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管不住母爱(5)

作者:徐世立

|

类型:历史·军事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54

|

本章字节:12372字

同是当年的盛夏,我的母校武汉三中的知青周复生,断炊后从所在的宜昌县鄢家河大队去往蔡家河知青点觅食,过河时突发山洪,这个曾几次横渡长江的青年终因饥肠辘辘力不能支,被激流吞没。3天后,知青和村民在下游十几里的黄柏河的河滩上找到了他的尸体。


所以,有的时候,我希望新的一代也能理解我们这代人。所以有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对父母的叛逆和逆反用的不是地方。


今天我给儿子写回信,表态四个月接他回家。晏紫也给儿子写了一封短信,与我的信一同寄出。


父子书(13)


修远:


你好!


我们和你一样,“五一”回来后心里一直很乱,你的要求将我们的预想全打乱了,而你是那样的坚持,用一切“理由”来说服我们。家里忙装修,紧张得要命,你妈20号要去北京开一周的会,教师学生一共20多人,前期准备工作千头万绪,每天都是两点多才睡觉,早上7点就起床,在这期间还得不停地考虑、争论你的问题。作母亲的心软,原则性比作父亲的总要差一些,思来想去,她也就打算满足你的要求,并请大舅出面做我的工作。坦率地说修远,我是不希望你马上回来的,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那么艰苦的大行军你都走过来了,这最后的几个月怎么就坚持不下来呢,你就那么没有毅力吗?后面这段时间正是“苦其心志”的锻炼,你却要十分遗憾地放弃了。你急于回家,正说明你性格中的“偏执”与浮躁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一切的症结在于你不愿意复读。这个思维一定,所有的问题都得围绕着它转,如不转学、不住读、不打乱原来的生活、不否定原来的朋友……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时间不到三个月,虽然你有了大家有目共睹的进步,我却仍然认为,你心还未至,这正是我担心的,我担心你和我们承受了这么大的艰难,下了这么大的决心,却因抉择不当,时机不成熟而导致前功尽弃,回家后出现反弹,依然回到原来的状态。也许是我多虑了,也许你认为我还对你缺乏信任,也许你认为我是在用家长的经验概括全部。但是我要说,人回到原先的生活状态是非常容易的,贪图享乐是人的天性,惰性是人的固有特性,人的一生其实都是在和自己的惰性和好逸恶劳斗争。你一直在我眼里是个自控力很弱的人。你很难拒绝外界的干扰和诱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且成难毁易。你毕竟只有十六岁,你是凭着少年气盛作出“用10倍的努力”追上高一的全部课程的决定的,在所剩不多的日子里,这样的想法在我不被你认可的“经验”看来,是幼稚的,天真的。学习不比行军,不比军体拳俯卧撑,牙一咬就过来了,学习不行,特别是高中学习,一环紧扣一环,掉一节课补上都有困难。何况你掉的基本上是一年!你以为你是神?何况你还要打篮球,还要与你的朋友们联络玩乐。别的且不说,光一个写字,你临帖写了多少字了,有用吗?到如今仍然是惨不忍睹。很多事不是有决心就一定能马上办到的,它需要时间,时间就是科学,就是实事求是。我明白你不是害怕在三峡基地呆,因为你已经基本适应,三个月六个月,没有根本的差别,你是不肯复读,是害怕失去你的朋友,害怕丢所谓的“面子”,这才是根本。所以你拒绝了其他一切的可能性,一意孤行。事到如今,我感到我很孤立,大舅上午跟我打了电话,说就让你回家,时间不能少于4个月。他说这是出于对父母与孩子双方都有利的考虑,我只好答应了,尽管我很郁闷。现在我表态,同意你4个月后回家。我对你妈说了,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妈让你提前回家,她对她的行为负责;你要提前回家,你对你的行为负责。实践检验真理,孰对孰错,几个月后见分晓。


