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谈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1:56
|本章字节:8296字
9昨夜,是值得记住的夜晚,我们终于扯掉面纱,“赤”诚相见。
10阳光很灿烂,大家都说我笑容很灿烂,心情因为太阳的照射而变得很好。
11失眠了……一个人不孤单,想你才孤单。
12朋友有吸烟,我也尝试着吸。520香烟有一种清凉的味道。
13昨晚又喝酒了,今天早上头很痛。酒精能暂时地麻痹我。
14逛街了,吃了两笼小笼包,肚子很饱。可是心里却是空空的。
15天气转凉了,你要注意身体。
16图书馆看书,《金粉世家》很好看。
17昨天晚上梦见你了。梦里你好坏……
18爬了山回来,腿酸的不行,走楼梯有问题,好希望搀扶我的人是你。
19突然发现,只是我一个人的事情。
20腿还是很疼,突然之间流泪了。
21买了本《安妮宝贝》的书,颓废而美丽的爱情,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22今天,早上的空气很好,深呼吸,再吐气,世界如此美好。
23晚上,广场上走了3圈,相信我们此时都在看同一片天空,是否有两道目光与同一个星星交会?
24永远会有多远?我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亲爱的,如今,你就在我身边,我们却不能在阳光下相爱。
25心突然之间很痛,往事不断浮现在我眼前。感冒了,流鼻涕了。我不会照顾自己了。
26好像有忙不完的事情,开始发愁了。
27时间能让所有的一切沉淀吗?
28今天去浴心禅寺烧香拜佛,法师说我是一个虔诚的施主。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那我干脆削发为尼算了。
29收到以前一个观众粉丝的情书,苦笑。
30希望自己不再等待。没有极端就没有终点。
31一切该结束了,祝你幸福。
看到婷婷的这些断断续续的心情点滴,我沉吟良久。我们俩的这段情,既有感情因素,也有形势因素,大家都是从农村出来谋生,为了理想,为了生存,为了实现个人价值,互相扶持着,走上红道,是踏上了金光大道,还是误入了歧途?谁能说得清楚。现在我已居市长任上,如何展开工作,如何吸取教训和经验?如何走得更远?
婷婷和李鳅生成了牺牲品,周省长只是被免职,看来,既要反腐败,也要面对现实。我原来也只是周省长布下的一步棋子,现在,将军被“将”了,卒子还幸存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这是一个混乱而充满机会的社会,这是一个缺乏社会普遍价值观而又是一个虚伪盲从的时代。这个社会需要改变,回到以前不可取,简单复制资本主义社会不符合中国国情,但有一条也许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要迅速结束这种表里不一、潜规则起作用的时代,建立一个真正民主法制、公平正直的新社会,实现总理的治国目的:让人民生活得幸福而有尊严。
普通的人和有理想的人何去何从,大家都很茫然。我经过了这一系列的沉浮变迁,也是疑惑大于清醒,没有现成的答案,还是老祖宗那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婷婷原本不是这样的人,我记得她有一个乡村系列的文章,她是一个对农村充满感情,对农民特别是对弱势群体充满爱意的人。于是,我从她的博客里找到了她的乡村系列文章重新读起来,可惜,这个乡村系列文章只留下一篇。
美丽的乡村:我拿什么来拯救你?——留守儿童,城乡新文盲
作者:婷婷
现在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只是问题的表面现象,当然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也足够引起有关部门,特别是中央高层的关注,因为这些留守儿童大多由爷爷奶奶抚养,或寄居在亲戚甚至朋友家里,他们从小就没有享受到父母带给他们的快乐,而爷爷奶奶这种隔代抚养和沟通、交流,无不打上旧时代的烙印。
“管不住呀!”我的一位亲戚对我说。他带了四个小孩,两个儿子都在外面打工,小孩从生下来一个月后就走了,一年也难得回来一次与孩子见个面。
“管紧了怕他们的父母说是虐待孩子,管松了他们又出事。”这是他们的普遍心理和教育方式。
更为典型的个案是,我的同村论辈分算是老兄了,儿子一连在外面打工十多年了,从来就不往家里寄钱,但近几年,每年都给他们夫妻送一个孙子或孙女回来让他们抚养,一连送了四个了,两儿两女,分别是两个河南女人生的。春节回家时,我看到村中坪里几个小孩在地上打闹,一身水、一身泥的,这时,他的老婆抱着一个小孩子从另一个角落里向我走来打招呼。
“你家几个小孩?”我问。
“这些都是。”她指着坪里的和手里抱着的。我仔细一数,达六个之多。
“有两个是我女儿的小孩,春节前放在我这里住一段时间。”她告诉我,太辛苦了,真是没有办法,他们只管生不管养,常住小孩有四个,丈夫在外打工,家里还要种点儿菜,放养一头牛,连吃饭、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她对着正在坪里打水仗的小女孩说:“你帮我把她卖到城里吧。”我知道,她这是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话,如果城市里的人真想收留她,她确实是会同意的。
