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石窑笔记

作者:朱晓翔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08

|

本章字节:10098字

第二十章石窑笔记


阿诚见我们懵懵然的样子,解释道:“物理学上有个‘佛丽莫顿加理论’,即时空并行论,认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只是宇宙间一个特定时空,除此之外还有无数个时空与我们平行运转,时空之间彼此封闭、互不相容,但这种封闭不是绝对的,在某个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会产生瞬间时空混乱,就是特殊的物理现象——时空漩涡,被卷入的人会被传输到其他时空,也许是几百年、上千年之前,也许是几个世纪之后,也许还是同一个时间,但看不到其他时空的人,即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发生完全不同的事。用这种理论解释我们的遭遇,一切都顺理成章……我和晓飞阴差阳错卷入时空漩涡,依然传输到这条街上,接下来我们经历了一系列遭遇,而小郭、真真平安无事,原因就在于发生在不同的时空,不过由于人骨教堂具有怪异灵力,两个时空产生局部重合,而切入点便是那扇铜门,之后四五道铜门其实就是一个个时空拐点,走出门后才脱离时空漩涡回到现实当中。”


大家完全听傻了,窑洞里鸦雀无声。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反应过来,围着他踱了一圈,上上下下打量个不停,他被我看得发毛,强笑道:“看什么看,我身上又没有长花。”


“我在想,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生物学家、盗墓专家,什么时候又成了物理学家,是不是跑到美国盗回爱因斯坦的基因,来了个中外合璧天下无敌?”


阿诚摇摇头,表情说不出的沉重和压抑:“一年前,我和几个道上的朋友到福建西南樵山盗墓,那是一次谋划已久、精心准备的行动,然而结果却大出意料……”


当天进入古墓的共四个人,阿诚、老董、胡三和小仇,都是久经考验的盗墓老手,他们看中了一座明墓,据考证可能是明朝末期福王朱常洵的第六个儿子朱承帧——朱常洵横征暴敛,财宝无数,却吝啬得出奇,即使李自成大军兵临城下也舍不得拿出钱来犒劳军士,结果城破后被起义军混合鹿肉烹煮,名曰“福禄肉”。朱承帧比他老子识相,借口到江南采办,早早卷了细软逃到福建樵山,隐姓埋名享起了清福,舒舒服服活到八十多岁才无疾而终。他的墓虽没有按王侯子弟规格修建,陪葬物却很实在,从之前打的盗洞来看,丰富程度远远胜过普通一品大员。


分歧是从一道踏马坎开始的,原计划从踏马坎直接向下进入主墓室,然而打通墓道时胡三发现右侧有个岔道,向里探了十多米,意外发现六根昇龙滚象柱,他们大感意外。昇龙滚象柱专门用于东汉皇家墓室,而且仅限诸侯王级别,是正统皇室血亲和身份的象征,来不得半点含糊。后来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天下大乱,建造昇龙滚象柱的工艺竟失传了,此后历代朝廷都组织工匠仿制,均未成功。因此可以断定,凡出现昇龙滚象柱的地方必定是东汉皇墓。当下四个人分成两派,阿诚和老董认为不能草率,先把明墓盗了再说,老胡和小仇却不想错失良机,古墓古墓,年代越久越值钱,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双方争执不下,时间飞快地流逝,无奈之下只得兵分两路,约定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两小时后必须在踏马坎会合——盗墓行业有同进同出的铁规,不仅为了人员安全,也暗含防止同伙告密、暗杀等意外。然后阿诚和老董继续向下进入主墓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精致小巧的盗洞,阿诚一见顿时泄了气,原来此墓早有行家光顾过,看来又是空欢喜一场。两人在墓室里细细搜了一遍,又到前后几个侧墓室转了转,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都没有。看时间还早,老董建议到东汉墓瞧瞧,没准能跟在老胡后面发点小财,阿诚表示同意。于是折回到踏马坎向右行,奇怪的是先前看到的六根昇龙滚象柱不见了,只剩下一条笔直的甬道,沿着甬道走了三十多米突然听到呼救声,赶过去一看全惊呆了:


通道尽头是一堵土墙,老胡和小仇均上半身悬在半空,双臂徒劳地挥舞,腰部以下嵌在墙中——不,与土墙融为一体,形成进退两难的境地。


阿诚随手敲了敲土墙,两人哀号连连,显得非常痛苦。


老董喂他们喝了几口酒镇静下来,询问此事的前因后果。老胡说情况发生得很突然,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四个人分手后,他们从踏马坎一直向前,经过两个半月拱门后看到一尊镀金神像,心中十分欢喜,认为讨了个好彩头,还在神像前拜了两拜,才转入神像后的小门。不料刚走几步地面蓦地震动起来,神像也摇摇欲坠,两人当机立断往回跑,跑到一半隐约看到前面有一层烟雾,没多想径直穿过去,谁知身体刚接触到烟雾便被凝结,等回过神就成了这副模样——只暴露在墙外的肢体有意识,其余好像凭空消失了,不,仿佛成了土墙的一部分,这种感觉要让他们发狂。


阿诚和老董除了表示同情和安慰也束手无策,商量了半天决定由老董陪着,他出去买了些食物和水给他们补充营养,四个人默默相对无言。捱到第二天晚上,两人下山又是重金,又是央求,好容易找了位赤脚医生进入古墓,几经折腾并无起色,直到第四天亲眼看着老胡和小仇先后咽了气。


这件事给阿诚很大的打击,一度对坟墓产生心理障碍,连公墓都不敢靠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成天泡在各个科研院所,请教各类专家学者,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佛丽莫顿加理论”,茅塞顿开,悟出东汉墓与明墓重叠是时空漩涡的结果,老胡和小仇正是在时空通道关闭时卡在中间的。