你妈给你写了信,让玮玮姐姐打印了,两封信一起寄来。有什么想法,你也可以回信谈谈,如你执意要回,我只有一个要求,在余下的时间里,坚持写完“随记”,接着写,认真写,一直写到你离开的那一天,并希望有一定的长度、深度,不要浮光掠影。还有,交的钱学校是不退的,就算留条退路吧。


我已经不太相信你妈在信中所写的那些“条件”,这对一个真正醒悟的人毫无用处,不醒悟,用铁条焊在墙上也无用。写到这里,我下意识抬头看了一眼还贴在墙上的两份“约定”。不多写了,我马上要去装修房,匆此,并祝内心从容、澹定。


爸爸514


(晏紫信)


亲爱的远儿:


近来好吗?


你的两封信(4月29日、5月6日)我们都收到了。因回家后忙于装修,爸爸非常忙,还因为爸爸在考虑一些事情,所以没有及时给你回信。


关于是否复读,在哪儿复读,什么时间回来上学等问题,爸爸一直没有确定。但妈妈是这样想的,不管做什么事,首先要想好目的,其次是要有一些条件来保证,再次是制定完整的计划来实施。远儿你同意妈妈的看法吗?


假如你不复读,假如你6月中旬回来跟班上课,那么最少要做到以下几点才有可能使爸爸不再担心,解除他的后顾之忧。


1、上学时不带手机。


2、在你还没有补上以前的课程和学习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不能参加校篮球队。


3、在八月底之前必须把高一的所有课程补完并达到一定的分数线。


4、每天中午在学校不能打篮球,晚上放学后可适当在我们院内打一会儿。


5、除周六、周日和特殊情况外,不能玩电脑。


6、自己订一个好的科学的学习计划。


7、如跟班上课,每周语数外、政史地各补两次,如放假,每天补课。


8、八月底没有达到480分就准备复读。


以上这八点还不能只是形式上完成,而是要用心力去做才可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远儿你也好好想想,争取四个月左右回家。


妈妈给你寄了一个洗面奶,一瓶善存片(每天吃一粒,一定记住啊!)。


要上课了,就写到这吧。静下心来,好好训练。


想你的妈妈5月14日


此八条,儿子回家后最终用行动逐条否定。此是后话。


工作室随记(八)


3月3号,我来的第10天,我们开始了大行军,名为“333”行动,目的地郑州。多么不可思议,“3”,郑州,和我多么有缘份。我当时还在想是不是会路过姥姥家呢,说不定在街上还会碰到家人呢。


走出学校的一刹那,看到外面久违的风景,呼吸到久违的空气(其实空气是一样的,心理作用,但当时感觉就是不一样),心情稍稍缓和了一些,随之一些伤感也伴着来了。我们经过葛洲坝,我从未觉得自然那么美,要是能和家人、朋友一起游玩一趟,那该是多妙的一番享受啊。那天来宜昌时,父母说是来玩几天的,我还极不情愿呢。那时就在想,出去以后一定要和父母在宜昌玩几天。要说以前,我是不屑于和他们一起出来旅游的。


经过市中心,那街,那人,那物,那么的繁华,感觉离我们的生活好远,感觉都不是一个世界的景物了。我经过了来时的一个广场,来时的情景又漫上心头,那时怎会想到,10天之后,我不是坐在教室听课,而是在宜昌的街头走着呢,且还是这样一种情况,这么一番心情啊。


就这样,我们一直走到中午。午饭是在路旁解决的。下午继续,一直走到6点。那是初次体验到行军的苦与累。那天行程35公里。我们近20余人打地铺睡在别人家中我的卧室那么大的房间里,而后来,我们这个班就一直睡大车了。


我们的车是一辆军用车,车侧面有一排醒目的大字:一千公里定人生。这是工作室的口号。当初,我一直认为这仅仅是一种口号而已,直至我亲身经历了这千公里路,我才相信这“定人生”并非夸张,即使定不了,也有着莫大的帮助,至少对我来说。


