,从此当上了一名海军航空兵的歼击机飞行员。一颗热爱飞翔的心终于忘情地投入了蓝天白云的怀抱。而另一只幸运的光环也正在向飞行成绩优秀的加加林的头顶上悄然飘移过来,尽管他对这一切并不知晓。1959年10月,苏联首批宇航员的选拔工作开始了。宇航员要从全军3400多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中选拔。几乎每个35岁以下的年轻飞行员都要像过筛子一样被挑选一遍。


优中选精,精中再选精。终于,加加林以坚定、机智、勇敢、勤劳、果断、沉着等优秀的素质,过关斩将,一路闯过了随时都有可能被淘汰的各个关口,最终被选为了苏联首批20名宇航员培养对象之一。由飞行员被选定为宇航员,对飞行者来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和骄傲。宇航员的代名词就是人们心目中最优秀的“尖子飞行员”。


也许,选中加加林的原因还有另外一条,那就是他典型的俄罗斯面孔和纯正的俄罗斯血统。加加林是白俄罗斯血统,而季托夫则是乌克兰人。这对于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情绪一向浓厚的苏联来讲,无疑也是很关键、很看重的一个因素。虽然没有人刻意去说破它,但这种思想观念在苏联人的心中却是根深蒂固、不容动摇的。小个子的加加林以行为机敏、乐观,处事爽快、大方的特点很快赢得了航天培训中心人们的喜爱。甚至可以说,在航天员培训中心,加加林简直是个人见人爱、可亲可敬的小精灵鬼了。这样一来,他自然也就深得领导的关注与欣赏。真是没办法,在其他条件同等优秀的情况下,一个人通过个人修养和品格魅力所透射出的光泽,往往会成为影响决策者选择时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难以表述清楚的“好感”,在人们的心中会悄悄地发生着作用,使决策者的天平不知不觉地向着自己偏爱的方向倾斜。


加加林那次受“偏爱”的机遇,是一个非常细小的细节,却让人们从中咂出了另一番令人欣赏和钦佩的味道。


“东方1号”宇宙飞船发射在即,最后由谁来执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太空飞行的庄严使命?就在确定最后人选的几周前,加加林和他的伙伴们被神秘地送到了戒备森严、保密级别极高的“东方1号”宇宙飞船装配厂房内。


宇航员们面对着尚未竣工、正在组装调试中的宇宙飞船,一颗颗怦怦跳动的心显然有些难抑的激动。所有受训的宇航员都是第一次看到宇宙飞船的“庐山真面目”,有点紧张,也有点好奇,还有点兴奋。站在飞船旁边的主设计师科罗廖夫微笑着指指自己的得意之作,问,谁愿意最先上去试坐?兴奋中的加加林马上举起了右手,“我想试试!”科罗廖夫点头应允。谁也没有想到,加加林迅速地弯下腰,脱下了自己的飞行靴。他只穿着一双洁白的袜子走向了还没有安装舱门的座舱。并没有谁要求他这样做——进入宇宙飞船的座舱是不需要脱掉鞋子的。看在眼里的科罗廖夫心中被一股什么力量微微地触动了一下。他没想到这位年轻人能如此珍爱自己花费巨大心血设计、制造出来的特殊“作品”。加加林对科罗廖夫劳动成果的极端尊重的举动,让这位苏联最着名的航天飞行设计师感慨不已!他像遇见了知音一样拉住加加林的手,微笑着什么话也没有说。其他几名宇航员随后也依次进入了宇宙飞船的座舱进行短暂的体验性乘坐。他们都按“既定”的训练习惯没有脱掉自己的飞行靴。因为,平时的模拟训练中,他们都是穿着飞行靴的,而真正飞向太空时,也同样是要穿着宇航靴上天的。


必须承认,加加林的这个并非刻意的脱鞋动作,在科罗廖夫的心目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在科罗廖夫的眼里,这位年轻人的一个细心的动作,让他看到了一种可贵的精神与素质。如此懂规矩,又如此珍爱自己为之倾注巨大心血的宇宙飞船,加加林最终赢得了科罗廖夫的由衷赞赏和信任,并下定决心,就由他来执行这次人类首次的太空飞行任务。科罗廖夫事后说:“只有把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


听完这位工作人员绘声绘色的介绍,我猜想,这其中一定会有一些演绎的成分,但加加林的谦和细心和善于理解、尊重他人的优良品质,还是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大家。我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自己的鞋子,在从梯架上走下来时,每一步都力争踩得很轻。



斯摩棱斯克市。这座俄罗斯着名的“英雄城”,以制造飞机和二战时期英勇抗击德军而闻名。它位于莫斯科西南方向419公里,东部与另一座“航天城”卡卢加市交界。斯摩棱斯克因拥有了加加林的名字而更加声名远播,因为,这里是航天英雄加加林的故乡。


2001年4月26日夜11点20分,我和另外四位在加加林空军军事学院留学的中国同学一起,从莫斯科市的白俄罗斯火车站乘火车出发,去往斯摩棱斯克这座美丽的城市。出发前,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到了斯摩棱斯克,首先要参观一下那里的二战博物馆,如果时间来得及,再去位于斯摩棱斯克东北部240公里处的吉兹哈斯克镇附近的克鲁什诺村(也译格扎茨克区克卢希诺镇),去访问一下航天英雄加加林诞生的地方。此行目的很明确,我们就是要奔这座城市的英雄名声而去的。加加林,一个令人向往的名字。


在我们参观斯摩棱斯克文化休闲公园旁边高高耸立的藏黑色英雄保卫纪念碑时,碰到了迎面走来的几名男女青年。四位女孩子和一位男孩子看上去像是中学生,而另一位大约三十几岁模样的女子,可能就是他们的老师。我上前询问他们,并证实了自己猜想的完全正确。我又问去加加林诞生的村庄该怎么乘车?他们笑了起来,说,当然知道啦。一个女生追问我,你们去那里干什么?因我俄语说得还不算很好,就简单地回答她是去旅游参观。他们又一起笑了起来,说我们的家乡就在那个小镇附近,那里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子,加加林的亲人都已不住在那里了,没什么好看的,何况离斯摩棱斯克又很远,还是不去的好。我问他们是在斯摩棱斯克读书吗?那个女生笑着说:


“涅特,都冉艾克思古耳黠!”噢,原来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出来旅游的。


只是,我们双方要旅游的目的地正好相反。


能和加加林的几位“小老乡”同行游览,当然是令我们心中高兴的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