我在农村里的亲戚多,春节走访时发现,大多都是小孩跟着爷爷奶奶跑,没有一个不是后背背一个,怀里抱一个,两边衣角各牵一个的,并且年龄不差上下,大的七八岁,小的一两岁。
“一天的生活如何安排,如小孩子的穿衣、吃饭、睡觉、上厕所等。”我问。
“那还不是由他们自己弄去,我如何管得了,我只管抱在手里的。”天呢!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就要自己独立完成起床、睡觉、上厕所等所有复杂程序外,还要帮助其他弟妹完成这些复杂程序,这不是天方夜谭吗?但是,我通过了解,你不相信也得相信,他们确实是这样管理这些芸芸众生的。猪狗命贱,他们还很少生病。
“还好,现在读书不用交钱了。”我说。
村里人告诉我,虽然现在读书不用交学费,但其他的杂费还是蛮高的,如保险费、练习本费、搭餐费、补课费、考试费等,负担还是蛮重的。一般的情况是,女孩读到小学毕业,识得男女厕所,能够算数领工资,就要出去打工赚钱。男孩子的父母倒是有心让他们读中学、大学,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脉,但近十年来,读大学不包分配了,有些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大学生毕业后,反而找不到好的工作,也同样与同村的人在一起打工赚钱,工资不见得高,于是,家长们对读书的热情就减少了五六成。
“读个初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也算完成了父母的任务了。”
我家里几个兄弟考上大学那会儿,曾是我村里读书热情最为高涨之时,大家纷纷将自己小学毕业、初中毕业的男丁花大价钱送到远在百里外的县重点中学就读,甚至还有一位家里只有两个女儿的仁兄,也将自己尚在读小学的女儿送到县办中学就读,另一位仁兄硬将自己实在不愿意读书极端顽皮的男孩送到远在新疆的妻舅那儿就读,希望通过新疆的低分考上大学。
这次我回到家乡,一打听,那位在新疆就读的男孩早已弃学在外流浪,监狱来来回回几次了,我那位老兄也因癌症不到六十岁就去世了。
“他父亲去世时,村里人打了几次电话,他才回来看一眼,打一转就走了。”村里人对我说。
我本来想对村里人说几句读书有用的话,不想村里的几个年轻人却先开口说:“读书也要有关系,不然读出来也没有什么用,不如打工赚钱,农民的命就是农民的命,逃是逃不过的。”
他们已经彻底绝望了。
我粗略统计了一下,确实像村里的人所说,村里或邻村,除个别读书人能够保持“知识改变命脉”这句真理的含金量外,大多数读书读得多不如读书读得少的赚钱多。原因很简单,只要读了高中毕业或大学毕业,体质肯定下降,大多是近视眼,人也显得迂腐些或正统些,如果没有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如果加入了打工一族的行列,其生存技巧、生存手段、生存法则的多样性,与文化水平的高低和文凭的高低是成反比的。现实残酷性就在于,大多的农村出身的大学生或高中毕业生,如果没有背景、没有关系、没有超出常人的本领,要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是相当难的。无数的现实和每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个案教育了农民,读书无用,不用多加论证。
而今时下,一些国有大企业或国家、地方政府的大机关都在要求本科、硕士、博士的时候,文凭无用、读书无用却在成为新世纪农村的流行歌曲。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如果一家里出了一个大学生,不仅全村为之光荣,还会由此改变自己或全家人的命运,成为村里威信高、致富能力强的带头人,其精神、物质的双重享受足以受用一时甚至更长一段时间,成本和产出的正比与现在的成本和产出的反比,不是一目了然吗?
我们常常用农民意识来评价一个人的目光短浅,我们常常用教育农民等语言来搪塞自己的责任,我们的政府官员常常用一些华丽的词语、用一些小恩小惠以作秀、意味很浓的方式企图改变农村和农民的一切问题。我不知道是这些人幼稚和麻木,还是农村和农民真的无法改变了,或者说真的只有通过激烈的方式才能改变这一切的人和一切的事。
面对农村大量的没有文化的新一代农民,他们及他们的子女要在城市谋得一席之地是多么的艰难曲折,他们要通过赚钱或正常的方式来改变他们的生存空间或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谋求一点儿参与权和话语权,是多么的“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呀!
有一位权威人士说过,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就是教育,我赞同。我认为,改革开放从农村撬动,但影响最大、受益最少的是农村和农民。农村教育的可怕现状让农村和农民的未来充满疑惑和失望,几代农民将背负着自己和社会、政府留下的多重枷锁、一直被主流社会和现代文明边缘化甚至遗忘。
就是这样!
读完婷婷的文章,我想透透气,来到紧闭的窗前,推开一扇玻璃窗。雪花随风飘落到我的身上、脸上,刹那间,感觉有点儿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