接下来的一天更苦更累,中午的太阳几乎把人烤熟了。午后第一次发水果,香蕉和苹果,第一次觉得水果这么好吃。在家,家里人洗好了往我嘴里塞我都不愿吃的,我不时想起过年时大舅妈往我和鑫鑫嘴里塞橙子,我嫌烦不愿吃。姥姥下午总习惯给我切几块大西瓜放在桌子上,我到晚饭时还一口没动。现在要有什么水果摆在面前,我马上就能消灭干净。西瓜这种东西,我只在三军会师的那几天见过,吃过,而且每人只有手指头那么长的一块。在这里,水果是一种奢侈品。行军时的一个苹果,我们能够几个人争着抢着咬着吃。我们一直在山路或郊区行走,周围一般是山林、田地,时不时会有偏僻的小村子,那是在城市内感受不到的。这天的行程增加了7公里。


第3天我们进入当阳市城区,进行两天的调整。下午,我们到城里的浴室洗澡。走在繁华的街道上,我们这只队伍被人像动物一样好奇地围观、评论,那滋味不好受,感觉自己像傻子一样,太傻了。我一度很在意这个问题,但到后来就不怎么在意了。看到街边熟悉的品牌店,只好苦笑,失落感油然而生。街边的小吃,对我有着强烈的诱惑,时隔半个月,都快成乡里人了。洗澡,都觉得很幸福。


我们去附近的景点参观、照相,这根本放松不了我焦躁、失落的心情,一路而来的风光、景区,我根本无心观赏。我太放不下外面,我的思绪一直在回家上。那时,照片上的我表情生硬,我怎么可能有心情笑得出来!


行军很苦很累很枯燥,每天平均要走8到9小时,除了走还是走,头顶烈日,口干肠饥,两腿酸痛。有时水喝光了,却离目的地还很远,那种干渴难忍,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刚开始,我天天胃痛,胀气,走几步都很痛苦,这到后来适应后才渐渐好了。有时到达目的地后,站都站不起来了。行军的艰苦,终于一点一点地体现了出来。对于我来说,并不只是肉体上的折磨,更有精神上的煎熬,双重攻击,刻骨铭心。


但是,正是因为这种极度的艰苦、压抑,才产生了一些新的东西。从那时起,我才真正对家有了一份眷恋,有了一份向往,从而意识到我的幸福。这便是我心态转变的起点。于我来说,行军的意义从此体现出来。


每天的行军,我不怎么说话,和其他的人并没有什么共同语言。时间一直是在我的思考中度过。一路上,我的腿在机械地运动,我却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是能够暂时让我心情平静一些的唯一的方法。情不自禁地,我总会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幻想中。对我来说,行军就是给我自由思考的时间的。


行军途中,我从管带那里了解到爸爸每天上午都在网上关注着我,找我的照片,了解我们的行程,询问我的情况,时刻牵挂着我。妈妈就更不用说了,可以猜到,妈妈有多想我,曾哭过多少次。我们管带给我看过一条信息,说妈妈在第一次看到照片上的我有了笑容后,哭得一塌糊涂。看后,我的眼睛红了。那一刻,我多想在父母身边啊。这是从前没有过的感觉,多么奇妙。我知道其实我来这里,更痛苦的是妈妈。可想而知,她是多么伤心,经过多么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才送我来的。我能想象妈妈在做出决定后暗自哭泣的情形。


在我慢慢了解了行军对我的益处之后,就慢慢地了解了父母的用心,对父母的埋怨消失了,父母的无奈我也能体会到了。


正如我收到的第一封家信中的一段话:因为有了距离,有了很长的地理距离和时间距离,我们的心反而开始靠近了。这距离的功效,是多么神奇啊。


于是,在我渐渐认识到自己的幸福,对家的安逸与舒适产生强烈的向往的基础上,渐渐上升到对父母、对家人的眷恋。思念,理解,愧疚……这又是一个过程。


这幸福,这舒适,这“贵族般的”生活条件,是谁创造的?是父母。父母用昂贵的代价养了我16年,我却在慢慢地陷落,不知不觉中,学业从初中年级前几名落到高中倒数第几名。父母一定是觉得付出太多,代价太大,回报太少吧。


