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世立
|类型: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19-10-06 01:54
|本章字节:12420字
晚饭后看教员们打球,手好痒啊,我已经三个月没有练球了,基本上都不会打了,好想和朋友们一起打球啊。他们打的是爸爸送给学校的球,这个球本是别人送给我的,我还一次都没摸过呢。
今天上网,网上一片“回家”声,学校称此为“探营效应”。摘录其中一条:
儿子:留言看到,妈妈非常相信你,啥时回来你自己决定。啥时开学没关系,只要你回来努力,一切都来得及。你不要盲目地要回来,训练半途而废,那样就没有意义了啊,儿子你千万别这样想。你认为自己行了学校也认可了,爸爸妈妈会接你回来的,你看这样行吗?你在那里千万不要混日子,三个月或半年就可以回家了,这种想法太可怕了啊,儿子你明白妈妈的意思吗?妈妈对你别无所求,只盼你有个好身体,能踏实做人,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这位妈妈可是比晏紫心硬啊。
工作室随记(三)
我清晰地记得我来的第二天,我坐在操场旁,一辆黑色奥迪开进学校,我很确定那就是送我来的那一辆。我离车大约几十米远,车就停在操场那头。我的视线透不过车窗,但我知道我的某位家人可能就在里面。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多想跑过去拉开车门恳求父母让我回去,让我继续我的学业,我会努力学习……可我没有,因为我知道父母并不会真的因为我的一两句话,就放弃他们的打算的。当我之前了解到这里学费是两万时,当我后来领到箱包,看到里面父母为我准备的足以用几个月的物品时,甚至当我看完那封信时,我就知道父母一定不仅是为了吓唬吓唬我,给我一个提醒而己。尽管我多么不愿意相信,多么不愿意接受啊。于是,我没有起身,我不愿去求父母,起码要像一个男子汉。哭着喊着拉着父母要求他们不要留下我,那不是我的作风。但我内心是那么矛盾,多想冲过去,这已经和我最不想做的相违背了。我最终还是没有见到父母。走之前,他们把我放在了一个最严格的管带的班上,说让我做最累的吃最苦的,这很像爸爸的作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一向是他所提倡的(我注:冤枉。我想为自己辩解一句,我从没说过做“人上人”之类的话,也没对管带说过让儿子“最”之类。让儿子“吃苦”的意识我有,这源于我15年强体力劳动的个人经历,我以为这种经历与我的今天是有关联的)。
那天下午站了军姿,几个班坐在一起说笑,我哪有心情笑得出来,哪有心情看他们表演节目啊,坐在一起都是问的关于什么时候、怎样才能回家的话题,思绪都在外界,心情根本无法平静下来,一个字:乱。这种心情一直围绕着我,很长时间,甚至至今。但现在已没有当时那般强烈了。那是一种煎熬,那种感觉我不会忘记。即使至今过了这么长时间,那种感觉回忆起来时,那种焦虑的强度已经淡忘了好多,已经有些记不起,感觉不到那么深了,但回想起来还是让人不能接受,让人心里一阵发毛。那天晚上,我在被窝里哭了。一天,只有这种时候可以稍微发泄一下。哭着,不知不觉睡着了。
读到这里我也忍不住了。我为儿子内心的苦难哭,为我们父母所有的失误和失败哭。可生活不能重来。我害怕想象儿子描述的那种情形。