我听了不禁有些后怕:“好险,倘若我们也被卡住,岂非人生最大的悲剧……如此说来骷髅魔之所以没有追上我们,很可能被关在另一个时空。”


阿诚颌首称是。


蓝真真惊叹之余继续道:“……出了门我们看到高高在上的窑洞,幸亏小郭身手好,没费多大劲就爬上去,放下软梯让我上去……经鉴定,这是堡主吴琪的住所,呶,这是他的笔记。”


“喔?”我和阿诚顿时两眼发光。


“可惜不知何故,笔记中很多关键之处被人为涂掉,而且越到后面涂抹越多,尤其最后几页完全看不出记载何事。”


她惋惜地说,将已用保护膜封好的笔记本递过来,翻开锈得发黄的封面,扉页端端正正写着四个大字:石窑笔记。我和阿诚顾不上疲劳坐下来细细看起来,一看就是三个小时,等揉着肿疼的眼睛站起来时外面已昏暗下来,又是一天过去了。


“余自幼寒窗数十载,未读一字圣贤书,与先父穷尽精神,竭思积虑于古蜀之秘……”


吴琪开篇就讲述他与父亲吴浩放弃一切琐务,孜孜不倦探求古蜀文明的经过。吴浩年轻时喜欢收集金石,担任桐州安抚副使、宣抚司佥事、宣慰使司副使等职期间,由于手握兵权,又负责安抚督管山区一带不安分的部落,位高权重,经常有人巴结,暗自里送些厚礼。吴浩倒也爽快,凡是金银财宝统统拒绝,但古玩玉器一概笑纳,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他的脾气,自然挑对路的玩艺儿。一次,有位土司为了在部落争端中取得更多利益,送了块号称是“镇寨之宝”的美玉给他,此玉中蕴水,水中有一红色物体,宛然是条小鱼,轻轻摇晃后水在玉中流,鱼在水中游,真的是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若单单如此,不过是玉之极品,还称不上神奇,然而吴浩的眼光别树一帜,竟看出一般人难以察觉的地方——玉器顶端有一排正方形图案,六个正方形形状一模一样,即使用当时倍数最高的放大镜也看不出区别,正方形中间的凹痕,也非普通凿器所能完成,吴浩寻访了上百名著名玉匠,都做不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无论是标准化制作工艺,还是雕刻技艺,明朝末期都达不到这种水平。


吴浩当即找到那位土司,反复盘问下土司说了实话,美器并非所谓“镇寨之宝”,而是山寨一位惯偷从四川带回来孝敬他的。两人又找到惯偷,那人根本没当回事,说在广汉单姓大户人家地窖里发现的,除了美器还顺手偷了柄匕首。取出来一看,吴浩又呆呆出神。


在别人看来不过是柄普通的青铜匕首,最多比其他匕首锋利些而已,可在吴浩这种内行看来,简直惊为天物。这柄匕首看上去寒光闪闪,实质是表面镀了层锡,唐代诗人高适有首《燕歌行》:相看白刃雪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白刃”一词即源于此。青铜器镀锡是三星堆人的高超本领,探遍中原地区没有哪个朝代的工匠能做到,因此“白刃”成为难觅的宝器。这柄“白刃”还有更让人叹为观止之处,那就是刀刃两侧各有一条张牙舞爪的龙,说明在一次镀锡后又进行了二次镀锡,而且让这层锡快速腐蚀出图案花纹,这种技术——别说明朝末期,就是如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都摸不着其中的门道。


以三星堆文明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最神奇、最难解释的便是青铜器技术,很多工艺环节和技术即使放到现在,都未必能做得很完美。


吴浩非常震惊,凭具有多年收藏和鉴赏经验的金石家的本能,他意识到自己触及到一个前人从未涉足过的领域,这个领域充满了神奇和玄奥,当然也有他所想不到的危机。


回来后他和儿子吴琪打点行李,准备赴四川广平调查,刚要出门,突然来了个奇怪的客人,指明想与吴浩密谈。吴浩是武将出身,射箭搏击举重都有两下子,根本不怕遭暗算,二话不说引客人来到密室。客人儒生打扮,一脸谦和儒雅的样子,进了屋子就问:“将军可曾获得一块美玉?”


吴浩坦率地说:“是,阁下有何指教?”


客人也很直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美玉不属于将军,留在家中徒然遭祸,还是早日物归原主为好。”


吴浩被气乐了,收藏金石这么多年,还头一回听到这等歪理,当下怒笑道:“祸福自有天数,阁下大可不必费心。”


客人轻轻叹了口气:“可惜在下受人之托看管此物,因此不得不纠缠将军。”


“怎么,你敢在将军府用强?”


“岂敢,不过在下很有耐心,将军一日不归还此物,在下一日不离桐州。”


吴浩盯着客人,心中渐渐腾起杀机。须知吴浩本是武进士出身,长期征战于蛮夷粗野之地,刀下不知倒下多少条人命,早已养成飞扬跋扈、一言不合拔刀相见的性格,怎经得住如今反复挑衅?他打定主意,反而微微一笑:“既然阁下不愿离开,不妨到处走走,欣赏桐州的山水风景……在下公务缠事,无暇作陪,请便。”


客人也不动气,深深稽了个首转身出门,他刚刚回头,吴浩飞快地取出弹弓,“嗖”,一颗龙眼大的铁丸射向客人后脑勺,“啪”,不偏不倚嵌入客人后脑正中,发出沉闷的血肉鞭挞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