我脑中总会浮现出妈妈的音容笑貌和掩面哭泣。妈妈在卧室备课的情形,妈妈每次看到我时兴奋的表情,妈妈像孩子一样撒娇时的话语,妈妈生气时对我的不理不睬,妈妈头发的香味……太多太多,像翻照片一样,这些情景一张一张地滑过。特别是妈妈对我的笑容,我印象最深,几乎那就是妈妈的形象在我脑海中的一个代表。妈妈下课回来会笑着找正在打球的我回家。每天放学回家,妈妈会满面笑容地给我开门,有时还甚至说“见到你好高兴啊”。还有每次到火车站接我时期待、兴奋的笑容。16年了,这笑容早已刻在我心里。想起这笑容,多么美丽啊,那是妈妈最美的时候,一股暖流充满全身,多么甜蜜的感觉,世上还有一个爱我到如此地步的人。


我一般不用多大的热情回应这笑容,总是装沉稳,装冷酷,其实是不好意思。


可现在的我太对不起妈妈了,太对不起这笑容里蕴藏的爱和期望了。想到我却总让妈妈伤心流泪,我的心也一阵一阵的痛。人总不希望伤害到自己爱的人,却总是情不自禁地伤害着自己爱的人。当我明知父母对我的好却不愿承认而让父母伤心时,也是我最难受的时候。


妈妈再坚强,也只是一个女人。


按爸爸的话说,我是在“欺负妈妈”。我在欺负一个女人,一个疼我爱我为我好的女人。


其实很多时候是赌气,赌妈妈不理解我的气。我对妈妈的爱,妈妈肯定也了解。


回家之后,我绝不会再这样了。我不会再说出伤害妈妈的话,不会再明知妈妈为我好时故意和妈妈对着干,不会再把我自身原因带来的不良情绪牵扯、发泄在妈妈身上。我相信,这样我也会高兴许多,因为这才是我的本意。


我都16岁了,比妈妈高出大半个头了,应该“爱护”妈妈,“帮助”妈妈,否则,还怎么自称男人啊。


我一位同学的留言里,他的家长写了这么一句话:“对父母无情无义,那是因为父母非常爱你,疼你,不会抛弃你,所以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所顾忌。”


这句话很有道理,一针见血。我们把父母的疼爱当作自己随心所欲的一种盾牌,认为自己是父母的孩子,无论如何父母不会抛弃自己。而当父母真正下了决心,把自己骗来这里的时候,就猛然产生了一种被抛弃感觉,恐惧、无助感一下子涌来,这时,才产生了一种对父母的依赖感。这一点,我聪明的爸妈肯定早已想到了,这也是他们的目的之一吧。


父母疼我、爱我,这我当然知道,我非常希望在后面再加上一个词,那就是:需要我。


他们有一个儿子,并不只会吃他们的饭,花他们的钱,而他们是真正需要这个儿子,他们因为有这样一个儿子庆幸。


在身体上,父母需要我为他们分担一些体力活,帮他们做一些事,毕竟这么大了,也该承担一些家庭的责任了。精神上,当父母想到我,会开心,自豪,有一份期待,因为我是他们最大的希望。我觉得,这便是我作为儿子来说应该达到的标准。


我们这个年龄,没有经济来源,靠父母养,能给予父母的实质上的东西很少,能为父母做的就只有这么多了。其实,父母也并不要求有多大回报,能这样已经算比较成功了。


以前的我,能够让父母觉得开心、自豪;但现在的我更多是让他们担忧。为了这,我需要变得更优秀,更杰出,为此我会努力的。


行军途中的一些人、事、物,总让我联想到自己的家人,想到便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