儿子4岁半从郑州回到武汉后不久就住到了晏紫的学校里,而我为了自己的写作,经常独自呆在另一住处,长时间不与儿子接触。在一起时,儿子总缠着和我下棋,要我讲故事,我却经常是在儿子临睡前胡编着自己“创作”的故事来搪塞应付,以至连儿子都能听出破绽。我的确是个不称职的父亲,肚里即使没有更多的故事,但可以买来童话书故事书讲给读给儿子听啊,可是我没有。儿子一直过着没有儿歌没有摇篮曲催眠曲没有故事的童年,而他却有个“作家父亲”,多么荒唐!我想我今后可能很难理直气壮地指责儿子的不爱读书了,而孩子的读书习惯是从小听故事讲故事开始养成的。
百天日记(70)
200759星期三阴
今天早饭是干拌面。饭后回车把内务卫生再次整理了一遍,完后开始上午的操课内容。首先进行第二次初级班升中级班的考核。由于我们在第一次考试中就升入中级班,所以这次不参加,只观看。站桩考核时,我们陪着初级班站桩,是给他们树立一个榜样,时间1小时余。但由于天气闷热,蚊虫纷飞,我们完成得并没有平时好,但总算站下来了。然后,初级班进行队列、军体拳等项目的考核,我们则练了一会儿跑步与齐步。这次考核大部分人员都能升上中级班,考核结束后,中级班将进行与初级班完全不同的训练科目,如太极拳。我很期待。
晚饭后我们又去柴房拾柴,这次有三个“小山”,拾了一个多小时柴堆还很高,但柴房已装满了,于是收手,可叫我松了口气,不然不知道要拾到什么时候了。
今天腿痛了一天,要好好休息。
。
今天读到淮安总部学员小武的一则渴望理解的短文,在这群孩子中间很有代表性,同时孩子也在教育我们家长。即使身处不自由的、强大的压力下,这个孩子也敢于发出管带们也许不愿听到的声音:
我感到只有学习好家长才会高兴,什么家长说不要求你做多么好,只要做万人之中就可以了,那都是假的,没有可能,都是骗人的。我也理解家长的心情,每个家长都是望子成龙的,但是家长也要理解一下自己的孩子,听一下孩子的意见吧。什么都想好了,都必须按照家长的意思办,我做不到。像我的家长,我的以后他们都帮我想好了,而且还骗我,骗我有用吗?这样没有用,骗得了我一时,能骗得了我一生吗?不可能,这样我会和家长之间的感情淡化,直到没有,这就是我的心声。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家人理解我,如果不理解,我也没办法。
我感叹生活的复杂,人的复杂、人的内心的复杂。
作家冯骥才在一次电视谈话中说,现代父母如果不与孩子交朋友,则什么都不是。细品此语,个中何止三味?
工作室随记(四)
看到“择差教育”四个字时我很迷茫,很痛心,我什么时候变成“差生”了?一下子眼睛又红了,心中一阵痛,这就是我这两年来的结果?我当然不承认,我觉得我没有呆在这里的理由,我要出去,出去上学,练球,过我的生活。于是,我开始写我的第一封信,渴望父母理解我以前的所为,接我回去。
在父母留给我的信中,他们说我没有追求,不思进取,我很伤心。我竟然在他们眼里是个没有追求的人。但我这段时间里,在学习方面真的是一点进取心也没有。
我爱篮球,甚至可以说是痴迷。既然如此,就想在这方面有好的成绩,说普通点就是想打好它。所以我刻苦练球,练身体,这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很多汗水,我把它视为一种乐趣,无与伦比。但这也使我丢掉了很多失去了很多,学习,钢琴,和其他一些东西,很珍贵的东西,代价太大。而对于我而言有太多限制,并没有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我一度很苦恼,我付出那么多,难道到头来反而一无所获,反而被看作堕落,毫无追求?
其实我也知道,篮球只是爱好,无论如何学业不应荒废。
我的行为究竟是该被称为偏执还是幼稚呢?
这在后面的家信中被爸爸称作“青春的迷茫”。
但篮球丰富了我的精神,锻炼了我的身体,却是任何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
第一封信,我向父母诉说了我的苦衷,并承诺会更好地处理篮球与学习的关系,好好对待家人,只求父母相信我这一次,希望能够打动他们,让我回去。那是我那时最大的期待了。正因为那份期待,我才能坚持下来。
其实父母送我来是经过慎重再慎重的考虑的,不会因为我倾心的一封信就会回心转意,他们已经没有能够作为相信我的筹码的东西了,这我心里也清楚。而那时已临近行军,虽然不愿接受,我也只好把希望放在行军完后,时间大概是一个月吧。我觉得,既然行军是最主要的科目,我若完成,应该就足以回家了,这个念头一直维持至行军结束。
百天日记(71)
2007510星期四晴
今早饭后首先站桩一小时,完后进行军体拳的基本功练习。我们练的是臂功。臂功有三拳,就是三种出拳的的方式:直拳、摆拳、勾拳。打拳时拳头要握紧,用最硬的地方去打对方。这三种出拳方式击打的是敌人不同的部位,但出拳时用同样的地方打击,这样才能产生最大威力。练习后我们又打了几遍军体拳,这次不是只划划手脚了,出拳变得有力多了。这是我们第一次学实战性的出拳,以后可能会派得上用场。
下午进行太极拳训练。这是一个全新的训练项目。太极分二十四式,今天学习了四式。太极强调一种柔的美,不同于军体拳刚劲的美,它打起来要慢,上身带动下身,下身支持上身,打起来看似很轻松,可腿部,腰部力量却需足够,打了一下午,腿很酸痛。这四式看似简单,但打得协调却有一定难度。这种拳能平静人浮躁的心情,达到心如止水,但那估计是以后的事了,现在还谈不上,我们还有二十式要学。看来前路还是很有挑战性的,我很高兴学习太极。
今天学的东西过去从未接触过,有充裕的新鲜感,很有意思,我基本上都学会了,掌握了,很充实。
儿子关键时刻却没将出拳凶猛的军体拳派上用场。接回武汉后的第三天,他和院内5个小伙子的手机就被一个身材矮小的街头混混集体“没收”了,还将他们塞进两辆出租车,从武昌押到汉口,过了长江大桥和江汉桥两座桥!5个一米七几的小男子汉,既不勇敢也不智慧,窝囊啊。儿子灰溜溜地回家后直喊“郁闷”。别的小伙伴不出拳还可理解,儿子你可是经历过魔鬼训练的人武艺在身啊。军体拳白学了。关在院子里长大的孩子是怯弱的。死读书的孩子对付不了真生活。只在父母身上发力、发威,是真正的弱者而决非强者。生活在给这些孩子补课,补学校和家庭缺失的“生活教育”课。
改名后的三纵今天修改出了一句新口号——“一千公里磨练人生”。这一修改间接回应了儿子对一千公里“定”人生的疑惑。从文学的角度看,我以为还是“一千公里定人生”好。
与儿子要好的冯龙,在父亲“五一”节前来看望后也提出了回家的要求,今天其父答应6月中旬带他回家,让他“再坚持最后一个半月”。
实际上不到6月中旬,冯龙就先于儿子回家了。很多时候,父母总拗不过孩子,“回家”有时像流行性感冒,使大批的孩子集体“爆发”。
“黑暗”中的美文(三)
茧破
少年西点武毅
人最难走出的一步便是自己给自己作一个茧。舍掉以前的一切,在茧中蜕变出一个新的自己,享受破茧的欣悦。
对于茧破的思考,源于昨日听闻的一条西点校训:自己如果无法突破,就应该选择等待。
踏入校门的那一刻,一切好似全部了然,自己与过去的最后丝连已全然绝断。仿佛蜷入一个茧中,在不为人知的地方进行蜕变。
时常在训练间隙,抬头仰望天空,回望过去的自己。从前,我总是一味追求心中那所谓的“自由”,午夜里游荡,喜欢在空寂的大街上高唱,而忘掉了还有一个叫家的地方,那里,日日夜夜缠绕着不眠的牵挂。总是喜欢在醉酒后放荡,在烟草中醉迷,将责任与感恩遗忘。
那些过往,来这儿之后都变得如烟如梦,紧张的队列,急促的生活,如一根根苦丝,织成一张张网,将我的那些不羁封存。
我明白自己不可能在一瞬间突变,只能将自己心中的殇痛埋藏;静静地等待,将每一个微小的改变积攒起来,丰满自己的新翼,好让自己有足够的力量破茧而翔。当迷惘的我在一个又一个黑夜无法入眠时,一句西点军校的语言引导了我,我应该等待,而不是选择暴躁。我应将这里每一天的苦化作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一味的抱怨。或许你时常见我凭栏凝眸,那是我正在作茧,为的是破茧的那天。
苦苦地挽留夕阳的,是傻子;久久地感伤春光的,是蠢人。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常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我们改变在少年西点阳光学校这个茧中,飞翔在破茧的那一刻!
人的本能是获取、拥有而不是放弃。放弃比获取困难太多,因此放弃则有可能上升为智慧。当一个孩子明白了必要的放弃是一种智慧时,这个孩子是优秀的。儿子初中时写了一篇关于放弃的作文,几乎得了满分,那时的儿子意识无疑也是优秀的。送儿子到三纵,是要让儿子明白,只懂得放弃的道理是不够的,重要的是用行动去放弃。
百天日记(72)
2007511星期五雨
今天行军的目的地是下牢溪。我们领了雨伞,天空从早上就一直黑压压的。一路上很美的风景,走在林间小路上,心情舒畅多了,别有一番滋味。这是大行军结束后我们第一次行军,仿佛又找到了那种感觉。经过了大行军,这种小行军走起来无比轻松。走了快一个小时,我们赶上了第一批人员。看来我们毕竟是经历了千里行军的,就是不一样。途中我们经过了三峡奇石园、欢乐谷、仙人溪等很多景点,但都是走马观花地看了几眼。我在想,出去之后,一定要和家人在这里玩两天。近10点的时候,天气变冷了,开始下雨,而且越来越大。又走了一段时间,雨非常大了,衣服、鞋子全都湿透了,全身好冷。于是返回。
这次本是计划50公里的长行军,变成了30公里的雨中行军。回来后换上长袖长裤的迷彩衣,暖和多了。我还是比较习惯穿秋装迷彩。
真希望每天都能有半天小行军。我认为行军对人的益处比在基地训练要大。
今天打开邮箱,儿子大舅发来邮件。儿子的“随记”在大舅那里发生了作用。
世立、晏紫你们好!
修远所写的随记,我已看了两遍,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单单只说修远进步了,是不够的,能看出他在多方面的成熟。
第一点,知道父母的用心和亲情的重要,并且开始有孝的感悟。在这方面,他为你们打开了他的内心世界,这在以前是没有的。他对父亲的看法,对父亲的尊重和尊敬,对妈妈的爱,对妈妈的亲情,让我看到这里内心无法平静。对姥姥、姥爷爱得那么深,不能不让我掉泪,半夜都无法入眠。16岁的孩子,我们以前对他了解得太少了,更没去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没有了解,没有沟通,没有思想的交流,结果怎样呢?父母与子女成了陌生人。可喜的是修远在这里多次说到与你们沟通不够,他认识到了这一点,而且在进步。你们应该怎样做呢?去年夏天我去武汉,对世立提出一定要与孩子交朋友,可能没重视,也可能没用心。我真心希望你们能和修远一同进步,这对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教育孩子会有太多的好处。
第二点,修远对生活和物质方面有了对比和认识。以前小少爷的生活,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因为在他的生活中,吃穿用太丰富了。现在可好,有朱元璋的“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感觉了,也知道锅是铁打的了。修远现在的生活,我太了解了。他这所学校能吃饱,根本谈不上好,什么巧克力、小食品、饮料,只能想想罢了。这所学校毕竟是一所军事化的学校,好处,就不用说了,在修远身上已经看到。但我认为时间不宜过长。那里边的学员太杂,素质也太杂,学坏也会太快。理解我的担心吗?
,